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后鉴录(毛奇龄) 的原始碼
←
后鉴录(毛奇龄)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后鉴录</big> ''' |- | <center><img src=http://www.kfzimg.com/sw/kfzimg/118/106d34ee08973c4f_b.jpg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www.kfzimg.com/sw/kfzimg/118/106d34ee08973c4f_b.jpg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书 名 后鉴录 作 者 毛奇龄 年 代 清代 主要内容 [[李自成]]、[[张献忠]] 等农民起义事迹 |} 清代《'''后鉴录'''》为清初[[毛奇龄]]编著。毛奇龄于[[康熙]]年间入明史馆参加编修明史,利用所见材料写成《后鉴录》。书中记载了明代[[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事迹,大抵不出《[[明史]]》范围,然首尾毕具,便于参考。《后鉴录》共七卷,收录在《西河合集》。 <ref>[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cb0a92f7d79fec448d2cab7476b7ad6d 奇人毛奇龄 - 百度学术] 摘要: 毛奇龄字大可,号秋晴,浙江萧山人,世谓“西河先生”。清初经学大家,书法骨力骏健,备受时人推崇。曾任清代翰林院检讨,是《明史》纂修官。毛奇龄四岁识字。其母口授《大学...</ref> ==作者简介== 毛奇龄(1623年—1716年)四岁识字,由其母口授《大学》,即能琅琅成诵。少时聪颖过人,以诗名 扬乡里,十三岁应童子试,名列第一,被视为“神童”。当时主考官陈子龙见他年幼,玩笑说:“黄毛未退,亦来应试?”毛奇龄答道:“鹄飞有待,此振先声。”众人皆惊。 清兵入关后曾参与南明鲁王军事,鲁王败后,化名王彦,亡命江湖十余年。明亡,清兵南下,他与沈禹锡、蔡仲光、包秉德避兵于县之南乡深山,筑土室读书。 毛奇龄生性倔强而恃才傲物,曾谓:“元明以来无学人,学人之绝于斯三百年矣。”评判言词过激,得罪人多,因此仇家罗织罪名,遭几度诬陷。后辗转江淮,遍历河南、湖北、江西等地。 赖友人集资向国子监捐得廪监生。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儒科,授翰林院检讨、国史馆纂修等职,参与纂修《明史》。其间以《古今通韵》1卷进呈,得到赞赏,诏付史馆。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任会试同考官。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因两膝肿胀,关节僵硬,辞职归隐,居杭州竹竿巷兄长万龄家,专心著述。 毛奇龄70岁时,自撰墓志铭,提出死后“不冠、不履,不易衣服,不接受吊客”。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在家病逝,葬于萧山北干后浦滩。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后鉴录(毛奇龄)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