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伶鼬 的原始碼
←
伶鼬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伶鼬</big> ''' |- | [[File:伶鼬.jpg|缩略图|居中|'''伶鼬'''[http://pic1.kaixin001.com.cn/pic/app/15/16/1192_204151643_repaste-detail.jpeg 原图链接][http://www.kaixin001.com/mengchong/repaste/106266274_10612733121.html 原图链接]]]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 伶鼬</br> 拉丁学名:Mustela nivalis</br> 别 称:银鼠、白鼠、倭伶鼬 </br> 界: 动物界 </br> 门:脊索动物门 </br> 纲:哺乳纲 </br> 目:食肉目 </br> 科:鼬科</br> 属:鼬属 </br> 种: 伶鼬 </br> 亚 种: 7亚种 </br>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1766 </br> 英文名称: Least Weasel</br> |} '''伶鼬'''<ref>[http://www.uux.cn/viewnews-70701.html 专家讨论一张伶鼬攻击一只飞行中的欧洲绿啄木鸟照片的真实性(附图)],神秘的地球,2015-3-05 </ref>(学名:Mustela nivalis)是鼬科、鼬属的动物。伶鼬身体细长,四肢短,耳朵亦小,[[夏季]]背面[[褐色或咖啡色]]、腹部白色,[[冬季]]被毛[[白色]]。 伶鼬通常单个活动,白天出外觅食,行动迅速、敏捷,一年换毛两次,食物以小型啮齿类为主,一年繁殖一次或两次,每胎产仔3-7只,喜栖息在干燥的地域,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非洲等地。 伶鼬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 形态特征 == 伶鼬[[身体细长]],四肢短,[[耳朵亦小]]。被毛短而致密,蹠行性。足掌被短毛,趾、掌垫隐于毛中。足具五趾,爪稍曲且纤细,很尖锐。前肢腕部着生数根白长毛。雌兽乳头腋下2对,鼠鼷部3对。 伶鼬冬、夏毛异色。夏季,背面自上唇向后经体侧、直至尾端及四肢外侧为褐色或咖啡色。腹面从喉、颈侧到腹部呈白色。背、腹间分界线明显而整齐。足背杂生白毛。体躯的褐色毛或白色毛从基部至尖端颜色相同。冬季被毛白色。少数个体尾端混生褐色毛。 伶鼬头骨外形与[[白鼬]]很[[相似]],但比后者小。颅型狭长。吻部甚短,眶前孔后缘至吻端的距离小于两眶前孔间之最小宽度。鼻骨三角形,末端止于额骨前缘。眶后突明显,三角形。颧弓细弱。颧宽略大于后头宽。矢状嵴和人字嵴显明。眶前孔稍大,上犬齿的纵向直径略小于孔的斜向直径。门齿孔小,卵圆形。听泡较大,为扁长圆形,其前端与颞骨后关节突的后端构成一平面。乳突不突出。下颌微曲,角突很小,冠状突形似[[三角]]。 伶鼬上门齿横列齐整,第三枚略粗。犬齿长而微侧扁,略向内曲。裂齿薄如刀状。前缘内叶大于外叶1/2。臼齿横置,中央凹陷成沟,外叶高于内叶,内叶中央具明显小尖。下门齿排列不平齐,第二枚门齿内移。下犬齿短于上犬齿。第一枚前臼齿较小。第二枚前臼齿齿冠斜形,前高后低。第一枚臼齿由三叶组成,前两叶似刀状,后叶很低略突出齿冠。臼齿很小,约为第一前臼齿的1/3<ref>[https://www.222zhe.com/ly.html 伶鼬形态特征],二货萌宠网,2019-12-25</ref>。 == 生活习性 == 伶鼬通常均[[单个]]活动。经常于白天出外觅食,猎食区域一般比较[[固定]],除非食物极端贫乏,不然是不会离开其生活区的。常侵占小型啮齿动物的巢为窝,也利用倒木、岩洞、草丛和土穴等作为隐蔽场所。行动迅速、敏捷。视觉、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 伶鼬[[一年换毛两次]],春季换毛在[[4-8]]月间,秋季在[[10月末至11月初]]。伶鼬春季换毛,先从头部开始,逐渐是背部中央及身体两侧,最后是脱换四肢部的毛。 伶鼬的食物以[[小型啮齿类]]为主。伶鼬能进入个体最小的小鼠活动区接近猎物,这是白鼬所不及的。伶鼬在一年里能食掉3500只小老鼠,同时亦兼食[[小鸟、蛙类]]及昆虫等。 伶鼬的天敌有黄鼬、狐等食肉兽类和猛禽<ref>[https://www.222zhe.com/ly.html 伶鼬生活习性],二货萌宠网,2019-12-25</ref>。 == 栖身环境 == 伶鼬的栖息环境有些类似白鼬,但更喜好[[干燥]]的地域。在林区栖息于针阔叶混交林、亚高山或干旱山地针叶林,林缘灌丛,亦常见于草原地带。 == 繁殖方式 == 伶鼬母兽整年发情,妊娠期约[[35天]](卢卡什金认为,3月份开始交尾,怀孕期54天)。