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托洛斯基主義 的原始碼
←
托洛斯基主義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托洛茨基主义''' </p> |- |<center><img src="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dw/20200821/373549724038467584.png/e_PcNjuIAmgJramMdaurUxOxmW8psoTpfbSe7X20nu0?v=w1280r16_9"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hk01.com/%E5%93%B2%E5%AD%B8/513919/%E6%89%98%E6%B4%9B%E8%8C%A8%E5%9F%BA-%E4%B8%8D%E6%96%B7%E9%9D%A9%E5%91%BD%E8%AB%96-%E5%BB%BA%E7%AB%8B%E5%85%A8%E7%90%83%E5%85%B1%E7%94%A2%E4%B8%BB%E7%BE%A9%E7%A4%BE%E6%9C%83%E7%9A%84%E7%9B%AE%E6%A8%99 圖片來自hk01] </small> |} '''托洛茨基主义'''(Троцкизм;Trotskyism)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革命传统的延续,其名称来自其最早的理论建立者、[[十月革命]]实际指挥者、[[苏联红军]]缔造者<ref>{{Cite web |url=http://news.ifeng.com/c/7sOkGp1wwgC |title=苏联红军之父托洛茨基 曾多次惨遭暗杀 |access-date=2020-02-29 |archive-date=2020-06-2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20181342/http://news.ifeng.com/c/7sOkGp1wwgC |dead-url=no }}</ref>、[[苏联红军]]领导者、[[第三国际]]创建者、[[第四国际]]创建者及其精神领袖[[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托洛茨基自视为“[[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者”、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拥护者和[[革命马克思主义]]的倡导者,主张建立[[列寧式政黨|列宁式]]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理论|先锋队]]政党,反对官僚主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集中制]],拥护[[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不断革命论|不断革命]],和一个基于[[工人阶级]]自我解放和工人民主的[[无产阶级专政]]。托洛茨基主义的支持者被称作'''托派'''或'''托洛茨基主义者'''。 == 历史背景 == [[托洛茨基]]从他的“[[不断革命论]]”出发提倡[[无产阶级革命]],认为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未取得彻底成功的国家(如1917年之前的[[俄国]]),无产阶级必须通过同时执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将革命进行到底。[[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托洛茨基]]和[[弗拉基米尔·列宁|列宁]]一样认为,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可能顶住来自怀有敌意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压力和围困下长期维持下去,除非社会主义革命能够迅速在其他国家展开。[[布尔什维克]]党接纳这个观点,把[[十月革命]]视为[[世界革命]]的一部份。[[斯大林]]则于1924年接纳了[[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布哈林]]的「[[一國社會主義]]」的理论,一方面为与[[帝国主义国家]]接触创造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则以此巩固权力,对抗当时无产阶级和列宁支持的托洛茨基。 托洛茨基主义的理论真正繼承了[[马克思主义|馬克思主義]]、[[列宁主义|列寧主義]]。托派赞成在[[苏联]]实现无产阶级[[民主]],倡导工人民主,反对与[[帝国主义]]势力进行损害国际工人阶级利益的政治交易,反对秘密外交,主张[[世界革命]]和[[不断革命论|不断革命]]。推动掀起跨越[[欧亚大陆]]的[[革命]]浪潮。