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心理变态 的原始碼
←
心理变态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心理变态</big> ''' |-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314/7a3506642ac9465da733f48c4ddf7dc8.jpe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www.sohu.com/a/301285623_100281349 来自搜狐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心理变态</big> '''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心理变态 '''别 名''' :"心理异常"、"心理障碍" '''总体包括''' :外显和内隐的异常 '''主要治疗方式''' :躯体治疗,心理治疗 |} '''<big>心理变态</big>'''又称"心理异常"、"心理障碍"。指人的知觉、思维、情感、智力、意念及人格等心理因素的异常表现。变态或接近变态的心理有很多种,如幻觉、[[催眠]]状态、梦游、性变态以及各种精神病和神经病等。变态的标准取决于社会,也就是说变态指的是行为和偏离了社会普遍认可的准则。这是心理学上对变态的解释。一般来说,变态在任何一种文化中。对变态心理发生的原因和机制有多种探索途径。由于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不同,对变态心理的认识也不尽一致。在变态心理学的发展进程中,曾出现过不少试图解释各种病态心理或行为的变态心理模式。这些模式都较注意根据统计结果区分病态和常态,考虑到变态心理和常态心理之间存在连续的量的改变。 == 内容 == 早在公元前4、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已经开始对人的变态心理进行过一些描述和研究,并试图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心理异常现象。他反对以求神诅咒等方法对待患者,认为应从患者的身体和大脑中寻找致病原因。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另一位古希腊医生阿斯克列皮阿德斯首先使用了"心理障碍"与"心理不健全"的术语。此后,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变态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领域,使有关变态心理的研究从思辨转向实验,从患者的外部表现进入其内心活动。在中国公元前11世纪的殷代末期,就已有"狂"这一病名载于文献。成书于秦汉时期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最早列出"癫狂篇",对变态心理作了医学描述,并且存录了有关治疗的资料。以后历代医家和学者在探讨医药或哲理的过程中,对于变态心理的表现、成因和矫治等屡有论述,至明清时期,更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重要的进展。二十世纪20年代后期,欧美各国有关变态心理学的著作陆续介绍到中国。中国学者朱光潜等较系统地评价变态心理学的各种学派,论述了这一学科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推动了当时中国变态心理学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其后,不少学者相继撰写有关变态心理学的著作,并开展了实验与临床的研究。7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整个心理学、特别是医学心理学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变态心理学受到重视,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 内容 == 通常,人们总是把在群体中出现频率高的心理现象称为常态,反之则称为变态。例如,在群体中智力的分布,呈现为常态曲线,若以智商表示,群体中95%以上的人的智商在70~129之间,属正常;智商不到70者,约占5%以下,则被视为智力低下;130以上者则一般称之为智力超常。 == 分类 == 按躯体疾病的模式来理解变态心理,称为生物医学模式又称疾病模式。希波克拉底曾以四种体液不平衡来解释变态心理。中医沿用躯体疾病的理论对癫狂进行辨证论治,即属于这一模式的代表。19世纪菲尔肖提出细胞病理学说之后,从人脑的组织结构改变中找寻变态心理的原因曾风行一时。最成功的例子是麻痹性痴呆,病理学家不仅发现了患者脑结构的典型改变,而且还从死者的脑组织中找到了苍白螺旋体。此外,各种急性和慢性器质性脑病综合征以及症状性精神病都显示了变态心理与躯体疾病、特别是脑病的因果关系。于是,变态心理的医学模式获得了大量的论据。精神异常被看作是一种疾病状态,躯体和行为的异常改变组成其症状,根据特别的症状组合即可作出疾病诊断。克雷佩林根据大量临床观察经验,按照医学模式对形形色色的变态心理加以分类,建立了精神疾病现代分类系统的雏型。心里动力学模式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说明变态心理发生的原因和机制,认为变态心理不符合一般疾病的概念,而是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冲突,即内驱力和欲望引起的内在冲突,以致产生固恋及倒退行为等,这均可引起情绪障碍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处于无意识中的本能欲望经常要求获得满足,但又因社会的制约而不得不被意识压制下去,于是形成内心冲突,因而往往引起焦虑。为了减轻或消除焦虑时的紧张不安,以保障内心的安宁,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存在着一系列心理防御机制,各种变态心理就是各种防御机制单个的或多个组合起来发生作用的外部表现。