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天龙八部·第二十五章 大轮明王 的原始碼
←
天龙八部·第二十五章 大轮明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天龙八部61.jpg|缩略图|[https://www.sohu.com/a/300066187_120064933 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第二十五章 大轮明王'''出自《天龙八部》,《天龙八部》是中国现代作家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这部小说从1963年开始创作,历时4年完成。前后共有三版,在2005年第三版中经历6稿修订,结局改动较大。 [[File:天龙八部62.jpg|缩略图|[https://www.sohu.com/a/300066187_120064933 天龙八部]]] 这部小说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其故事之[[离奇曲折]]、涉及人物之众多、历史背景之广泛、武侠战役之庞大、想象力之丰富当属“金书”之最。作品风格宏伟悲壮,是一部写尽人性、悲剧色彩浓厚的史诗巨著。 <ref>[https://www.xyyuedu.com/wuxiaxiaoshuo/jinyong/tlbbu/ 轩宇阅读网]</ref> [[File:天龙八部63.jpg|缩略图|[https://www.sohu.com/a/300066187_120064933 天龙八部]]] ==正文== 天参和尚抢著道:“若是使这取巧的法门,你早就已经会了,只须记一记剑法便成。”保定帝愕然不解,道:“请大师指点。”天因方丈道:“你且坐下说话。”当下保定帝在一个蒲团上盘膝坐下。天因道:“六脉神剑,并非真剑。乃是以一阳指的指力,化作剑气,有质无形,可称无形气剑。手之六脉是为太阴肺经、厥阴心包经、少阴心经、太阳小肠经、阳明胃经、少阳三焦经。”他一面说,一面从天观的石凳之后,取出一卷丝绢的卷轴来。那卷轴因年深日久,已成焦黄之色。天参接过,悬挂在壁上,卷轴舒开,原来是一个裸体男子的图形,身上[[注明穴位]],以红线黑线绘著六脉的[[运走通道]]。保定帝是一阳指的大行家,而这“六脉神剑经”又以一阳指力为根基,便是他段氏武学的一路,他自是一看即明。天因道:“正明,你是大理国一国之主,改装易服虽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但若给对方瞧出了破绽,颇损大理国的威名。利害相参,盼你自决。”保定帝双手合什道:“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天因道:“很好,这六脉神剑经不传俗家子弟,你须得剃度了,我才传你。”保定帝站起身来,双膝跪地:道:“请大师慈悲。”枯荣大师道:“你过来,我给你剃度。” 保定帝走上前去,跪在他的身后。段誉躺在地下,一直[[神智清醒]],听著各人的对答,心下寻思:“说来说去,原来这事又与慕容氏有关。”见伯父要改换僧装,不由得暗暗惊异,只见枯荣大师伸出右手,反过来按在保定帝的头上,那只手手掌上似无半点肌肉,手皮之下,包著的便是骨头。枯荣大师仍不转身,口中说谒道:“一微尘中入三昧,成就一切微尘定,而彼微尘亦不增,于一善现难思刹。”手掌握处,保定帝颈上满头乌发尽数落下,头顶光秃秃地,更无一根头发,便是用剃刀来剃,亦无这等干净。段誉果是大为惊讶,便保定帝、天观、天因等也是衷心钦佩:“枯荣师叔参修枯禅,功力竟已到此高深的境界。”