[[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托洛茨基]]领导的[[左翼反对派]]在1923年后的影响力日增,[[弗拉基米尔·列宁|列宁]]在他晚年时,也是极力反对官僚主义,并力促解除[[约瑟夫·斯大林|斯大林]]作为党总书记的职务。[[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托洛茨基]]秉承着[[弗拉基米尔·列宁|列宁]]反对官僚主义的遗愿,跟[[斯大林派]]和[[右翼反对派]]等官僚集团展开殊死斗争,但在官僚集团的围堵下失败,并于1928年被斯大林强力镇压。在被镇压后,该派仍在苏联国内秘密活动。[[托洛茨基]]最终流亡海外([[土耳其]]、[[法国]]、[[挪威]]、[[墨西哥]]),托洛茨基的支持者也都被囚禁、杀害。 [[斯大林]]运用他在苏联的力量,于1928年后控制了世界各地的共产党机构,并建立官僚模式,摧毁了这些以[[布尔什维主义]]基础以成為[[民主集中制|党内民主]]的政党,并对托派尽力驱逐。任何不同意党路线的人,都被贴上托洛茨基主义者、“[[法西斯主义|法西斯]]”的标签,并遭受到残酷的打压,“托派”,经常被斯大林派用来套在异己份子头上,诬赖他们是叛徒。在斯大林派的操控下,世界各地的[[共产党]]支持[[資產階級|资产阶级]]政府,如[[美國共產黨|美国共产党]]支持[[民主党 (美国)|民主党]],以及跟[[中國國民黨|国民党]]政府合作的[[中国共产党]]。世界各地的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斗争,因而遭受到严重的挫败。在中国1925-1927年第二次革命,1934年的[[奧地利內戰|奥地利内战]],和1936-1939年[[西班牙内战]]中,[[工人阶级]]遭受的惨败,就是斯大林主义路线一手造成的悲剧。每当[[斯大林主义|斯大林派]]掌权,他们必定首先迫害托派,把托派打为他们最可怕的敌人。因此,托洛茨基主义运动一开始就必须面对来自[[资本主义]]和[[斯大林主义]]前后围剿。 从托派的观点来看,[[共产党]]开始支持[[无产阶级]]掌握下的[[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是为了消灭资本主义,因为苏联当时太落后,无法轻易实行社会主义。),并认为斯大林以此来显示自己并不会威胁到[[资本主义]]的规则,同时避免受到诸如[[十月革命]]那样的来自国内力量的威胁。托洛茨基在他的著作《被背叛的革命》<ref>{{Cite web |url=http://www.marxists.org/archive/trotsky/works/1936-rev/index.htm |title='The Revolution Betrayed' |accessdate=2006-05-05 |archive-date=2007-04-0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403030831/http://www.marxists.org/archive/trotsky/works/1936-rev/index.htm |dead-url=no }}</ref>中对[[斯大林主义]]大肆批评。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托洛茨基]]后期发展了他的理论。他认为,苏联工人国家已经变成了「[[堕落的工人国家|官僚主义地退化了的工人国家]]」。他认为,资本家的政权并没有重新掌权,[[列宁]]领导下的工业国有化和计划经济良好运行。然而,国家政权已经被[[官僚主义]]的[[官僚制|等级制度]]所控制,而这与[[工人阶级]]的利益是相抵的。托洛茨基为苏联辩护,抵制来自帝国主义势力和来自内部的[[反革命]]势力的攻击。他还号召在苏联内部进行一次[[政治革命]],重建社会主义民主。他说,如果工人阶级不从斯大林主义官僚们手中夺回政权,那么官僚主义就会为了自己的利益,重建[[资本主义]]制度。对于大多数的托洛茨基主义者来说,这正是苏联当局在提倡[[開放政策]]和[[新思维 (苏联)|新思维]]之后,和[[苏联解体]]所出现的[[苏联解体|事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导致了[[资本主义]]的[[反革命]]复辟。 1937年,斯大林发动了一场针对在1917年[[十月革命]]中曾经扮演过重要角色的“[[老布尔什维克]]”的政治清洗。斯大林还在清洗活动中处决了大批苏联的高级将领,包括[[米哈伊尔·图哈切夫斯基]](托洛茨基是他的入党介绍人)在内,因为这些将领被认为是受到托洛茨基影响的“德国间谍”。 “托洛茨基主义”被斯大林主义者视为叛徒,在[[西班牙内战]]中,如果一个人被亲苏分子叫做“托派”、“托洛茨基主义者”或者“托派分子”的话,这就意味着这个人被暗示是一个“法西斯间谍”或者“[[破坏分子]]"。[[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曾经在他的书《[[向加泰罗尼亚致敬]]》和文章《[[不小心说漏了西班牙的秘密]]》中描写了这段历史。奥威尔写道,斯大林主义者们不但没有参与反对法西斯的战争,而是通过清剿托洛茨基主义者和从西班牙撤出苏联的军队,从而让[[佛朗哥]]掌权,给法西斯帮了大忙。