心理防御机制(如压抑)的过度运用,常引起明显的精神异常和人格缺陷。 === 行为主义模式 === 行为主义模式以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和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来说明病态行为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即所谓心理冲突之类概念不过是主观臆测,不可能进行客观的测量和评定,对变态心理的研究应注重于可观察的行为表现;病态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而也可以经过再学习,通过对抗性条件作用加以矫正。行为疗法应用于临床,在矫正恐怖症性变态等病态行为方面取得的成效,使这一模式经受了实践检验,获得支持,并对行为医学的兴起产生一定的影响。 === 社会学模式 === 社会学模式强调社会因素对发生变态心理的作用,认为经济贫困、种族歧视、生活变更、社会压力等,都可能引起变态心理,而变态心理乃是社会病理学的反映。跨文化精神病学的研究成果显示,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对变态心理的判断标准、患病率的统计分析、症状的表现形式以及预后的估计等,都可能存在差别。例如,从社会利益的角度来看,人格障碍、性变态,瘾癖之类问题,都是破坏性的、属于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为社会所不容。从医学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类人存在着心理变态,致于不能恰当地适应社会生活。 === 表现形式 === 心理变态的表现形式变态心理有多种表现形式,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或其严重程度分类。 按心理过程或症状,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心理症状在患者身上往往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由多种针状伴随出现并形成一定的综合征和症状群。 == 幻觉-妄想综合征 == 以幻觉和妄想伴随出现构成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 精神自动综合征 == 意识清晰的情况下,出现假性幻觉、被动体验和各种妄想组成的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症。 == 疑病综合症 == 对自身健康过分的关注,患者相信自己患了某些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疾病,并对一些微不足道的症状和体征过分的夸张,而终日焦虑紧张。 == 紧张综合征 == 由木僵、蜡样卷曲、违拗、被动服从、刻板动作、刻板言语、模仿动作、模仿言语、作态和紧张兴奋等症状组成的一种综合征。 == 情感综合症 == 以情感增强或减弱主要表现。分狂躁综合征和抑郁综合征。 == 强迫状态 == 由强迫观念、强迫情绪、和强迫动作构成的强迫症状群。以上内容出自安徽大学出版社《变态心理学》刘新民主编的第四章。 == 诊断标准 == 评定心理现象是否异常,有赖于制定明确的客观标准。然而,心理的正常与异常之间的界限往往只是相对而言,不一定十分清楚,有时又可互相重叠。一般说来,所谓异常至少有三方面的含义:首先从统计学方面考察:处于群体中常态曲线两个极端的个体处于异常;其次从个人生活史考察:常把个体当前的心理活动与以往的加以对比,看是否有异于寻常的改变,临床病史往往会反映出这类变化;最后从社会适应状况考察:可根据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缺陷的程度,分析其是否属于异常,患者的家属常常是以此为标准而要求治疗。此外,在评定心理现象是否异常时,不可忽略参考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资料。心理变态的定义或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文化相对主义的标准,异常程度标准,不适程度标准,精神疾病标准以及适应不良程度标准。文化相对主义标准的核心观点是没有普遍的标准或原则可以用来界定异常行为。相反,异常行为只能相对于特定的文化标准而存在。心理诊断只能以个体所在的群体文化规范为正常的标准,根据行为对社会规范的偏离来定义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这个标准强调了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忽视了文化本身在历时态上的变化性。[[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梅尔维尔·赫斯科维奇认为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是承认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并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这一原则,不仅适应于大群体的文化之间,也应适应于小群体以及个体之间。<ref>[https://new.qq.com/rain/a/20220203A031GK00.html 迷恋脚和内裤的那些人,是不是心理变态?],腾讯网站</ref> ==视频== <center> ===判断心理变态者的十个特征一定要记住了!=== {{#iDisplay:f0977u2tkb9|640|360|qq}} </center>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心理变态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