只听枯荣大师说道:“入我佛门,法名天尘。”保定帝合什道:“谢师父赐名。”要知佛门中不叙世俗辈份,天因方丈虽是保定帝的叔父,但保定帝受枯荣剃度,便成了天因的师弟。枯荣又道:“那大轮明王说不定今晚便至,天因,你将六脉神剑的秘奥传于他吧。”天因道:“是!”指著壁上的经脉图道:“这六脉之中,你专攻‘手少阳三焦经脉’,真气运至肩臂,由臑会、消泺、清冷渊,而至肘弯中的天井,更下而至四渎、三阳络、会宗、外关、阳池、中渚、液门,积蓄真气,自无名的‘关冲’穴中射出。” 保定帝依言运动真气,无名指点处,嗤嗤声响,真气自“关冲”穴中汹涌迸发。枯荣大师喜道:“你内力修为不凡,这剑法虽是变化繁复,但剑气既已成形,自能随意所之了。”天因道:“师叔专练拇指少商剑,我专练食指商阳剑,天观师兄练中指中冲剑,天尘师弟练无名指关冲剑,天相师弟练小指少冲剑,天参师弟练左手小指少泽剑。事不宜迟,咱们这便起始练剑。”他又取出六幅图形,悬于四壁,每幅图上都是纵横交叉的直线、圆圈、和弧形,六个人专注自己所练一剑的剑气图,伸出手指在空中虚点虚划。段誉坐起身来,只觉体内真气鼓荡,比先前更是难以忍受。原来保定帝、天因等五人适才又以不少内力输进他的体内。段誉见伯父和方丈等正在凝神用功,不敢出声打扰,呆坐良久,甚感无聊。无意中向壁间那张经脉穴道图望去。便在此时,只觉自己左手小臂不住抖动,有什么东西似要突破皮肤而迸将出来。 那小老鼠一般的东西所要冲出来之处,正是穴道图上所注明的“会宗穴”,段誉斜眼去看伯父时,只见他正凝神注视面前那张“手少阳三焦经脉图”,右手无名指在微微的抖动。段誉顺著经脉图上的红线一路看去,自会宗而三阳络、四渎、天井,他心中这么一想,这股左冲右突的真气居然顺著心意,也沿著手臂而上升至肘弯,更升至上臂、肩头。真气一顺著经脉运行,段誉全身的烦恶立时舒畅,他专心凝志,将这一股真气纳入了三焦之中。但这真气进入脏腑的法门,乃是极高深的内功,段誉不明其中的诀窍,只运得一盏茶时分,便“啊唷,啊唷”叫了出来。总算他该当不致走火入魔,在这紧要关头正与六位高手同处一室,保定帝一听他的叫唤,忙转头问道:“誉儿,你觉得怎样?”段誉道:“我身中有无数气流奔突窜跃,难过之极,我心里想著你这图上的红线,那气流便归到了丹田之中,啊唷!嗯,可是丹田中越塞越满,我肚子要爆破了!” 这种内功上的感应,只有身受者方才知道,他自觉肚腹高高鼓起,立时便要胀破,但旁人看来,却无半点异状。保定帝深知练习内功者的各种幻象,本来丹田鼓胀欲破,至少要练功至二十年后,内力大成,浑厚无比之时,方会出现,段誉从未学过内功,料想这种幻象必是体内邪毒所致。保定帝心下暗暗惊异,知他若不导气归虚,全身便会瘫痪,但将这些邪毒深藏入了内府,以后再要驱出,更是千难万难了。他平素处理疑难大事,明断果敢,往往一言而决,但眼前之事关系段誉一生祸福,稍有蹉跎,立时便有性命之忧。眼见段誉双目神光散乱,已显出癫狂之态,更无犹豫的余地,心意已决:“这当口便是饮鸩止渴,也说不得了。”说道:“誉儿,我教你导气归虚的法门。”当下连比带说,将法门传授了他。 段誉不及等到听完,便已一句一句的照行。大理段氏的内功法要果是精妙绝伦,他一经照做,四外流窜的真气便逐一收入脏腑。我国古代医书中称人体内部器官为“五脏六腑”,那“脏”便是“藏”,“腑”便是“府”,原是含有聚集积蓄之意。段誉藉著朱蛤神功之助,先是吸得了破贪、破嗔等六僧的全部内力,后来又吸得了黄眉僧和石清子两大高手大部分内力,这一日又得了保定帝、天观、天相、天因、天参等段氏五人高手的一小部分内力,身体内真气之厚,内力之强,可说已是震古铄今,并世无二。这时得伯父的指点,将这些真气内力逐步藏入内府,全身越来越是舒畅,只觉轻飘飘的似乎要凌空飞起一般。保定帝见他脸露笑容,欢喜无已,还道他入魔已深,只怕这邪毒从此和他一生纠缠固结,再难尽除,不免成为终身之累,不由得暗暗叹息。 