在他以俄罗斯革命为原型的寓言小说《[[动物庄园]]》中,奥威尔用“[[雪球 (动物庄园)|雪球]]”这个角色代表了托洛茨基,而用“[[拿破仑 (动物庄园)|拿破仑]]”的形象代表了斯大林。 斯大林将军队撤出[[西班牙]],是为了跟[[英国]]和[[法国]]取得和睦的外交关系。他后来还跟[[希特勒]]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及解散[[第三国际]]。很多人认为,正如[[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托洛茨基]]指出的那样,斯大林通过出卖俄国革命,保护了苏联内部的[[精英主义|精英阶层]]。 斯大林在审判了托洛茨基後,清洗了几乎所有托洛茨基的亲属。苏联政府的密探[[拉蒙·麦卡德]]于1940年8月20日在[[墨西哥]]刺杀了托洛茨基。[[第四国际]]的众多成员,不是在跟[[法西斯主义]]斗争中被杀害(如[[西班牙内战]]),就是被斯大林派出卖,死在[[纳粹]]手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后,托洛茨基主义运动在若干国家遭到严重清洗。红军在二战后控制了半个欧洲。尽管斯大林的最初目标是要在[[东欧]]恢复资产阶级政府,以作为[[苏联]]和[[西方世界|西方]]的缓冲地带,资本主义很快地在这些国家被推翻,亲苏联的官僚化“共产党”政府在这些国家上台。这对少数仅存的托洛茨基主义力量带来了新的问题。他们曾预测二战后将爆发革命浪潮(整个欧洲的确在二战后几年间处在革命边缘),但是他们没有预料到是“红军”来领导这些革命。这些新生的“共产党”政权,被形容为“变态工人国家”,以作为跟苏联被形容为“[[堕落的工人国家]]”的类比。 [[第四国际]]在战后的二十年间,缓慢地成长,而同时又发生派别的分裂。[[1956年匈牙利革命|1956年的匈牙利人民起义]],和后来[[苏联]]入侵[[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促使不少[[东欧]]国家以及世界各地的主要共产党知识分子,转向托洛茨基主义。后来,当红军于1968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镇压“[[布拉格之春]]”时,托洛茨基主义再赢得更多支持。1968年革命浪潮的冲击下,新的社会运动和工人阶级斗争广泛爆发,托派政党积极参与在一连串事件和斗争中,并得到长足的发展。 在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的斯大林主义政权纷纷解体后,托洛茨基主义运动虽然也受到牵连,但是还是生存下来并很快的地恢复过来。今天世界各地都可以找到托派政党的踪迹,而在有些国家,托派政党比起原斯大林主义政党的规模更大且更为活跃。托洛茨基主义运动,也是站在当今世界[[反資本主義|反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最前线。 ==概述== 托洛茨基主义与[[斯大林主义]]、[[毛主义]]、[[霍查主义]]有很大的不同,认为有必要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不断革命论|不斷革命]]。托洛茨基否认可以在一国率先建成社会主义,断言苏联的建设离开不了外部世界(即[[政权#自由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世界]])的援助,从而反对斯大林实行的[[苏联五年计划|五年计划]]。托洛茨基主张工业专政,依靠[[剪刀差]]获得工业建设资金的积累,提高工业品价格。 1938年9月,[[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托洛茨基]]和他的国际支持者们,于[[法国]][[巴黎]]成立[[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即[[第四国际]]。[[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托洛茨基]]认为,只有建立在[[列宁主义]]的先锋党理论基础上的[[第四国际]],才能够领导[[世界革命]],而第四国际必须作为[[反資本主義|反对资本主义]]和[[反斯大林主义左翼|反斯大林主义]]而建立起来。[[第四国际]]成立之时,托洛茨基主义是在[[欧美]]和[[拉丁美洲]]等地的主要政治流派。在中国,也有着相当规模的托派运动。成立第四国际的目的,是要捍卫苏联作为一个工人国家,通过工人阶级控制的国有化生产方式,独立于资本主义势力的干扰;同时,也力图推翻控制着苏联的斯大林主义官僚政府。 1930年代末-1940年代初,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 (美国)|社會主義工人黨]]领导人[[马克斯·沙赫特曼]]认为苏联在[[东欧]]实行[[帝国主义]]政策,不再是“[[堕落的工人国家]]”,且在苏联已经形成一个称作“官僚集体主义者”的新统治阶级。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和[[第四国际]]的主要领导人[[詹姆斯·帕特里克·坎农]]反对沙赫特曼的说法,认为苏联仍是“堕落的工人国家”。