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文津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文津閣,位於避暑山莊平原區的西部,建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建成,1954年重建。營造法式仿照明代建築的浙江「天一閣」。外觀為兩層,實際是三層,閣中辟一暗層,這樣陽光不能直射到藏書庫。室內油漆彩畫也很考究,深綠色的柱子,藍色封套卷冊,白色的書端,都以冷色為主,給人以寧靜的氣氛。

文化傳承

乾隆年間,為了庋藏《四庫全書》,在全國修建了7座皇家藏書樓,其中北京故宮內的文淵閣、圓明園的文源閣、瀋陽故宮文溯閣和承德避暑山莊的文津閣又稱北方四閣或內廷四庫[1]。乾隆為文津閣題詩中寫道:「淵源如欲問,應自此尋津。」這兩句詩最後的兩個字分別是「問」與「津」,也同「文津」諧音。在詩注中又說:「山莊建閣,以文津名之,御園之文源,大內之文溯,皆由此津逮也。」大意為:追尋文化的源流,繼承文化遺產,繁榮和發展現代文化,先要找到它的濟渡處。文津即是在文化長河上由此岸達彼岸的濟渡處。

建築特點

從外觀上看,文津閣是一個二層樓閣,實際上是三層樓閣,中間有一暗層。暗層全用楠木造壁,能防蟲蛀,是藏書之處。此閣在設計上按《易經》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說法,將一層的六楹隔為六個單間,而將頂層的六楹相通為一大間,用「地六」、「天一」來克火。文津閣有圍牆環繞,坐北朝南,三面臨水,從南往北為門殿、假山、水池、文津閣、碑亭。閣的東北部有水門與山莊水系相通,閣前池水清澈,人在閣前特定位置向池中望去,只見池中有一彎新月,隨波晃動,而天空卻是艷陽高照。 原來這是造園家在池南的假山上,開出一個半圓形如上弦月的縫隙,利用光線,在水中形成下弦月的倒影,構成「日月同輝」的奇特景觀[2]。水池南岸是一座造型別致的假山,怪石嶙峋,氣勢雄渾。

假山占地約800平方米,用石3279立方米,由漿石和雞骨石等堆疊而成。假山石洞,前後各有兩門相通,結構也頗具匠心。洞內山石遮掩,可分廳、堂、窗、孔、穴等,洞壁用雞骨石鑲嵌,幽深曲折。有幾個大小不等的窗孔,透進幽幽的光線,使洞中的峭壁怪石若隱若現。山上橫嶺縱峰,溝橋崗壑,各自爭奇。有棒槌山、羅漢山、雙塔山等十大名山的縮影,更有「十八學士登瀛洲」的造型,還有仿米芾「寶晉齋」的園林布局。文津閣東為碑亭,四角攢尖頂,上覆黃琉璃瓦,內豎石碑一座,通高5.34米,碑正面鐫刻着乾隆題《文津閣記》,其餘三面刻有乾隆作的3首詩。

每逢中秋佳節之際,天高氣爽,登臨「月台」賞月,但見園內,老樹蒼勁,枝杈縱橫。一輪明月冉冉升起,把一片銀輝灑向大地,山莊頓時銀裝素裹,更顯得清澈靜謐。文津閣假山的造型藝術,集中了米翁寶晉齋和范氏天一閣之長,運用傳統疊山技法,結合北方雄壯的特點,風格一反南方小巧玲瓏之態,而是雄偉、渾厚、氣勢磅礴的藝術作品。

熱河志》中寫道:「文津閣與紫禁、御園三閣遙峙,前為趣亭,東側月台,西乃西山,蓋仿范氏之成規,兼米庵之勝概矣。」

視頻

文津閣 相關視頻

避暑山莊內的文津閣
文津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