枯荣大师虽是始终面壁静坐,但两人的对答没有一句能逃过他的耳中。他听得保定旁传功已毕,便道:“天尘,一切业由前定,休咎祸幅,皆从心生。你不必大为旁人担忧,赶紧练那少阳剑吧!”保定帝应道:“是!”收摄心神,又去钻研少阳剑的剑法。 段誉体内的真气充沛之极,非一时三刻所能收藏得尽,只是那法门越行越熟,到后来也是越收越快。僧舍中六人各自行功,不觉夜之渐深、东方之既白。 但听得报晓啼声喔喔,段誉自觉四肢百骸间已无残存真气。他站起身来,活动一下肢体,但见伯父和五位高僧兀自在专心练剑。他不敢开门出去散步,更不敢出声打扰六人用功,无事可作,只得顺便向伯父那张经脉图望望,又向少阳剑的剑法图解瞧瞧,看得心神专注之时,突觉一股真气自行从丹田中涌出,冲至肩臂。 段誉眼睛瞧著那张“手少阳三焦经脉图”,心念到处,那股真气便由臑会、消泺、清冷渊诸穴顺著红线,直至无名指的关冲穴。他不会运气冲出,但觉无名指的指端肿胀难受,心想:“还是让这股气回去吧。”心中这么想,那股气流果真顺著经脉回归丹田,段誉不知自己在无意之间,已窥上乘内功的法要,只不过觉得一股气流在手臂中这么流来流去,随心所欲,甚是好玩。牟尼堂三僧之中,他觉得天相大师最是随和可亲,侧头去看他的“手少阴心经脉图”。只见这路经脉起自腋下的“极泉穴”,循肘上三寸至“青灵穴”,至肘内陷后的“少海穴”,经“灵道”、“通里”、“神门”、“少府”诸穴乃至小指的“少冲穴”。如此一加存想,一股真气果然便循著经脉线路运行,快慢洪纤,皆如意旨。语休絮烦,只半日工夫,段誉已将手经六脉的各处穴道尽都通过。这一练通六脉,精神爽利,倒也不觉如何饥饿,左右无事,又逐一去看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六路剑法的图形。但觉红线、黑线,纵横交错,头绪纷繁之极,心想:“这样烦难的剑招,我如何记得住。”又想:“那两个小沙弥怎地不送素斋面食来?我还是悄悄出去找些吃的吧。”便在此时,鼻端忽然即到一阵柔和的檀香,跟著一声梵唱,远远飘来,若有若无,不可捉摸。 枯荣大师叹道:“善哉,善哉,大轮明王驾到,你们练得怎么样了?”天参道:“虽不纯熟,也已足可迎敌。”枯荣道:“天因,我不想走动,便请明王到牟尼堂来叙话吧。”天因方丈应道:“是!”走了出去。天观取过五个蒲团,一排的放在东首,自己坐了第一个,天相第二,保定帝第四,将第三个蒲团空著,留给天因方丈,天参坐了第五个蒲团。段誉没有坐位,只得垂手站在保定帝身后。枯荣、天观等知道强敌已至,最后再细温一遍剑法的图解,这才将卷绢图卷拢收起,一齐放在枯荣大师的身前。保定帝道:“誉儿,待会激战一起,室中剑气纵横,大是凶险,你伯父不能分心护你。你到外面走走去吧。”段誉心中一阵难过,心想:“听各人的口气,这个大轮明王武功厉害之极,伯父的关冲剑法乃是新练,不知是否敌得过他,若有疏处,如何是好?”便道:“伯伯,我……我要跟著你,我不放心你与人家斗剑……”说到最后几个字时,声音已哽咽了。 保定帝心中也是一动:“这孩子倒是很有孝心。”枯荣大师道:“誉儿,你坐在我的身前,那大轮明王再厉害,也不能伤了你一根毫毛。”他声音仍是冷冰冰地,但语意中颇有傲意。段誉道:“是。”弯腰走到枯荣大师身前,不敢去看他脸,也是盘膝面壁而坐。枯荣大师的身躯比他高得多,将他身子都遮住了,保定帝又是感激,又是放心,适才枯荣大师以枯禅功替自己落发,这一手神功足以傲视当世,要保护段誉,自是绰绰有余。 霎时间牟尼堂中寂静无声。过了好一会,只听得天因方丈道:“明王法驾,请移这边牟尼堂。”另一个声音道:“有劳方丈领路。”段誉听这声音极是亲切谦和,彬彬有礼,绝非强凶霸横之人。听那脚步之声,共有十来个人。听得天因推开板门,说道:“明王请!”大明轮王道:“得罪!”举步进了堂中,向枯荣大师合什为礼,说道:“吐蕃国晚辈鸠摩智,参见前辈大师。