1940年4月,沙赫特曼带领大约一半党员退出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与第四国际决裂,另组[[工人党 (美国)|工人党]],并发展了“[[第三阵营]]”理论。沙赫特曼的思想后被称作“沙赫特曼主义”。 1953年,由于在對斯大林主義和東歐政權的看法上产生分歧,第四国际发生大分裂,由[[米歇尔·帕布洛]]、[[厄內斯特·曼德爾]]、[[皮埃尔·弗朗克]]領導的第四國際國際書記處與[[詹姆斯·帕特里克·坎农]]领导的美國[[社会主义工人党 (美国)|社會主義工人黨]]分裂,坎農與[[格里·希利]]領導的英國支部[[革命共产党 (英国)|革命共产党]]、[[皮埃尔·朗贝尔]]為代表的法國支部[[国际主义共产党]],另組[[第四國際國際委員會]]。 1963年,原第四国际两个主要派别(第四國際國際書記處與美國社會主義工人黨)重新统一,組成第四國際联合書記處,在召開「重新統一大會」前,在[[阿尔及利亚战争|阿爾及利亞革命]]問題上,帕布洛与曼德爾、弗朗克產生分歧,親帕布洛的阿根廷托派领导人[[J·波萨达斯]]退出第四國際,'''波萨达斯派'''于1962年另组[[第四国际波萨达斯主义者]];大會之後,帕布洛被開除。重新统一后的第四國際,美國與歐洲的成員之間仍然存在矛盾,實際上是一个鬆散的組織。由于第四国际联合书记处在20世纪下半叶长期由曼德尔领导,所以被称作'''曼德尔派'''。 而希利和朗貝爾對1959年[[古巴革命]]的看法與国际書記處仍存在明显分歧,故繼續維持[[第四國際國際委員會]]的運作,直到1971年两人鬧翻而分道扬镳。1981年,'''朗贝尔派'''建立[[第四国际 (重建国际中心)]]。'''希利派'''则继续以第四国际国际委员会的名义运作。1980年代中期,第四国际国际委员会再次发生分裂,希利被主流派(以美国[[社会主义平等党 (美国)|社会主义平等党]]领导人[[大卫·诺斯]]为代表,这一派被称为'''诺斯派''')开除。目前,诺斯派和希利派各有一个“第四国际国际委员会”,前者还有一些影响,后者已接近消亡。 [[泰德·格兰特]],英國革命共產黨中奉行帕布洛的「打入主义」的代表人物,1949年後,'''格兰特派'''打入[[工党 (英国)|工黨]],后在工党内部组成「[[战斗倾向]]」。1974年,格兰特派建立[[工人国际委员会]];1992年,格兰特因主张继续留在工党被工人国际委员会开除,另组[[国际马克思主义倾向]];2019年7月,[[工人国际委员会]]分裂为[[国际社会主义替代]]和[[工人国际委员会 (2019年)]],同时还分裂出组织规模较小的[[国际革命左翼]]。 [[托尼·克里夫]]為代表的派别,1951年被第四國際開除後組成[[社会主义评论团体]],1960年创办《國際社會主義》雜誌,1977年建立英国[[社会主义工人党 (英国)|社會主義工人黨]]。'''克里夫派'''形成[[国际社会主义倾向]]这一松散的国际组织。克里夫派认为苏联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国家,而不是“畸形工人国家”,因此被视作非正统的托派。 [[纳韦尔·莫雷诺]]领导的'''莫雷诺派''',在[[拉丁美洲]]影响较大。该派起源于[[第四国际国际委员会]],后于1963年追随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 (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加入重新统一后的[[第四国际]]。1969年后,由于在拉丁美洲游击战争的问题上的分歧,莫雷诺派退出第四国际,并与朗贝尔派一起组建[[争取重建第四国际对等委员会]]。1981年,莫雷诺派与朗贝尔派决裂。1982年,莫雷诺派成立[[国际工人联盟-第四国际]]。后来,国际工人联盟-第四国际又衍生出[[托洛茨基主义派-第四国际]]和[[国际工人团结-第四国际]]。 '''斯巴达克斯派'''起源于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 (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于1964年被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开除,于1979年建立[[国际共产主义联盟(第四国际主义者)]]。该派人数很少,实际影响极小,但该派所持观点与其他托派国际大不相同,如一直主张保卫[[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等“官僚畸形工人国家”。 此外,还有几个不属于上述托派支派的托派国际组织。以法国托派政党[[工人斗争 (法国)|工人斗争]]为核心组成了[[国际主义共产主义联盟]],该组织主要在产业工人中开展工作。[[争取第五国际联盟]]则致力于建立“[[第五国际]]”。 目前,全世界有数目众多的团体仍将自己描述为托洛茨基主义者,并自视为坚持了托派的传统,尽管他们对托派有着许多不同的解释。这些托派团体往往人数很少,而且经常因为理论上和行动策略上的分歧而不断分裂、重组(被称为“[[阿米巴]]”现象<ref>{{cite book |author= 曾淼 |title=世界托派运动:组织、理论及国别研究 |publisher=人民出版社|date=2011-12 |isbn=9787010101804}})</ref>)。