每胎产仔[[3-7]]只,最多达12只。一年妊娠一次或两次。幼仔21-25天睁眼,哺乳期约50天。4月龄达到性成熟。一只伶鼬大概能活十年。 == 分布范围 == 分布于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道尔共和国、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比利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加拿大、[[中国]]、克罗地亚、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德国、希腊、匈牙利、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日本、哈萨克斯坦、朝鲜、韩国、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黎巴嫩、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马耳他、摩尔多瓦、摩纳哥、蒙古、黑山共和国、摩洛哥、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圣马力诺、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叙利亚、阿拉伯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土耳其、乌克兰、英国、美国、乌兹别克斯坦、越南。 中国分布在[[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四川、[[新疆]]等地<ref>[https://www.222zhe.com/ly.html 伶鼬分布范围],二货萌宠网,2019-12-25</ref>。 == 亚种分化 == {| class="wikitable" style="width:100%;" |- style="background:cornflowerblue; color:white; text-align:center;" | '''序号''' || '''中文名称''' || '''学名''' || '''命名人及年代''' |- | 1 || 伶鼬朝鲜亚种 || Mustela nivalis mosanensis || Mori, 1927 |- | 2 || 伶鼬日本亚种 || Mustela nivalis namiyei || Kuroda, 1921 |- | 3 || 伶鼬指名亚种 || Mustela nivalis nivalis || Linnaeus, 1766 |- | 4 || 伶鼬地中海亚种 || Mustela nivalis numidica || Pucheran, 1855 |- | 5 || [[伶鼬东北亚种]] || Mustela nivalis pygmaea || J, A, Allen, 1903 |- | 6 || 伶鼬四川亚种 || Mustela nivalis russelliana || Thomas, 1911 |- | 7 || 伶鼬莎车亚种 || Mustela nivalis stoliczkana || Blanford, 1877 |- |} == 种群现状 == 种群分布不零散。该种种群数量在欧洲部分地区有些许下降,如英国等。尽管伶鼬分布广泛,但其在北美比较罕见;在欧亚大陆比较常见的,也不是经常被发现,适宜的栖息地种群密度可达每公顷0.2到1.0只,然而,在更广阔的区域,种群平均密度可能低至1-7 只/100公顷。该种种群数量每年季节性和波动,但总体趋于[[稳定]]。 == 保护级别 ==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f>[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954/content-959027.html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党政机关,2017-03-15</ref>。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 视频 == 伶鼬捕鼠记 在雪地下真是吃穿不愁啊 <center> {{#iDisplay:qq.com/x/page/k0500b2h4tw|640|380|qq}} </center> <center> {{#ev:youku|XMzcyOTYwMzIxNg|640|inline|伶鼬将田鼠杀掉, 要将它的毛拔下来当棉被保暖 |frame}}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返回「
伶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