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九歌·东皇太一 的原始碼
←
九歌·东皇太一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九歌·东皇太一1.jpg|缩略图|[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p9.itc.cn%2Fq_70%2Fimages03%2F20200613%2F2a6c26ad5d5642e2929d5950a2d37453.jpeg&refer=http%3A%2F%2Fp9.itc.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48281476&t=6f9ff7e6cb4c0214079af7024d20ed3b 参考链接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九歌·东皇太一'''《九歌·东皇太一》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诗,是《九歌》的首篇。这是祭祀东皇太一的祭歌,全篇自始至终只是铺叙祭礼仪式和祭神场面,抒发人们对东皇太一的虔诚、尊敬、欢迎与祈望,希望春神多多赐福人间,给人类的生命繁衍、农作物生长带来福音。篇首以“穆将愉兮上皇”统摄全文,篇末以“君欣欣兮乐康”作结,一呼一应,贯串着祭神时人们的精神活动,从而突出了主题。此诗篇幅虽短,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场面隆重,气氛热烈。<ref>[http://ts300.5156edu.com/scall/z78s70c5.html 九歌东皇太一古诗词大全]</ref> * ;九歌·东皇太一 *作品别名 :东皇太一 *作 者 :屈原 *创作年代 ;战国时期 *作品出处 ;《楚辞》 *文学体裁 ;骚体诗 ==作品原文== 九歌·东皇太一⑴ 吉日兮辰良⑵,穆将愉兮上皇⑶; 抚长剑兮玉珥⑷,璆锵鸣兮琳琅⑸。 瑶席兮玉瑱⑹,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⑻,奠桂酒兮椒浆⑼。 扬枹兮拊鼓⑽, 疏缓节兮安歌⑾,陈竽瑟兮浩倡⑿。 灵偃蹇兮姣服⒀,芳菲菲兮满堂⒁; 五音纷兮繁会⒂,君欣欣兮乐康⒃。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九歌:《楚辞》篇名。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天神名,具体是何种神祇,历代学者说法不一。<ref>[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3296937aa864.aspx 古诗文网]</ref> ⑵吉日:吉祥的日子。辰良:“良辰”的倒文,好的时光。 ⑶穆:虔诚,恭敬,肃穆。将:愿,请。愉:同“娱”,此处指娱神,使神灵愉快、欢乐。上皇:即东皇太一。 ⑷抚:持,握。玉珥:玉镶的剑把。珥,剑柄上端像两耳突出的饰品。 ⑸璆(qiú)锵:佩玉的撞击声。璆,形容玉石相悬击的样子。锵,此处指佩玉相碰撞而发出的声响。琳琅:美玉名。 ⑹瑶席:珍贵华美的席垫。瑶,美玉。一说瑶席是用香草做成的坐席子。玉瑱(zhèn):用玉做的压席器物。瑱,通“镇”,压 ⑺盍(hé):同“合”,聚集在一起。一说发语词。将:拿着。琼芳:指赤玉般美丽的花朵。琼,赤色玉 ⑻蕙肴蒸:蕙,香草名,兰科植物。肴蒸,大块的肉。一说蕙肴是用蕙草蒸的肉,蒸是进献之意。兰藉(jiè):用兰草垫底。藉,垫底用的东西。 ⑼奠:放置。桂酒:加桂花泡制的酒。椒浆:用有香味的椒浸泡的酒。浆,一说薄酒,一说饮用的汤。 ⑽枹(fú):同“桴”,鼓槌。拊(fǔ):敲击。此句下疑缺一句。 ⑾疏缓节:指音乐的节拍稀疏缓慢。安歌:指歌声随着节奏的疏缓而平稳安详 ⑿陈:此处指乐器声大作。竽:古代簧管乐器,三十六簧。瑟:古代琴类乐器,二十五弦。浩倡:指高声地唱,气势浩荡。倡,同“唱”。 ⒀灵:楚人称神、巫为灵,这里指以歌舞娱神的群巫。偃蹇:指舞姿优美的样子。姣服:美丽的服饰。 ⒁芳菲菲:指蕙、兰、桂、椒和起舞的巫女们散发的浓郁香气。 ⒂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种音调。纷:丰富的。繁会:众音汇成一片,繁多而交错。 ⒃君:天神,此处指东皇太一。 ==白话译文== 吉祥日子好时辰,恭敬肃穆娱上皇。 手抚长剑玉为环,佩玉铿锵声清亮。 华贵坐席玉镇边,满把香花吐芬芳。 蕙草裹肉兰为垫,祭奠美酒飘桂香。 高举鼓槌把鼓敲, 节拍疏缓歌声响,吹竽鼓瑟声悠扬。 群巫娇舞服饰美,香气四溢香满堂。 众音齐会响四方,上皇欢欣乐安康。 ==创作背景== 《九歌·东皇太一》是祭祀东皇太一的歌辞,属于《[[九歌]]》中的迎神序曲。