目前,全世界托派的总人数不超过二十万,却隶属于十几个托派国际组织(最主要的是总部设于巴黎的第四国际),数百个各式各样的托派团体。这些托派的政治主张和托洛茨基创建第四国际时秉持的政治理念已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托洛茨基主义的另一个主张是反对官僚体制和[[极权主义]]、提倡工人阶级民主、主张[[性解放]]和伦理自由,认为无产阶级内部应当实行[[普选]][[多党制]]或一党领导下的[[党内民主]]制。有些派别自称[[民主社会主义]]者(例如[[工人国际委员会]]),另一些派别提倡[[生态社会主义]](例如[[第四国际]])。 [[斯大林主义]]者使用“托洛茨基主义”一词批判反对斯大林主义、苏联建设道路的[[马克思主义]]者。即使和托派风马牛不相及,遭斯大林主義當權者打倒的党内异己亦常被冠上“托派”罪名。[[林彪反革命集团|林彪集团]]、[[四人帮]]在被打倒后曾被称为“托派”。[[中阿决裂]]时,中国报纸上刊登了[[葡萄牙共产党(马列)]]的党员撰写的数篇文章,其中称阿尔巴尼亚最高领导人[[恩维尔·霍查]]为“托洛茨基分子”。2007年,[[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在党内开展“肃清新托洛茨基主义影响”的运动<ref>{{Cite web |url=http://history.m4.cn/2013-03/1202759.shtml |title=李兴耕:2007年以来俄共的党内斗争评析 |access-date=2020-11-19 |archive-date=2020-12-2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223093532/http://history.m4.cn/2013-03/1202759.shtml |dead-url=no }}</ref>。 美国托派领导人[[詹姆斯·帕特里克·坎农]]在《美国托洛茨基主义史》一书中写道:“托洛茨基主义并不是新的运动、教条,而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恢复和再生,这种恢复和再生在[[俄国革命]]和早期的[[共产国际]]得到了详细的解释和演绎。”也就是说,托洛茨基主义并不是什么新的马克思主义流派,而是原原本本继承[[卡尔·马克思|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恩格斯]]和[[弗拉基米尔·列宁|列宁]]传统的革命思想。 除了托洛茨基外,托派历史上最有声望的理论家是第四国际前领导人、经济学家、比利时人[[厄内斯特·曼德尔]],他系统阐发了著名的“晚期资本主义”及“[[康德拉捷夫长波|长波]]”理论。 在1980年代以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托洛茨基主义政党是美国的[[社会主义工人党 (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该党创办的探路者出版社曾为托洛茨基主义的传播做出巨大贡献。该党还在美国各地开设了探路者书店,发行《战斗者》周报。1980年代,该党领导人[[杰克·巴恩斯]]认为世界革命形势已经发生变化,提出支持“加勒比三大革命中心”([[古巴]]、[[尼加拉瓜]]、[[格林纳达]])的主张,要求第四国际同古巴合作。当时的第四国际领导人曼德尔对此提议表示反对,于是社会主义工人党同第四国际决裂,并纠集分布在各国的支持者组成[[探路者倾向]],支持[[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该党现已不是托派。 1990年代以来,一些托派团体开始模糊自己的托洛茨基主义属性,同其他左翼团体合作,谋求泛左翼大联合。葡萄牙托派和[[毛派]]、[[霍查派]]、[[葡萄牙共产党]]取消派组成[[左翼集團_(葡萄牙)|左翼集团]]。希腊托派同[[民主社会主义]]者、[[欧洲共产主义]]者、[[社会民主主义]]者、[[毛主义者|毛派]]组建[[激进左翼联盟]]。原第四国际法国分支[[革命共产主义联盟 (法国)|革命共产主义联盟]]同其它一些左翼团体组成[[新反资本主义党]],不再自我定位为托派。突尼斯托派组织[[工人左翼联盟]]则参加霍查派[[工人党 (突尼斯)|工人党]]领导的[[争取实现革命目标人民阵线]]。 目前,由4个[[阿根廷]]托派政党组成的[[工人左翼阵线-团结]]在阿根廷也有一定影响。爱尔兰有一个有一定民众支持度的托派选举联盟:[[团结-人民先于利润]]。[[斯里兰卡]]托派政党[[兰卡平等社会党]]在该国长期保有一定政治影响力,但该党已于1964年因为参加“第一次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内阁”被第四国际开除。以上政党都不是第四国际分支,第四国际的分支中能真正参与到本国政坛中的只有丹麦的[[社会主义工人政治]],该党是[[团结名单-红绿联盟]]的组成部分。起源于[[菲律宾共产党]]的[[革命工人党-棉兰老]]在2003年加入第四国际,该党在[[棉兰老岛]]拥有一支武装力量:[[革命人民军]],第四国际向其派遣了政治顾问。叙利亚托派组织[[叙利亚革命左翼潮流]]在[[叙利亚内战]]中组建了自己的武装:[[人民解放派]],并同[[自由叙利亚军]]结盟,但现已基本瓦解;2012年,一些阿根廷托派在[[利比亚内战]]中组建了[[列夫·谢多夫旅]],后转而参加叙利亚内战,约有200名成员,曾参加[[黎凡特阵线]],该组织可能也已瓦解。 