有常无常,双树枯荣,南北西东,表假表空!”段誉心道:“原来这位大轮明王名字叫做鸠摩智。但不知他这四句偈言是什么意思。”枯荣大师却是心中一惊:“大轮明王博学精深,果是名不虚传。他一见面便道破了我所参枯禅的来历。” 原来释迦牟尼当年在拘尸那城婆罗双树之间入灭,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一面的两株树都是一荣一枯,称之为“四枯四荣”,据佛经中解释:东方双树表示“常与无常”,南方双树表示“乐与无乐”,西方双树表示“我与无我”,北方双树表示“净与无净”。茂盛荣华之树表示正面的意思,有常有乐,有我有净;枯萎凋残之树表示反面的意思,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如来佛在这八种境界之间入灭,那是说他非枯非荣,非假非空。枯荣大师数十年静参枯禅,只能修到半枯半荣的境界,却无法修到更高一层的“非枯非荣,亦枯亦荣”之境,是以他一听到大轮明王的话,心中便是一惊,说道:“明王无来,老衲未克远迎,明王慈悲。”大轮明王鸠摩智道:“天龙威名,小僧素所钦慕,今日得见庄严宝相,大是欢喜。”天因方丈道:“明王请坐。”鸠摩智道谢坐下。 段誉心想:“这位大轮明王不知是何模样?”悄悄侧过头来,从枯荣大师身畔瞧了出去,只见石凳上坐著一位身穿黄色僧袍的僧人,年纪五十岁不到,布衣芒鞋,绝无半分与众不同之处,但脸上神采飞扬,隐隐似有宝光流动,假如是明珠宝玉,自然生辉。段誉向他只瞧得几眼,心中便生钦仰亲近之意。再从板门中望出去,只儿门外站著八九个汉子,高高矮矮,各具异相,面貌大都狰狞可畏,不似中土人士,那自是大轮明王从西土带来的随从了。 鸠摩智双手合什,说道:“佛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小僧资质愚鲁,未能参透爱憎生死。小僧生平有一知交,是大宋国姑苏人氏,复姓慕容。昔年小僧与彼在天竺国邂逅相逢,讲武论剑。这位慕容先生于天下武学无所不窥,无所不精,小僧得彼指点数日,生平疑义,一旦尽解。不意大英雄天不假年,慕容先生西圆极乐,小僧有一不情之请,还望众长老慈悲。”天因方丈自知他言下之意,说道:“明王与慕容先生相交一场,即是因缘,缘分既尽,何必强求?慕容先生往生极乐,莲池礼佛,于人间武学,岂可措意?明王此举,不嫌蛇足么?”鸠摩智道:“方丈指点,确具至理,只是小僧生性痴顽,闭关四十日,难断思念良友之情,慕容先生当年论及天下剑法,确信天龙寺之‘六脉神剑’为天下诸剑中第一,恨未得见,引为平生最大憾事。”天因道:“敝寺僻处南疆,得蒙慕容先生推爱,实感荣宠。但不知当年慕容先生何不亲来求借剑经一观?”鸠摩智长叹一声,惨然色变,默然半晌,才道:“慕容先生情知此经是贵寺镇刹之宝,坦然求观,定不蒙允。他道大理段氏贵为帝皇,不忘昔年江湖义气,仁惠爱民,泽被苍生,他也不便出之于偷盗强取。”天因谢道:“多承慕容先生夸奖,既然慕容先生很瞧得起大理段氏,明王是他好友,亦当体念他的遗志。” 鸠摩智道:“只是那日小僧曾夸口言道:‘小僧是吐蕃国师,于大理段氏无亲无故,慕容先生既是不便亲取,由小僧代劳便是。’大丈夫一言既出,生死无悔。小僧对慕容先生既有此约,决计不能食言。”说著双手轻轻击了三掌,门外两条汉子抬了一只檀木箱子进来,放在地下,鸠摩智袍袖一拂,那箱子的盖子无风自开,只见里面是一张灿然生光的黄金小箱。鸠摩智俯身取出金箱,托在手中。 天因心道:“我等方外之人,难道还贪图什么奇珍异宝?再说段氏为大理一国之主,一百五十余年的积蓄,还怕少了金银器玩?”哪知鸠摩智轻经揭开金箱的箱盖,取出来的竟是三本旧册。他随手一翻,天因等一眼瞧去,见册中有图有文,都是朱墨手书。鸠摩智凝视著这三本书,忽然间泪水滴滴而下,溅湿衣襟,神情哀切,悲不自胜。天因等无不大为诧异。 