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儋州调声 的原始碼
←
儋州调声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儋州调声.jpeg|有框|右|<big>儋州调声</big>[https://pic.17qq.com/uploads/hkghmpdmdv.jpeg 原图链接][https://j.17qq.com/article/gnpmlmdv.html 来自 一起扣扣网 的图片]]] '''儋州调声'''是[[海南省]][[儋州市]]的传统[[音乐]]。 儋州调声是仅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地并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汉族]]民间歌曲,用儋州方言演唱,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感情热烈,可歌可舞,被誉为"南国艺苑奇葩"。儋州调声主要特色是男女集体对唱,把唱歌与[[舞蹈]]融为一体,是[[汉族]]民间文化优秀遗产。 2006年5月20日,儋州调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f>[http://www.ihchina.cn/Article/Index/detail?id=12428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儋州调声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ref>。 ==历史渊源== 儋州调声产生于西汉时期,发源于儋州市北部沿海 洋浦特区、三都、峨蔓、木棠、兰训、松林、光村一带。是一种以儋州方言演唱,体裁近似民间小调的汉族民间歌曲。调声的内容以表达爱情、幸福生活为主,以 曲调优美和群体[[娱乐]]的特点流传于儋州、三亚、昌江、白沙、东方等地。由此,儋州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ref>[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19/02/18/032036522.shtml 儋州光村镇、定安定城镇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南海网,2019-2-18</ref>。 唱调声没有固定的场合和[[时间]],在农闲时节、逢年过节,在山坡野地、乡镇集市都可进行,主要是青年男女互相以歌抒情,农历八月十五唱调声尤为盛行。 “儋州自古称歌海,山歌催得百花开;人人都是山歌手,山山水水是歌台。”地处[[海南岛]]西北部的儋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汉武帝元封元年建置以来,已有2000多年历史。特别是北宋一代文宗苏东坡曾谪居此地,弘扬文教,使儋州自古就有“诗乡歌海”之称。 儋州调声是从儋州民歌活动中演变过来的。它最初产生在[[西汉]]时期,发源于儋州北部洋浦特区、三都、峨蔓、木棠、兰训、松林、光村一带。 调声节上所唱的歌起初大都为情歌,青年男女于月明之夜或春光明媚之时,集体对歌、娱乐传情。到清末民初,调声又吸收了“学堂民歌”成分;到上世纪"五四时期",调声又出现了许多革命题材内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则成为揭露敌人、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新中国成立后,六十年代的水利建设工地上的赛歌会曾掀起儋州调声发展的第三次高潮。 儋州调声队曾赴[[武汉]]、[[广州]]、[[北京]]等地演出,在各地掀起了一阵“儋州风”。[[电影]]《椰林曲》、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等都引用了儋州调声[[旋律]]。调声还参加了中南六省[[春节]]联欢晚会,荣获国家级[[金奖]]、[[银奖]]。2001年,调声在南宁国际 民歌节上更是大展风采,中央电视台及浙江卫视等还专门到儋州采风,将调声制作成专题节目在多家省级卫视播放。2001年,海南首次举办儋州调声节, 儋州市城乡一下子涌现出278支调声队伍,近万名群众分别参加了调声表演和[[体育]]竞赛等活动。 ==代表作品== 历年搜集到的调声[[曲调]]已有六百多首,有一定代表性的曲目有《天崩地塌情不负》、《祖国江山花百样》、《一时不见三时闷》、《单槌打鼓声不响》等。 ==艺术特色== 儋州调声突破了山歌固有的表现形式, 曲调层出不穷,演唱过场活跃,不论是唱词、曲调、[[节奏]]、旋律以及调式,都符合青年人的性格特征,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 儋州调声主要是男女青年在逢年过节或农闲时,在乡镇集市或山坡野地,互相以歌抒情, 谈情说爱,自发性地开展[[对歌]]比赛活动。特别是每年的“中秋歌会”尤其热闹,参加者往往成千上万。儋州调声歌声优美,热情奔放,舞姿百态,生动活泼,男唱女答,歌声此起彼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儋州调声体裁近似民间小调。曲调有宫、商、羽等多种调式,旋律进行中还经常出现调式交换和转调变化。而且,儋州调声在发展中善于吸收古曲、现代歌曲及外国歌曲旋律,这也是调声艺术常唱不衰、与时俱进、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之一。古老的儋州山歌歌词大多是韵脚宽松的“二句半”。后来人们在劳动中又学到“车水歌”的旋律,再加入节拍鲜明的[[舞蹈]]节奏和[[情绪]]昂扬的音调进行集体对唱,演唱时手臂和身体随歌声节奏前后摆动。 [[调声]]有若干常用曲调,以此为基础加以发展变化,可以创造出更多新曲,从而常唱常新。 ===对歌比赛=== 儋州青年男女的对歌主要以调声为主。对歌时男队和女队对面站成2横列队,列距3米左右。对歌前每列队员互相勾住尾指,由歌头起调,领唱、指挥和选择歌词。男队先唱,女队答唱,对歌当唱完第一段唱词后,唱一二句曲调代替[[乐器]]过门,接着唱第二段。队形随时变化,时而半圆,时而一字摆开,歌手手勾手,两脚有节奏地 前后左右摆动。对歌不受时间限制,以"唱倒"(对方答不上)为止。对歌比赛时,各队都有统一的服饰,连草帽、[[眼镜]]、鞋子、手表都相同。节日期间,对歌场上十几队、几十队男女歌手互比高低,观看群众人山人海,十分热闹。 ===调声的韵律=== 儋州调声它分为“ [[长调]]”和“ 短调”二种,流行于儋州方言区。 儋州调声,俗称“A声”、“ 倚声”(又称“夷声”),由儋州[[山歌]]的演变而来。它多为“一词复唱”,声调柔和、优美、口语化,措辞简明易懂,欢快活泼。 ==视频== ===<center> 儋州调声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疫战之歌》——儋州调声</center> <center>{{#iDisplay:k0974ji2xbp|560|390|qq}}</center> <center>2018儋州调声——老有所乐</center> <center>{{#iDisplay:x0641yybdxi|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10 音樂總論]] [[Category:913 聲樂;歌曲]]
返回「
儋州调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