一些国际政要曾经加入过托派组织,如法国前总理[[利昂内尔·若斯潘]]、希腊前总理[[安德烈亚斯·帕潘德里欧]]、南非前总统[[塔博·姆贝基]]。 == 托洛茨基主义者 == 托洛茨基主义者,簡稱“托派”,有时被不了解的人误以為是“[[无政府共产主义]]”者。但托洛茨基主义者自己的理念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基础上,托洛茨基对于[[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维护与发展,不同于[[斯大林主义]]对于列宁主义的[[修正主义 (马克思主义)|修正]]。在本质上,依然坚持[[阶级斗争]]和[[世界革命]]的理念,依然坚持工人阶级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这一达到社会主义方式的理论。當[[斯大林]]執政後,[[托洛茨基]]于1927年被流放,1940年8月20日在墨西哥被暗殺。蘇聯的托派人士也均于1927年后开始被大肆逮捕。此外,任何国家的斯大林主义者都习惯把自己的政敌称为托派分子,“托派”一词在斯大林主义者、毛主义者和霍查主义者的眼里是“极左”或“极右”的象征,同时也是一个讽刺的名词。而这种严重的区分也使托派分子们觉得异常光荣,因为他们认为叛变者主动与自己区分,证明自己与他们不是一伍的,同时也证明了自己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者。與此同時,其它国家的托派人士的命運也很坎坷。 === 中國大陸的托派=== [[中國大陸]]的著名托派人物有[[陈独秀]]、[[彭述之]]、[[郑超麟]]、[[朱其华]]、[[严灵峰]]、[[王凡西]]、[[陈其昌 (托派)|陈其昌]]等。从历史渊源上看,中国托派实际上也是[[斯大林]]和[[托洛茨基]]权力斗争的产物。 在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方针上,斯大林主张[[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而托洛茨基则“坚决反对共产党加入国民党”。[[中山舰事件]]后,托洛茨基主张中共退出国共统一战线。[[四·一二事件]]后,斯大林无法解释他促成的国共统一战线的优越性,又不敢承担指导方针失误的责任,导致在苏留学的部分中国学生的强烈不满。而后那些拥护和追随托洛茨基的中国留学生被开除党籍和团籍,并被遣送回中国。 1928年12月,上述人等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托派组织——“[[中国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反对派]]”,并选举产生了中央机构——“全国总干事会”,[[史唐]]任总干事长。这标志着托派在中国的形成。1929年4月,该组织机关刊物《我们的话》创办,因而这一组织也被称为“我们的话派”。 1929年9月,陈独秀创办托派组织“[[无产者社]]”。1930年1月1日,[[刘仁静]]牵头的托派组织“[[十月社]]”成立;1930年夏,[[赵济]]等人牵头的托派组织“[[战斗社]]”成立。 1931年5月,在[[陈独秀]]的号召下,[[无产者社]]、[[中国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反对派]]、[[十月社]]、[[战斗社]]等4个托派组织在上海召开了统一大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陈独秀为总书记。但由于内部人员告密,该组织成立不久便遭到[[中国国民党]]当局的严重破坏<ref>{{cite book | url=http://www.marxists.org/chinese/liupingmei/2005book/marxist.org-chinese-LauPingMui-2005book.htm | title=中国托派党史 | publisher=新苗出版社 | author=[[刘平梅]] | year=2005 | isbn=9789627529194 | access-date=2014-02-26 | archive-date=2021-03-12 |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312003441/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liupingmei/2005book/marxist.org-chinese-LauPingMui-2005book.htm | dead-url=no }}</ref>。 1932年10月15日,由于托派内部叛徒的出卖,陈独秀被[[国民党]]特务捕获。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同盟]]”。 1937年8月23日,陈独秀出狱后公开宣布:“我不代表任何人,我已不隶属于任何党派。”,以此撇清与托派的关系。