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文津阁 的原始碼
←
文津阁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文津阁.jpeg|320px|缩略图|右|<big>文津阁</big>[https://dimg08.c-ctrip.com/images/10031f000001gs1em631C_R_1600_10000.jpg 原图链接][https://you.ctrip.com/photos/sight/shanghai2/r5384-1273079.html 来自 携程旅行 的图片]]] '''文津阁''',位于[[避暑山庄]]平原区的西部,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建成,1954年重建。[[营造法式]]仿照明代建筑的浙江“[[天一阁]]”。外观为两层,实际是三层,阁中辟一暗层,这样[[阳光]]不能直射到藏书库。室内油漆彩画也很考究,深绿色的柱子,蓝色封套卷册,白色的书端,都以冷色为主,给人以宁静的气氛。 ==文化传承== 乾隆年间,为了庋藏《[[四库全书]]》,在全国修建了7座皇家藏书楼,其中[[北京故宫]]内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和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又称北方四阁或内廷四库<ref>[https://www.sohu.com/a/239106832_222636 展览博见丨知津溯源——避暑山庄文津阁 ],搜狐,2018-07-03</ref>。乾隆为文津阁题诗中写道:“渊源如欲问,应自此寻津。”这两句诗最后的两个字分别是“问”与“津”,也同“文津”谐音。在诗注中又说:“山庄建阁,以文津名之,御园之文源,大内之文溯,皆由此津逮也。”大意为:追寻文化的源流,继承[[文化遗产]],繁荣和发展现代文化,先要找到它的济渡处。文津即是在文化长河上由此岸达彼岸的济渡处。 ==建筑特点== 从外观上看,文津阁是一个二层楼阁,实际上是三层楼阁,中间有一暗层。暗层全用[[楠木]]造壁,能防虫蛀,是藏书之处。此阁在设计上按《[[易经]]》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说法,将一层的六楹隔为六个单间,而将顶层的六楹相通为一大间,用“地六”、“天一”来克火。文津阁有围墙环绕,坐北朝南,三面临水,从南往北为门殿、假山、水池、文津阁、碑亭。阁的东北部有水门与山庄水系相通,阁前池水清澈,人在阁前特定位置向池中望去,只见池中有一弯新月,随波晃动,而天空却是艳阳高照。 原来这是造园家在池南的假山上,开出一个半圆形如上弦月的缝隙,利用[[光线]],在水中形成下弦月的倒影,构成“日月同辉”的奇特景观<ref>[https://www.sohu.com/a/272653869_489000 避暑山庄里有一个小棒槌山,藏着许多神奇的秘密! ],搜狐,2018-11-01</ref>。水池南岸是一座造型别致的假山,怪石嶙峋,气势雄浑。 假山占地约800平方米,用石3279立方米,由浆石和鸡骨石等堆叠而成。假山石洞,前后各有两门相通,结构也颇具匠心。洞内山石遮掩,可分厅、堂、窗、孔、穴等,洞壁用鸡骨石镶嵌,幽深曲折。有几个大小不等的窗孔,透进幽幽的光线,使洞中的峭壁怪石若隐若现。山上横岭纵峰,沟桥岗壑,各自争奇。有棒槌山、罗汉山、双塔山等十大名山的缩影,更有“十八学士登瀛洲”的造型,还有仿米芾“宝晋斋”的[[园林]]布局。文津阁东为碑亭,四角攒尖顶,上覆黄[[琉璃瓦]],内竖石碑一座,通高5.34米,碑正面镌刻着乾隆题《文津阁记》,其余三面刻有乾隆作的3首诗。 每逢[[中秋]]佳节之际,天高气爽,登临“月台”赏月,但见园内,老树苍劲,枝杈纵横。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把一片银辉洒向大地,山庄顿时银装素裹,更显得清澈静谧。文津阁假山的造型艺术,集中了米翁宝晋斋和范氏天一阁之长,运用传统叠山技法,结合北方雄壮的特点,风格一反南方小巧玲珑之态,而是雄伟、浑厚、气势磅礴的[[艺术]]作品。 《[[热河志]]》中写道:“文津阁与紫禁、御园三阁遥峙,前为趣亭,东侧月台,西乃西山,盖仿范氏之成规,兼米庵之胜概矣。” ==视频== ===<center> 文津阁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避暑山庄内的文津阁 </center> <center>{{#iDisplay:g09624ly1k2|560|390|qq}}</center> <center> 文津阁 </center> <center>{{#iDisplay:n0708hq1pey|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20 建築藝術總論]]
返回「
文津阁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