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太阴虚寒 的原始碼
←
太阴虚寒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 太阴虚寒</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www.51wendang.com%2Fpic%2F8845b3a9526ae05efdd3face%2F2-810-jpg_6-1080-0-0-1080.jpg&refer=http%3A%2F%2Fwww.51wendang.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52514914&t=04dd3cc414544a3e99dc6c6a903ce601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51wendang.com/doc/8845b3a9526ae05efdd3face/2 来自无忧文档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见于《伤寒论》。太阴,为[[三阴之首]]。太阴病,是三阴病的开始阶段。临床上凡是出现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脉缓弱等证,就叫太阴病。 =='''临床表现'''== 《伤寒论》说:"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概括:临床上凡是出现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脉缓弱等证,就叫太阴病。是脾虚湿盛,病在脾经病变。 =='''病理机制'''== 外感病病程中,病邪入阴的第一阶段,为中焦阳气虚衰,[[脾胃]]机能减退,寒湿不运所表现的证候 。寒湿内阻,损及脾阳,或寒邪直犯脾经,损及脾胃都会影响水谷的消化和排泄,寒湿邪阻运化,故时腹自痛。寒湿犯胃故呕吐。胃气呆滞故食不下。寒湿不化,脾气不升,故见自利。 =='''治则方药'''== 1.太阴病正治法 太阴病因属里虚寒证(脾胃虚寒,故其治疗原则,当以温法补法为主,以温中散寒为重点。如表证偏重的,先行解表;里证为急的,先治其里。《伤寒论太阴篇》没有肯定方子,我们根据里虚寒证来看,自当温里为主,特补出理中汤为太阴病主方。 2.太阴病兼变证治法 (1)既有下利腹胀满(太阴里虚证),又有身体[[疼痛]](太阳表证),是里虚挟表,当先用理中汤温里,然后再用桂枝汤治表。 (2)表证未解,而又有腹满时痛,用桂枝加芍药汤(桂枝汤加重芍药用量),表未解挟有宿食而里实满痛,用桂枝加大黄汤。 =='''补充'''== 性质:里虚寒。太阴病的成因,一为传经,三阳病而中气虚者,每易转为脾胃虚寒的证候;二为直中,由于里阳素虚 ,起病即见虚寒证候;三为误治,苦寒泻下太过克伐里阳。主要临床表现:下利,泻下物多为清稀,可呈水样,也可见白色粘液,腹胀腹痛呈间歇性,喜温喜按,纳差,恶心呕吐,舌淡苔白腻,脉弱。 病机分析:本证以寒湿侵袭,脾胃虚弱为特征。 寒湿之邪侵袭,脾胃之气虚弱,健运失职,肠道传化失司,则下利,泻下物多为清稀,呈水样或见白色粘液,说明本证之下利为虚寒性下利;寒湿中阻,脾胃虚弱,气机阻滞坝IJ腹胀腹痛呈间歇性,且喜温喜按;寒湿中阻,健运失职则纳差;胃气上逆则恶心呕吐;舌淡苔白腻,[[脉弱]]为虚寒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 1. 本证当与热性下利证鉴别,两者均有下利、腹痛等临床表现,但热性下利,以泻下物秽臭难闻为特征,可伴有黄色粘冻或脓血,还可见口渴,舌红,苔黄腻等热象。 2. 腹部胀满疼痛,是阳明病、太阴病共有症状,但虚则太阴,实则阳明,阳明病腹满痛不减而拒按 ,大便燥结,为里实;太阴病腹满痛时发时止,喜温喜按,腹泻较甚,为里虚寒。 辨证注意点:本证为里虚寒证,抓住虚寒性下利的特征。太阴病若正气进一步虚衰,可向少阴病发展。<ref>[http://ask.39.net/question/48941147.html 太阴虚寒症状有哪些], 39问医生 ,</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398 各部生理]]
返回「
太阴虚寒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