失去了陈独秀的影响,中国托派出现严重分裂,一部分人死在狱中,一部分人投靠国民党特务机关,还有一部分为了生存流落社会,只有极少部分成员还挣扎着进行托派事业。 1942年,中国共产主义同盟分裂成以[[彭述之]]为首的多数派和以[[王凡西]]、[[郑超麟]]为首的少数派“国际主义派”。<ref>{{Cite web |url=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fourth-international/china/mia-chinese-fi-19420620.htm |title=马克思主义与教派主义──争论的总结与教训 |access-date=2015-10-09 |archive-date=2020-04-3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430231717/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fourth-international/china/mia-chinese-fi-19420620.htm |dead-url=no }}</ref> 1948年9月,以彭述之为首的中国共产主义同盟多数派将其组织改组为“[[中国革命共产党]]”,产生了以彭述之为书记的中央机构,不久彭述之等人逃至香港,该党机关也随之迁移。1949年4月,中国共产主义同盟少数派也将其组织改组为“[[中国国际主义工人党]]”,选举王凡西为书记,郑超麟等为中央委员,党员100余人,不久该党也将机关迁往香港。逃亡香港的中国托派分子创办了《新方向》、《叛逆者》等刊物,继续从事托洛茨基主义的宣传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斯大林]]对[[毛泽东]]不放心,担心毛是“中国的[[铁托]]”,是“人造黄油”,而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毛需要斯大林的支持,不但宣布“[[一边倒]]”,而且采取行动证明给斯大林看。1952年12月22日,毛-{}-发动“[[大肃托]]”,留在中国大陆的托派分子500多人(一说1000多人)被逮捕关押,一些骨干分子被判刑。托派领导人[[郑超麟]]一直被关押到1979年6月,出狱后任[[上海市政协]]委员。 ====改革开放以后的新托派==== 中国大陆在1970年代[[毛泽东]]逝世后,由[[邓小平]]主持[[改革开放]]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恢复了[[私营企业]][[雇佣]]制度,取消[[计划经济]],大规模工人[[下岗]],引起新的工人抗争包括被镇压的[[野猫罢工]]。在后毛改开时期的大陆对中共制度不满的左翼人士中有少数新的托派人士,如被当局抓捕的前北大讲师[[柴晓明]]<ref name="rfa">{{Cite web |url=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arrest-03252019060712.html |title=打压激进左派人士持续 学者柴晓明涉颠覆国家政权被抓捕 |access-date=2019-03-26 |archive-date=2021-01-2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121190331/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arrest-03252019060712.html |dead-url=no }}</ref>。作为现存国际托派组织的[[国际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大陆有地下支部“中国劳工论坛”<ref>{{Cite web |url=https://chinaworker.info/zh-hans/%e6%88%91%e4%bb%ac%e6%98%af%e8%b0%81/ |title=“我们是谁}}</ref>并发行《社会主义者》杂志。中国新的托派大多年轻并活跃在网络,参与左派内部讨论。有的新托派“对于毛泽东及前30年社会主义的实践持有不同程度的肯定”。 === 香港的托派 === 雖然托派在世界各地都遇到不幸,但這種思想却在[[香港]]這個過去還是[[英國]]殖民地的土地奇蹟地掙扎求存。1970年代,是香港「火紅的年代」。當時的大學生由於在「中國共產黨」安排的「回鄉探親」時看到[[中國]]親友在生活上的「大逆轉」,認為[[共產主義]]是未來世界的出路,所以當時一些香港大學生都以奉行[[社會主義]]為正宗。也有為數不多的大學生都自發的去認識共產主義思想,而當中亦有一些人認同托洛茨基的思想。他們一般都在集會中舉起黑旗,以作識別。後來這些人還在香港成立了[[革命马克思主义者同盟]](簡稱“革馬盟”)。當年的革馬盟在香港大學生中頗為知名,當時組織中的不少人,后来均成為香港的著名人物,包括:[[梁國雄]]、[[梁耀忠]]、[[施永青]]、[[吳仲賢 (香港)|吳仲賢]]、[[岑建勳]]、[[刘山青]]。但革馬盟被左派、右派和親英美派共同排斥,且是警局常客。因此除梁國雄外,其他人先后離開该組織。后来,[[梁國雄]]参与创建了[[四五行動]],还担任过[[社会民主连线]]主席,但[[社會民主連線|社会民主连线]]只是一个[[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从2005年起,梁國雄自稱[[民主社会主义]]者,但他又宣称自己仍坚持托派理想。 