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人間佛教 的原始碼
←
人間佛教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人間佛教是指近現代以來中國[[佛教]]一種持續的思想和運動,由[[印順法師]]提出<ref>[http://www.fgsbmc.org.tw/news_latestnews_c.aspx?News_Id=201609083 人間佛教],fgsbmc</ref>。'''值得注意的是太虛法師提出的是[[人生佛教]]的概念,兩者意義完全不同,“人生佛教”思想的內涵主要體現在對“人生”的關注上,重視佛教“入世”的精神。太虛大師曾有一首偈頌曰:“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在這首偈頌中非常明確的表達出了太虛大師對“人格”的重視,認為成佛是每一個學佛者的最終願望,但要成佛首先要完成一個做人的標準,也就是說成為佛菩薩首先先要做一個好人。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當在生活中修行,至於台灣那些法師說的人間淨土,那跟人生佛教的意義千差萬別。人間淨土只是一個心願,但人間就不會是淨土,淨土是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人間只有貪嗔痴愛喜怒哀樂,利衰毀譽稱機苦樂,思衣不得衣,思食不得食。詳見«佛說阿彌陀經»<ref>[https://book.bfnn.org/books/0086.htm> 佛說阿彌陀經 ]</ref>。''' ==人間佛教的思想== 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是在娑婆世界夜成就的佛陀,祂選擇在我們現世的娑婆世界降世成佛,佛陀所展現的人間佛教,具有以下幾種特性: 1.人間性:佛陀不是來無影去無蹤的神仙,他與我們同樣有父母、家庭及人間的生活,但是在生活中,無不流露出慈悲、戒行、般若的行持,他是具有人間性的佛陀。 2.生活性:對於日常的家居生活,佛陀也有教示,舉凡生活中的衣食,乃至行住坐臥等,都有生活上的教導,甚至對家庭人倫的相處之道,國家社會的活動參與等,亦有明確的教示。 3.利他性:佛陀降誕於世間,完全是為了示教利喜,以利他為本懷,來教化眾生,予眾生利益。 4.喜樂性:佛教是給人歡喜的宗教,而佛陀的慈悲教義,正是為了解決眾生的痛苦,給予眾生快樂。 5.時代性:佛陀與我們這個世間特別有緣,雖然佛陀出生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並且已經證入涅槃,但是佛陀對於世世代代的眾生,都給予了得度的因緣。所以直至今日,我們依然以佛陀的思想教法,作為我們人生的準則。 ==人間佛教的影響== 現今台灣推行人間佛教的道場及團體有: *星雲大師所創的佛光山及[[國際佛光會]] *[[證嚴法師]]所創的[[慈濟功德會]] *[[聖嚴法師]]所創建的[[法鼓山]]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宗教]]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人間佛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