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和合本圣经 的原始碼
←
和合本圣经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和合本圣经</big> ''' |- |[[File:和合本圣经.jpg|缩略图|居中|[http://bookroom.cocm.org.uk/content/images/thumbs/0000015_-chinese-union-version-_300.jpeg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书 名: 圣经·和合本 别 名: 圣经 作 者: 摩西、大卫、约翰等 类 别: 宗教 译 者: 狄考文、富善、鲍康宁、文书田、鹿依士、邹立文、王元德等 |} 和合本是在华语区广泛使用的中文圣经版本。“和合本”,又称“和合译本”,全称“国语和合译本”。现在在网上能搜索到的圣经几乎都是和合本。<ref>[http://bookroom.cocm.org.uk/p/9/chinese-union-version ],基督教华侨佈道会 , </ref> ==简介== 1890年,上海宣教士大会议决定出版一本全国通用的中文圣经,务求做到文笔顺畅而又忠于原文。次年,共成立了三个委员会,分别负责三种不同文体的版本:文理、浅文理、以及国语。全部翻译历时二十七年,其中以《[[国语和合译本]]》最受欢迎,成为今日绝大多数教会采用的标准译本。 圣经和合本(简称和合本;或称国语和合本、官话和合本),是今日华语人士最普遍使用的圣经译本。此译本的出版起源自1890年在上海举行的传教士大会,会中各差会派代表成立了三个委员会,各自负责翻译《[[官话和合本]]》、《[[浅文理和合译本]]》及《[[文理和合译本]]》。 于1904年,《[[浅文理和合译本]]》出版新约。《[[文理和合译本]]》于1907年出版新约,于1919年出版旧约。1906年,官话和合本的翻译工作完成了新约;1919年,旧约的翻译工作完成。在1919年正式出版时,圣经译本名为《[[官话和合译本]]》,从此就成了现今大多数华语教会采用的《[['''和合本圣经''']]》。 ==缘起== 19世纪,在中国的外国差会竞相出版自己的汉语文理圣经译本,彼此在用词和翻译原则上都有差别。传教士忧虑中国信徒面对诸多文理译本无所适从,希望有一部联合的译本。当时很多人期望用浅文言(浅文理)为这联合译本的文体,因其既有圣经应有的典雅文气,又能让只略为受过教育的人阅读。 自此外籍宣教士历有尝试推出统一的中文译本。1858年出版的新旧约全书文理委办译本是首次集众人之力合作翻译的成果。可惜由于当时各差会与宣教士期望与意见分歧,以致文理委办译本最终并未达成统一中文译本的目的。 1890年的传教士大会,决定同时以深文理、浅文理、官话翻译,以“圣经唯一,译本则三”为目标。与会者几乎一致肯定需要一个联合的官话译本。至于文言译本方面,英国传教士维护他们使用多年的文理委办译本,因其译文优美,甚至两次选为教会呈献给清廷的中文译本,有如英王钦定版圣经,坚持最多只需略作修订,便可用为联合译本;美国传教士不喜欢委办译本不够忠于原文,认为需用较浅易的文言重译。结果大会决议同时翻译两种文言译本,即深文理和浅文理,以化解两派间的矛盾。 ==特色== 普通语言,不用本地土话或方言。 文体易明易解,清丽可诵。 直接译出文句,不仅译大意。 旧版国语和合本 官话和合本诞生之前,以北京官话翻译的新旧约只有一本,即北京翻译委员会(施约瑟、丁韪良、白汉理、包约翰、艾约瑟)翻译的北京官话新旧约全书。官话和合本在多处地方参考了这惟一的一个官话译本。翻译官话译本时,官话尚未有成熟的书面形式,委员会需要商量采用一个共通形式。当中狄考文推动用非常口语化的官话。狄考文逝世后,委员意识到官话逐渐成为文学语言,其译本可能成为重要作品,因而把译文全面修订,使更具文学风格。1919年4月出版官话和合译本。1939年改名为国语和合译本。 1962年,正式书题从《[[新旧约全书]]》改为《[[圣经]]》,又修订极个别字词。