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弥曼差经 的原始碼
←
弥曼差经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弥曼差经.jpeg|有框|右|<big></big>[https://www.kfzimg.com/sw/kfz-cos/kfzimg/93213/8a699a0bbea237af_s.jpg 原图链接][https://search.kongfz.com/product_result/?key=%E5%BC%A5%E6%9B%BC%E5%B7%AE%E7%BB%8F%20%E4%B9%A6&status=0&_stpmt=eyJzZWFyY2hfdHlwZSI6ImFjdGl2ZSJ9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弥曼差经'''》,亦称《前弥曼差经》,是相对后弥曼差(即吠檀多)而言。[[印度]]弥曼差派哲学的根本经典。阇弥尼(Jaimin生平不详)著。相传他为该派哲学的奠基者。本书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目前版本很多,最通用的是加尔各答版和孟买版。有多种注疏,最著名的为400年夏伯拉的《夏伯拉注》(又译《山隐师注》),其后有普拉帕格拉(5—6世纪,又译光显)为《山隐师注》作《大释补》和《小释补》;枯马立拉(7世纪末至8世纪初,又译童中师)也为《山隐师注》作《颂释补》、《呾多罗释补》和《图普底迦》。光显和童中师注释观点有重大差异,后来发展为两派,前者称师尊派,后者称贤者派。此后还不断有人为该经及其注释作疏。 ==内容简介== 本书共12章2742偈(一说2621偈)。各章要目是:1.知源论,开篇明义本派[[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认识法(正确行为)的本质。并阐明什么是法,法的来源,正确认识的方法,吠陀的权威等;2.仪式行法差别,非量(误知);3.圣传教义上下文之轻重;4.诸仪式的互相影响;5.仪式行事圣传各部次第;6.行祭之条件;7.互相引用祭仪之法;8.引用之根据;9.引用赞颂之法;10.仪式行废得失;11.并行数法及一法数行;12.因一事特行法。从经的内容看可分为3部分;1.哲学部分。弥曼差派承认吠陀权威,尤其重视吠陀仪式,认为人的祭祀行为(法)具有一种“无前”的力量,这种力量可在现世或在来世得到果报。但是在行使[[祭祀]]时不得事前抱有欲望,否则将失去“无前”(新得力)。由于夸大了祭祀行为本身的力量,从而贬低了被祭祀的对象——神的力量,故本书具有某种无神论的倾向。2.逻辑部分。该经在考察知识的来源时,提出有6种量论,即现量、比量,比喻量、义准量、圣言量和无体量。现量指感觉,有时为直接的,有时要通过媒介,并分为有分别现量与无分别现量;比量由比较而得,主要靠经验,也分为两种,一是自悟,由内心推理而得,二是悟他,宣传推得之理;比喻量,知其相似而提出喻例;义准量,在已知与未知之间立一新义以调和旧义;圣言量,主要相信吠陀之声,认为在吠陀语言之后必存在永恒常住的声(声常住论),此声极为神圣,是绝对的真知;无体量,未见实体的某种判断。这6种量都是取得真知的方法。3.祭祀部分。该经绝大部分条文都在阐述祭祀的方法,各种仪式行使的条件,祭司与祭祀者的具体做法等,内容庞杂,条文烦琐。 现在各国学者对本书的研究重点放在哲学的[[逻辑]]部分。在中国的汉文佛经中也有对声论的记载。 ==工具书的分类== [[工具书]]<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5f05bd0100b8eo.html 常见的工具书术语],新浪博客,2008-11-29</ref>按内容分有综合性的、专科性的;按文种分有中文的,外文的;按编辑体例与功用分有[[辞书]]、类书、政书、百科全书、年鉴、手册、书目、索引、文摘、表谱、图录、[[地图]]、名录等<ref>[https://www.fox2008.cn/ebook/21szjy/TS013020/0016_ts013020.htm 工具书有哪些类型],中学生读书网</ref>。 ==视频== ===<center> 弥曼差经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吠檀多哲学的意义是?个人练习瑜伽一周几次适合?</center> <center>{{#iDisplay:j0562pg7xnp|560|390|qq}}</center> <center>成都悉瓦南达瑜伽吠檀多中心的一天</center> <center>{{#iDisplay:r3147oavqhs|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返回「
弥曼差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