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克里米亚战争 的原始碼
←
克里米亚战争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克里米亚战争.jpg|350px|缩略图|右|<big>克里米亚战争</big>[http://photocdn.sohu.com/20151015/mp35807071_1444891807608_1_th.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5807071_253052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克里米亚战争''',在[[俄罗斯]]又称为东方战争([[俄语]]:Восточная война),是1853年至1856年间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是[[俄国]]与英、法为争夺[[小亚细亚半岛|小亚细亚]]地区权利而开战,战场在[[黑海]]沿岸的[[克里米亚半岛]]。作战的一方是[[俄罗斯帝国]],另一方是[[奥斯曼帝国]]、[[法兰西帝国]]、[[大英帝国]],后来[[撒丁王国]]也加入这一方。一开始它被称为“第九次俄土战争”,但因为其最长和最重要的战役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爆发,后来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是[[俄罗斯人]]对抗欧洲的重要精神象征,最终以俄方求和签订巴黎和约作结。 ==战争的起因== 这场战争的表面起因是宗教问题。俄罗斯向奥斯曼帝国提出为保护奥斯曼帝国境内的东正教徒,要求在奥斯曼境内的“圣地”[[巴勒斯坦]]建立俄罗斯的保护地,这个要求被[[君士坦丁堡]]的[[苏丹]]拒绝,新教徒也反对俄罗斯在巴勒斯坦建立据点的企图。俄罗斯在苏丹拒绝后决定以此作为采取军事行动的理由。1853年俄罗斯与奥斯曼帝国断交并开始占领多瑙河流域的[[土耳其]]附属国。 战争的真正原因是奥斯曼帝国内部逐渐地瓦解,俄罗斯认为这是其向欧洲扩张的好机会,尤其是获得一个通向[[地中海]]和占领[[巴尔干半岛]]的好机会。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上的统治此时显然摇摇欲坠,而俄罗斯则想争取获得对[[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控制。[[英国]]和[[法国]]反对俄罗斯的扩张,它们不希望俄罗斯获得这些战略要地以维持它们自己在[[东南欧]]的势力和利益<ref>[http://www.kongjun.com/ztarts/20140228/44035.html 克里米亚——几度春秋几度易手],空军网 , 2014-2-28</ref>。 ==战争过程== 1853年7月,俄罗斯出兵占据[[多瑙河]]流域,以及进攻两个奥斯曼土耳其的属国:[[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同年10月,[[奥斯曼土耳其]]向俄罗斯宣战。1854年3月底英国和法国与奥斯曼土耳其结盟,一同对俄罗斯宣战。1855年撒丁王国加入这个同盟。奥地利帝国虽一直没有参战,但亦陈兵在边境,在奥斯曼土耳其同意下,奥军就曾进入瓦拉几亚及摩尔达维亚,要胁俄罗斯奥地利会参战,迫使俄罗斯后来从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撤军。1854年9月,联军在克里米亚半岛登陆并围攻俄罗斯[[黑海舰队]]基地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塞瓦斯托波尔]]被围攻近一年后,联军占领了这个重要的堡垒,此后俄军退出克里米亚半岛,并向联军投降。 ==战争的后果== 克里米亚战争的后果之一是[[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之间的神圣同盟终止。普鲁士在这场战争中持中立,战后普鲁士与俄罗斯的关系变好,与奥地利的关系变坏,而俄奥之间的关系恶化。英国与法国在战后也开始与俄罗斯修好,因此奥地利日趋孤立。到此为止奥地利在[[德意志邦联]]中仍处支配地位,但这个地位日益减弱,而普鲁士的地位则日益增高。由此欧洲各强国之间的势力均衡开始产生对奥地利不利的变化。奥地利势力的削弱同时也造成萨丁尼亚不断增强,使萨丁尼亚在[[意大利]]统一运动中扮演了主要的角色。1861年,在法国的支持下撒丁成功地建立意大利王国<ref>[http://history.eastday.com/h/20180302/u1a13709492.html 远在黑海之滨的克里米亚战争,如何影响意大利的统一进程],东方网, 2018-3-2 </ref>。 ==视频== ===<center> 克里米亚战争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史上最具灾难性的战役之一!克里米亚战争悲惨激烈战后恶果循环! <</center> <center>{{#iDisplay: t3016yceb2s|560|390|qq}}</center> <center>中英双字克里米亚战争5分钟说完一个屎尿血泪融合 <</center> <center>{{#iDisplay: u0529031eqz|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740 歐洲史地總論]]
返回「
克里米亚战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