香港的托派人士雖然在1970年代不斷受到其他親北京人士的排擠,但一直都積極參與社會運動,包括歷屆的區議會及立法會選舉,儘管不少人其實對他們的政治背景一無所知。所以,到了已回歸中國的今天,托派人士仍得以在香港生存下去。只是組織已湮沒在歷史的塵土之中。2010年,国际托派组织[[工人国际委员会]]設立香港支部[[社会主义行动]](现为[[国际社会主义替代]]香港支部)。该组织活躍於各大型民主和勞工抗爭運動。每兩個月出版一期的《社會主義者》為香港少有的馬克思主義刊物之一。而[[第四国际]]中国支部[[中国革命共产党]](1974年起该党以“十月评论社”的名义公开活动)仍由少数老人维持,出版刊物《十月评论》。香港还有其它几个小型托派组织,如1980年分裂自革命马克思主义者同盟的[[先驱社]]。<ref>{{Cite web |url=http://www.broadleft.org/cn.htm |title=Leftist Parties of the World China |access-date=2015-10-0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905204340/http://www.broadleft.org/cn.htm |archive-date=2016-09-05 |dead-url=yes }}</ref> === 台灣的托派 === 台湾的托派组织史可以追溯到1947年成立的[[中国共产主义同盟]]台湾支部。1999年,[[杨伟中]]等人创建了托派组织[[工人民主協會]],其政治立场接近于[[第四国际]]和香港的[[先驱社]];2007年后,由于内部矛盾,该组织的活动基本停止。目前,台湾还有三个托派组织:[[国际社会主义前进]]、[[国际社会主义道路(台湾)]]([[国际社会主义替代]]台湾支部)和[[火花-台灣革命社會主義|火花-台湾革命社会主义]]([[国际马克思主义倾向]]台湾支部)。<ref>{{Cite web |url=http://octrev.mysrvnet.com/228/228_s31.htm |title=1941年至1946年的温州托派简况 |access-date=2016-11-20 |archive-date=2020-06-2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20181449/http://octrev.mysrvnet.com/228/228_s31.htm |dead-url=yes }}</ref> === 脱离托派的派系 === 一些左翼政治派系和团体源自于托派,但后来自成派系与托派决裂。最出名的例子是,1980年代,美国[[社會主義工人黨 (美國)|社会主义工人党]]与[[第四国际]]决裂,并放弃托洛茨基主义,转向[[卡斯特罗主义]],另组[[探路者倾向]]。在法国,第四国际原成员科内利乌斯·卡斯托里亚迪斯脱离托派建立“[[社会主义还是野蛮主义]]”组织,转向更左的[[左翼共产主义]]。 在美国,约翰逊–弗雷斯特倾向产生于托派内的异议者(包括托洛茨基的前秘书杜娜叶夫斯卡娅),他们和“社会主义还是野蛮主义”组织的相同点在于都将[[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其他共产党国家归类为[[国家资本主义]],与托洛茨基观点不同。另一部分脱离托派的团体则相反,逐渐拥护[[斯大林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并抛弃托派,如[[工人世界党]]及从其中分裂出来的[[争取社会主义和解放党]]。 有的原托派成员或团体完全抛弃左翼政治,转向[[右翼]]和[[新保守主义]]。多名原[[纽约知识分子]]成员后来政治上变节倒戈成为保守主义代表人物,如[[欧文·克里斯托]]等。1978年在英国成立的革命共产党(英国,1978年)是现在保守主义杂志《尖刺》的前身<ref name="Life-after-Living-Marxism"/><ref name=LRB>{{Cite news|url=https://www.lrb.co.uk/v32/n13/jenny-turner/who-are-they|title=Who Are They?|last=Ideas|first=Jenny Turner reports from the Battle of|date=2010-07-08|work=London Review of Books|access-date=2018-05-24|pages=3–8|issn=0260-9592}}</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3 臺灣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book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new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托洛斯基主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