枯荣大师道:“明王心念故友,尘缘不净,岂不愧称‘高僧’两字?”大轮明王垂首道:“大师具大智慧、大神通,非小僧所及。这二卷武功诀要,乃慕容先生手书,阐述少林派七十二门绝技的要旨、练法,以及破解之道。”众入听了,都是一惊:“少林派七十二门绝技名震天下,据说少林自创派以来,除了宋初曾有一位高僧身兼五十六门绝技之外,从未有第二人曾练到三十六门以上。这位慕客先生能知悉少林七十二门绝技的要旨,已是令人难信,至于连破解之道都尽皆通晓,那更是不可思议了。” 只听鸠摩智说道:“慕容先生将此三卷奇书赠与,小僧披阅钻研之下,得益良多。现愿将这三卷奇书,与贵寺交换六脉神剑宝经。若蒙众位大师俯允,令小僧得完昔年信诺,自是感激不尽。”天因方丈默然不语,心想:“这三卷书中所记,倘若真是少林寺七十二门绝技,那么本寺得此书后,武学上不但可与少林并驾齐驱,且更有胜过。盖天龙寺通悉少林的绝技,而本寺的绝技少林却无法知晓。”鸠摩智道:“贵寺赐予宝经之时,尽可自留副本,众大师嘉惠小僧,泽及白骨,自身并无所损,一也。小僧拜领宝经后,立即固封,决不私窥,亲自送至慕容先生墓前焚化,贵寺高艺,决计不致因此而流传于外,二也。贵寺众大师武学渊深,原已不假外求,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少林寺七十二绝技确有独到之秘,其中‘拈花指’、‘无相劫指’、‘多罗叶指’三种指法,与贵派一阳指颇有相互印证之功,三也。”他娓娓道来,说来入情入理。保定帝与段誉初见他那通金叶书信之时,觉得他强索天龙的镇寺之宝,未免太也强横无理,但这时听他这么一说,似乎此举于天龙寺收益甚大,而绝无所损,反倒似是他亲身送一份厚礼一般。天相大师性子最是随和慈祥,极愿与人方便,心下已有允意,只是论尊则有师叔,论位则有方丈,他不便随口说话。鸠摩智道:“小僧年轻识浅,所言未必能取信于众位大师。少林七十二绝技中的三门指法,不妨先在众位之前献丑一番。”说著站起身来,说道:“小僧只是兴之所至,随意涉猎,所习极是粗疏,还望众位指点。这一路指法是拈花指。”只见他右手拇指和食指轻轻搭住,似是拈住了一朵鲜花一般,脸露微笑,左手五指向右轻弹。 这室中诸了除了段誉之外,个个是毕生研习指法的大行家,但见鸠摩智这路指法轻柔无比,左手每一次弹出,都像是要弹去右手鲜花上的露珠,却又生怕震落了花瓣。他脸上不住微笑,显得深有会心。原来佛经中记载,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手拈金色波罗花给听众观看,众人都是默默不语,只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释迦牟尼知道迦叶已领悟了自己心法,便道:“吾有正眼法藏,涅槃法门,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禅宗以心传顿悟为第一大事,少林寺属于禅宗,对这“拈花指”当是别有精研。可是鸠摩智挥指之间,并不见得具何神通,只见他连弹数十下后,举起右手衣袖,随即张口向袖子一吹,霎时之间,袖子上飘下一片片棋子大的圆布,衣袖上露出数十个破孔,原来他这数十下拈花指,都是凌空点在自己衣袖之上,柔力损衣,初看完好无损,一经风吹,功力才露了出来。天因与天观,保定帝等对望了一眼,心下都是暗暗惊异:“以咱们的功力,要用一阳指虚点而破衣,原亦不难,但出指如此轻柔,温颜微笑间神功已运,却非咱们所意料得到。这拈花指与一阳指全然不同,其阴劲柔力,显然颇有借镜之处。” 鸠摩智微笑道:“献丑了。小僧的拈花指指力,不及少林寺的玄渡大师远了。那‘多罗叶指’,只怕造诣更差。”当下身形转动,绕著放在地下的那只木箱快步而行,十指连点,便如披花散叶一般,但见那木桌上木屑纷飞,不住的跳动,片刻间已成为一团锯粉。