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中大夫 的原始碼
←
中大夫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中大夫'' [[File:21f903a1601844f9b5cd2b5c0d51d1aa.jpg|缩略图|右|[https://image.so.com/view?q=%E5%8F%A4%E4%BB%A3%E5%AE%98&src=srp&correct=%E5%8F%A4%E4%BB%A3%E5%AE%98%E8%81%8C&ancestor=list&cmsid=a0cda469506e160f757e19d0304f0a53&cmras=6&cn=0&gn=0&kn=22&crn=0&bxn=20&fsn=102&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65#id=f708880a13c21c5dfce91a9da2b1938b&currsn=0&ps=68&pc=68 原图链接]]] 中大夫,读音为zhōng dà fū,汉语词语,官名。秦光禄勋属官有中大夫,[[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名光禄大夫,掌论议。 {| class="wikitable" |- | 中文名|| 中大夫 || 类 别 || 古代官名 |- | 拼读 ||zhōng dà fū || 词 性 ||名词 |} == 基本解释 == 官名。东汉于光禄大夫外,另置太中大夫、中散大夫,秩依次递减。秦光禄勋属官有中大夫,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名光禄大夫,掌论议。 东汉于[[光禄大夫]]外,另置[[太中大夫]]、[[中散大夫]],秩依次递减。 == 出处 == 《宋书·[[百官志]]》叙此,“[[太中大夫]]”作“中大夫”,应系误书。北周依《周礼》设六官,有中[[大夫]],秩正[[五命]],位似秦汉后的[[九卿]]、[[尚书]]等官。北齐始再有在大夫,与上大夫同为王国官。唐置为文散官第九阶,从四品下,宋为从四品,元丰改制后,以换秘书监,后定为第十二阶,金从四品上,元为从三品升授之阶。明为从[[三品]]。民国三年(1914)袁世凯定[[文官]]分九秩,中大夫为第五秩,[[简任]],五年七月废。 据《[[吕氏春秋]]通诠·知度》载:“中大夫,官名,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诸侯国中的爵位分为[[卿]]、[[大夫]]、[[士三级]],大夫比卿低一等。大夫又分为上、中、下三等,“中大夫”是中间一级的大夫。”《史记·孝武本纪》:“天子于是幸缑氏城,拜卿(公孙卿)为中大夫,遂至东莱,宿留之数日,毋所见,见大人迹。” == 参考文献 == <ref>[https://wenku.so.com/d/d0dd9bea812de9f5a53384e676b4050d 《左传》中士大夫形象]</ref> [[Category:570 政治學總論]]
返回「
中大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