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春秋》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的原始碼
←
《春秋》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春秋111.jpg| thumb|350px|right|[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71214%2F5d98e524477448349d48adc3f5f820ef.jpeg&refer=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33263886&t=e7e47439e9ff6ed2cb2481465555c0ff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90%9C%E7%8B%90%E7%BD%91%E6%98%A5%E7%A7%8B&step_word=&hs=0&pn=5&spn=0&di=13926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1809649978%2C3066845691&os=480351256%2C4117468971&simid=3497699059%2C257657257&adpicid=0&lpn=0&ln=1985&fr=&fmq=1630671593664_R_D&fm=detail&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71214%2F5d98e524477448349d48adc3f5f820ef.jpeg%26refer%3D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jpeg%3Fsec%3D1633263886%26t%3De7e47439e9ff6ed2cb2481465555c0ff&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4p_z%26e3Bf5i7_z%26e3Bv54AzdH3Fitfp56yAzdH3F1da808d89AzdH3Fd8acd9dma_9l9lal_z%26e3Bfip4s&gsm=6&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 图片来网]]] '''《春秋》'''是春秋鲁国国史著作,也是现存最早的编年史。相传是孔丘依据鲁国史官记录加以删编整理而成。约成书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一说以为是鲁国官修历史。《汉书·艺文志》载本书有两种本子,一为《春秋》古经12篇,一为 《春秋》今文经11卷。或说 《春秋》古经是 《左传》之经,《春秋》今文经是公羊、穀梁二传之经。《春秋》古经事止于鲁哀公十六年,是年孔丘卒,故显非孔丘所修。《春秋》今文经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是年鲁国西狩获麟。汉以来学者均以为孔丘感于此事而作《春秋》,故一般以为今文经本事出于孔丘。本书以其系孔丘所修而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历代诵习者极多。战国以来代有传注。西汉王朝立为五经博士之一。《汉书 ·艺文志》载传本书有五家,即[[《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夹氏传》]]、[[《邹氏传》]],后二家不传。后人把前三家连称为《春秋》三传。历代王朝统治者勒刻石经,本书及其三传均在其列。晋杜预对本书与《左传》以 “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比其义类,各随而解之”的方法,合而释之。范宁合编本书与《穀梁传》注之。唐宋时训注者又将本书与《公羊传》及其何休注合编。南宋时钦定十三经,分本书隶于三传,析为三家,收入 《十三经注疏》。清再以 《十三经注疏》勒于石经,立于太学。阮元合刻《十三经注疏》校勘本。今本本书仍分隶三传,其公羊、穀梁传本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左传传本事止于鲁哀公十六年。较为通行的本子是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197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改书名作《春秋左传集解》,付梓出版。<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54470283979928132.html _百度知道]</ref> 孔丘(前551—479),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少时好学,尤重习礼。鲁定公时曾为大司寇。因定公受齐女乐,怠于政事,遂去鲁周游列国,先后到宋、卫、陈、蔡、齐、楚等国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具体主张,皆不受信用。归鲁从事著述及讲学,编订《诗》、《书》等文献。其为人好学,敦信仁礼,又敏于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而从业通六艺者七十余人。春秋时代不少贵族亦常从学。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有记录他及其弟子的言行的 《论语》传世。 == 《春秋》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 《汉书·艺文志》著录本书11卷,又著录古经12篇。今本分隶“三传”,《左传》分本书30卷,《公羊传》分本书28卷,《穀梁传》分本书20卷。其述事文字甚简,每述一事,最少仅一字,最多也不过四十余字。 本书是记载春秋鲁国12代鲁君当政时的历史的著作。书依十二代鲁君的次序,记述鲁隐公元年 (前722)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的史事。其记事按年、月、日编排,并以春秋代表四时,初具编年史的体例。本书记史,虽片断简略,但因系孔丘所修,后世儒者自孟子以下都认为本书集中地反映了孔丘的历史观和政治理想。即孔丘以“正名”、“定名分”、“寓褒贬”等思想著成本书,以揭示其“尊王攘夷”、“大一统”的政治理想。述史追求所谓“微言大义”。但文字过于删简,晦涩难读。 孔丘撰修本书的目的,是以史抒志。他以“春秋笔法”点评时世,实为抒发其济世诤政的宏愿。他奉周王朝为正朔,编年修史,反映了“从周”的立场。他记事仅记结果或结论,删除了许多重要事件,却在取舍之间,体现了他的“微言大义”。“春秋笔法”反映了他以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伦理标准裁取历史的观念。后世奉本书为“经”之圭臬,阐扬的也是孔丘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故本书的史学价值反在其经学价值之下。汉代以下,形成专学——“春秋学”,不仅影响历代统治思想的发展,而且渗透到封建政治和法律之中。 自战国以来,代有传注和研究本书者。《汉书·艺文志》载本书之“传”有五家,传世仅三家,这就是《春秋》三传。《左传》之书或另有所本,古文经学家力主是传本书之作。为之作注者有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公羊传》、《穀梁传》是流传下来而可确定为孔门后学解释本书的专著。《公羊传》有何休注本,《穀梁传》有范宁注本。 <ref>[https://www.kekeshici.com/guji/mingzhu/148046.html - 可可诗词网]</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810 文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春秋》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