保定帝等见他碎箱为屑,倒亦不奇,但见木箱的铰链、铜片、铁扣、搭钮等金属附件,惧在他指力下纷纷碎裂,这才不由得暗暗心惊。 鸠摩智笑道:“小僧使这多罗叶指,一味的霸道,功夫是浅陋得紧。”一面说,一面双手拢在衣袖之中。突然之间,那一堆木屑忽然飞舞跳跃起来,便似有人以一根无形的细棒去挑动搅拨一般。看鸠摩智时,他脸上始终带著温和的笑容,身上僧袍连下摆也不飘动半分,原来他的指力从衣袖中暗暗发出,全无形迹。天相忍不住脱口赞道:“无相劫指,名不虚传,佩服佩服!”鸠摩智躬身道:“大师夸奖了。木屑跃动,便是著相。真要名实相符,练至无形无相,那是毕生之功。”天相大师道:“慕容先生所遗奇书之中,可有破解‘无相劫指’的法子?”鸠摩智道:“有的。破解之法,便从大师的法名上著想。”天相沉吟半晌道:“嗯,以天相破无相,高明之极。” 天因、天观、天参三僧见了鸠摩智献演三种指力,都是怦然心动,知道三卷奇书中所载的,确是名闻天下的少林七十二门绝技,是否要将“六脉神剑”的图谱另录副本,与之交换,确是大费踌躇之事。天因道:“师叔,明王远来,其意甚诚,咱们该当若何,请师叔见示。”枯荣大师道:“天因,咱们练功习艺,所为何来?” 天因方丈没料到师叔竟会如此询问,微微一愕,答道:“为的是宏法护国。”枯荣大师道:“外魔来时,若是吾等道浅,难用佛法点化,非得出手诛灭不可,那是用何种功夫?”天因道:“若不得而出手,当用一阳指。”枯荣大师又问:“你在一阳指上的修为,已到第几品境界?”天因额头出汗,答道:“弟子愚鲁,用功不勤,只修到第五品。”枯荣大师再问:“以你所见,大理段氏的一阳指与少林寺拈花指、多罗叶指、无相劫指三种指法相较,孰优孰劣?”天因道:“指法无优劣,功力有高下。”枯荣大师道:“不错,咱们的一阳指若能练到第一品,那便如何?”天因道:“渊深难测,弟子不敢妄说。”枯荣道:“若是你再活一百岁,能练到第几品?”天因额上汗涔涔而下,颤声道:“弟子不知。”枯荣道:“能修到第一品么?”天因道:“决计不能。” 枯荣大师不再说话。天因道:“师叔指点甚是,咱们自己的一阳指尚自修习不得周全,要旁人的武学奇经作甚?明王远来辛劳,待敝寺设斋接风。”这么说,那是拒绝大轮明王的所求了。鸠摩智长叹一声,说道:“都是小僧当年多这一句嘴的不好,否则慕容先生人都死了,这六脉神剑经求不求得到手,又有何分别?小僧今日狂妄,说一句不知天高地厚的言语,这六脉神剑要是真如慕容先生所说的那么精妙,只怕贵寺虽有图谱,却也无人得能练成。若是有人练成,那么这套神剑未必便如慕容先生所设想的精妙。”枯荣大师道:“老衲心中有一疑窦,要向明王请教。”鸠摩智道:“不敢。”枯荣大师道:“敝寺藏有六脉神剑经一事,纵是我段氏的俗家子弟,亦不得知,慕容先生却从何处听来?”鸠摩智道:“慕容先生当年未曾详言,据小僧猜想,当与段氏的延庆太子有关。”天因点点头,道:“延庆太子识得慕容先生吗?”鸠摩智道:“慕容先生曾指点过他七八招武功,但不允收他为弟子。” 枯荣大师问道:“为何不收?”鸠摩智道:“此是慕容先生私事,小僧未便多问。”言下之意,那便是请枯荣大师也不必多问了。枯荣大师却道:“延庆太子是我段氏子弟,他的所作所为,天龙寺和段族族长都可管得。”鸠摩智淡然道:“正是。” 天因方丈道:“我师叔十余年未见外客,明王是当世高僧,我师叔这才破例延见。明王请。”说著站起身来,示意送客。鸠摩智道:“六脉神剑经既是徒具虚名,贵寺又何必如此重视,以致伤了天龙寺和吐蕃国的的邦交?”天因道:“明王之言是说,咱们若是不允交经,大理、吐蕃两国便要兵戎相见?”保定帝常自派遣重兵,驻扎西北边疆,以防吐蕃国入侵,听鸠摩智如此说,自是全神贯注的倾听。鸠摩智缓缓说道:“我吐蕃国主久慕大埋国风土人情,早有与贵国会猎大理之念,只是小僧想此举势必多伤人命,有干天和,年来一直竭力劝止。”说到这里,便住口不说了。 天因等自是都明白他言中所含的威胁之意。