其创作时间,古代学者多认为是在屈原放逐江南之时。王逸《[[楚辞章句]]》说,楚国南方沅湘一带地方民间风俗相信鬼神,喜欢祭祀,祭祀时必定奏乐歌舞来娱乐鬼神。屈原流放在这一带,模仿这种祭歌形式,创作了此诗。朱熹《楚辞集注》认为是屈原对南楚祭歌修改加工,更定其词。而现代研究者多认为是在屈原放逐之前。 东皇太一的神格与太一祭祀的渊源,是《[[楚辞]]》研究中争议较大的问题。虽然自东汉王逸以来,历代注家对东皇太一是天神的说法,并无歧异之见,然而它究竟是什么神,却诸说不一。《星经》记载:“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天帝神,主十六神。”《庄子·天地篇》云:“主之以太一”,成玄英注:“太者,广大之名。一以不二为称,言大道旷荡,无不制围,囊括万有,通而为一,故谓之太一也。”《汉书·郊祀志》曰:“天神贵者太一。”“皇”是最尊贵的神的通称,“太一”在楚人中是东方最尊贵的天帝之神。《[[文选]]》唐五臣注云:“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认为东皇太一是东帝;洪兴祖《楚辞补注》与朱熹《楚辞集注》皆承袭其说,何焯《义门读书记》与马其昶《屈赋微》则认为是战神;闻一多又以为是伏羲;还有以为太乙、齐国上帝的,不一而足。 ==作品鉴赏== 《九歌·东皇太一》作为《九歌》的开首篇,在全诗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意义。“太一”在屈原时代并不是神,它在“东皇太一”中不可能充当神的称谓;而“东皇”,由于先秦时代的东——春对应等关系,表明了它乃是春神的指称。在没有更确凿材料发现之前,“东皇太一”应是春神的说法可以成立。至于“太一”,在这里的含义是始而又始,象征起始与开端。 诗一开首,先交待祭祀的时日——因是祭春神,故时日当在春天。选择春日的吉良时辰,人们准备恭恭敬敬地祭祀上皇——春神——东皇太一,让其愉悦地降临人世,给人间带来万物复苏、生命繁衍、生机勃发的新气象。主持祭祀的主祭者抚摸长剑上的玉珥,整饬好服饰,恭候春神降临。开头四句,简洁而又明了地写出了祭祀的时间与祭祀者们对春神的恭敬与虔诚。 继而描述了祭祀所必备的祭品:瑶席,玉瑱,欢迎春神的楚地芳草以及款待春神的佳肴美酒。这一切,配合着繁音急鼓、曼舞浩唱,告诉人们,春神将要降临了。整个祭祀气氛开始进入高潮。 末尾四句,是全诗的尾声,也是祭祀的高潮——春神于此时降临了。“偃蹇兮姣服”——是春神美妙动人的舞姿与外表,“芳菲菲兮满堂”——是春神带来的春的气息与氛围。欢迎祈盼的人们于是钟鼓齐奏、笙箫齐鸣,使欢乐气氛达到最高潮。末句“君欣欣兮乐康”,既是春神安康欣喜神态的直接描绘,也是祭祀的人们对春神降临所表露的欣喜心态。 全诗篇幅虽短,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气氛热烈,给人一种既庄重又欢快的感觉,充分表达了人们对春神的敬重、欢迎与祈望,希望春神多多赐福人间,给人类的生命繁衍、农作物生长带来福音。屈原以不同于《九歌》其他篇章的写法,在短小精悍的篇幅中,生动地展现了祭神的整个过程和场面,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名家点评== 宋代朱熹《楚辞集注》:“此篇言其竭诚尽礼以事神,而愿神之欣悦安宁,以寄人臣尽忠竭力,爱君无已之意,所谓全篇之比也。” 明末清初王夫之《[[楚辞通释]]》:“太一最贵,故但言陈设之盛,以儌神降,而无婉恋颂美之言。” 清代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九歌》所祀之神,太一最贵,故作歌者但致其庄敬,而不敢存慕恋怨忆之心,盖颂体也。亦可知《九歌》之作,非特为君臣而托以鸣冤者矣。朱子以为‘全篇之比’,其说亦拘。” ==作者简介==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身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后遭谗害而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长期流浪沅湘流域。后因楚国的政治更加腐败,郢都也为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亡。其传世作品保存在刘向辑集的《楚辞》中,主要有《离骚》《九章》《天问》《九歌》等。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Category:810 文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九歌·东皇太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