段落用新式排列,前版每段都用圆号分隔,新版除了少数段落外,每段都开新行。每段前加黑体字标题,取代前版用小字在书眉上标示段落大意。排版从一栏改为上下两栏。每卷书后加入插图。原版引号款式为一勾一点(),新版用空心方角(『』)代替,即现在正体字最常用的版本。 ==文理译本== 浅文理译本 浅文理译本的委员有汲约翰、叶道胜、纪好弼、戴维思。他们都有译经经验,故没有跟从和合本翻译原则,以自己的方式翻译。他们完全采用英国修订译本所依据的新订希腊文文本翻译新约,严格用形式对等翻译。 他们工作进度很快,在三个委员会中是最早完成新约,但是过份拘泥于原文,使得译本不像中文而难以明白。文体也非计划原先设想的用浅白文字,而是可以和深文理相比的文言。后来决定只翻译一部文理圣经译本时,虽然称将两部文理新约译本合并,但一般认为其实浅文理译本未被合并到其中。 深文理译本 深文理译本最初的委员会成员有湛约翰、谢卫楼、韶泼、惠志道、艾约瑟。委员间对翻译的看法有很大分歧,难以合作。湛约翰和韶泼逝世后,由皮尧士和罗为霖继任。直至艾约瑟也逝世后,1905年委员会才召开第一次会议。新约在1906年第二次会议完成。 1907年传教士大会决定只翻译一部旧约文理译本。文理译本委员会成员为当时的四名深文理译本委员,再加入安饱德。原来由谢卫楼任主席,进度缓慢。他辞去委员职务后,惠志道继任主席,进展明显加快,1915年完成旧约。等到官话译本1917年完成后,两部译本就音译方式和量度单位协调修订。1919年6月文理和合译本圣经出版。 文理译本出版时,刚好遇上了国语文学开始取代文言的白话文运动,未受广泛接纳,购买者多为闽粤等华南地区及海外华侨信徒。因为他们所操方言与国语差异极大,所以较为偏爱文言。但一方面,国语译本也逐渐在他们中间普及。文理译本在1920年至1923年修订新约后,1934年印行最后一版。 ==现代修订== 由于和合本是20世纪初出版,所用之标点和编排方式都是当时的型态,有别于现今的语文文法。因此,联合圣经公会于1988年修订和合本的字眼、段落和标点出版了《[[新标点和合本]]》。 香港圣经公会经过了多年的修订,于2006年二月推出了《[[新约全书─和合本修订版]]》,对和合本进行相当大幅度的修订,务求使译文更贴近原文,并且将原和合本中生僻或古旧的文字改换成现代比较通行的语言。如把“喫”、“纔”、“彀”改为“吃”、“才”、“够”等。新旧约全书的修订版预计在2010年出版。 ==翻译文本== 《[[官话和合本]]》由美国长老会的狄考文(C.W. Mateer)、美国公理会的富善(C. Goodrich)、中国内地会的鲍康宁(F.W. Baller)、英国伦敦会的欧文(G. Owen)及鹿依士(S. Lewis)等西方传教士根据英文修订标准版圣经(English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作蓝本翻译。 ==影响== 和合本的问世刚好赶上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和同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成为中国较早的白话文翻译著作(因之前北京翻译委员会译作的新旧约全书已经通行了三十多年),对中国白话文的普及和发展都起了相当大的积极影响。 ==参考来源== 忠信与操纵――当代基督教《[[圣经]]》中文译本研究 中文圣经译本流源 尤思德(Jost Oliver Zetzche),一生之久的工作:〈和合本〉翻译30载。载于伊爱莲(Irene Eber)等著,蔡锦图编译,圣经与近代中国,香港:汉语圣经协会有限公司,2003年:61-83页。ISBN 962513350X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241 聖經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和合本圣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