鸠摩智是吐蕃国师,吐蕃国和大理国一样,自国主而下,人人崇信佛法,鸠摩智向得国王信任,是和是战,多半可凭他一言而决,若是为了一部经书而致两国生灵涂炭,那是大大的不值。但如他一出言威吓,天龙寺便将镇寺之宝双手奉上,这可成何体统?枯荣大师道:“明王既是坚执非此经不可,老衲等又何敢吝惜,明王愿以少林寺七十二门绝技交换,敝寺不敢拜领。老衲虽是面壁数十载,却也知明王大轮寺的绝技,远胜少林七十二绝技多矣。” 鸠摩智双手合什,道:“大师之意,是要小僧出手献丑?”枯荣大师道:“明王言道,敝寺的六脉神剑经徒具虚名,不切实用,咱们便以六脉神剑领教明王的几手高招。倘若确如明王所云,这路剑法徒具虚名,不切实用,那又何足珍贵?明王尽管取去便是。”鸠摩智听了这番言语,不禁暗暗惊异,他当年与慕容先生谈论“六脉神剑”之时,都觉剑法果然极高,但只怕非人力所能企及,这时听枯荣大师的口气,不但他自己会使,而且其余诸僧也会此剑法,天龙寺享名百余年,确是不可小觑了。 他神态一直恭谨,这时更微微躬身,说道:“诸位高僧肯显示神剑绝艺,令小僧大开眼界,幸何如之。”天因方丈道:“明王用何兵刃,请取出来吧。”鸠摩智双手一击,门外走进一名高大的汉子。鸠摩智说了几句番语,那汉子点头答应,到门外的箱子中取过一束藏香,交了给鸠摩智,倒退著出门。 众人都觉奇怪,心想这线香一触即断,难道竟能用作兵刃?只见他左手拈了一枝藏香,右手取过地下的一些木屑,轻轻捏紧,将香插在木屑之中。如此一连六枝藏香。并排的插成一列,每枝香间相距约为一尺。 鸠摩智盘膝坐在香后,隔著五尺左右,突然双掌搓了几搓,向外一撤,六根香头一亮,同时点燃了。众人都是大吃一惊,只觉这人内力之强,实已到了不可思议的境界。但天因和保定帝鼻中随即闻到微微的硝磺之气,猜到这六枝藏香头上都有火药,鸠摩智并非以内力点香,乃是以内力磨擦火药,使之烧著香头。这事虽亦甚难能,但保定帝等自忖勉力也可办到。 六香齐燃之后,香烟袅袅升起,成为六条笔直的白线,鸠摩智双掌如抱圆球,内力运出,大道白烟慢慢向外弯曲,分别指著枯荣、天观、天相、天因、保定帝、天参六人。原来他这手掌力,叫做“火焰刀”,虽是虚无飘渺,不可捉摸,却能杀人于无形,极是厉害不过。这时他只是志在得经,不欲伤人,是以点了六枝线香以展示掌力的去向形迹,一来显得有恃无恐,二来显得慈悲为怀,只是较量武学修为,不求杀伤人命。<ref>[https://www.jinyongwang.net/otian/1515.html 金庸网]</ref> ==创作背景== 《天龙八部》从1963年开始创作,历时4年完成(部分内容曾由倪匡代笔撰写)。故事背景设定在宋哲宗时期。金庸在《天龙八部》书前“释名”部分中说:“本书故事发生于北宋哲宗元祐、绍圣年间,公元1094年前后。”书中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了杜撰和改造。在创作《天龙八部》时,金庸对民族矛盾及民族国家之间的冲突,有了新的思想认识和新的处理方式,即不再局限于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而是升华至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的考虑,更多的倾向于和平主义和民族的和睦与团结,从而超越了狭隘的民族矛盾,对战争与和平有了崭新的思考。 ==作者简介== 金庸,男,生于中国 浙江省 海宁县 袁花镇。1929年5月入读家乡海宁县袁花镇小学,先就读于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嘉兴一中),为写讽刺训导主任的文章被开除,转学去了衢州。1942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学毕业,1944年考入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赴上海东吴法学院修习国际法课程。 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并被调往《大公报》香港分社 。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 自1955年的《书剑恩仇录》开始至1972年的《鹿鼎记》正式封笔,他共创作了十五部长、中、短篇小说。其作品内容丰富,情节跌宕起伏,有豪侠气概,有儿女柔肠,有奇招异法,凡此种种,引人入胜。曾被多次拍摄、制作成影视作品、电脑游戏,对当代青年的影响极其广泛。他也曾以林欢作笔名,为长城电影公司编写剧本,更曾合作导演过两部电影,也曾以姚馥兰为笔名撰写电影评论。 早年在香港 《大公报》、《新晚报》和长城电影公司任职。后创办香港《明报》、新加坡《新明日报》和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等,形成《明报》集团公司。查良镛先生五十年代中期起应报社之约,开始写作连载性的武侠小说。到七十年代初写完《鹿鼎记》而封笔,共完成了十五部。他曾用其中十四部书名的第一个字串在一起,编成“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对联。 他的小说既继承了传统白话小说的语言风格,又对旧式武侠小说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手法作了全面的革新。这些作品以[[古代生活]]为题材,却体现出[[现代精神]],同时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因而赢得亿万读者的喜爱,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金庸不仅是杰出的小说大师,同时又是一位出色的社评家。他写有近两万篇社评、短评,切中时弊,笔锋雄健犀利,产生了很大影响,曾被人赞誉为“亚洲第一社评家”。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与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 1985年起,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1994年,受聘北京大学名誉教授 。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荣誉教授 。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2010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2018年10月30日,在中国香港逝世,享年94岁。 <ref>[http://www.lizhigushi.com/mingrengushi/a9838.html 励志故事网]</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40 中國文學別集]] [[Category:848 现代別集]]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天龙八部·第二十五章 大轮明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