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李渤 的原始碼
←
李渤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T015d57933a0acc1e9c.jpg|缩略图|李渤]] '''李渤''' ([[唐朝]][[诗人]]、江州[[刺史]])(773~831年),字浚之,陇西成纪(今甘肃省泰安县)人。唐朝大臣,殿中侍御史[[李钧]]的儿子。 早年與其兄[[李涉]]隐居[[嵩山]],刻苦读书。元和初年,受[[韓愈]]勸請,起家左拾遗,历任著作佐郎、右补阙、丹王(李逾)府谘议参军、赞善大夫、库部员外郎。得罪宰相[[皇甫镈]],谢病归乡。唐穆宗即位,召为考功员外郎。得罪宰相杜元颖,出任虔州和江州[[刺史]]。长庆二年,入为职方郎中,迁谏议大夫,充理匦使,转给事中,赐金紫。唐敬宗即位,上书营救崔发,得罪宦官集团,出任桂州刺史、御史中丞、桂管都防御观察使<ref>{{Cite web |url =http://buddhaspace.org/dict/fk/data/%25E6%259D%258E%25E6%25B8%25A4.html| title =李渤| author = | date = }} </ref>。 唐文宗太和五年,授太子宾客,卒于任上,时年五十九,获赠礼部尚书。 他读书的地方“白鹿洞”,后世几经扩建为白鹿洞书院,位列中国四大书院之首<ref>{{Cite web |url =http://m.zwbk.org/lemma/171613| title =李渤| author = | date = }} </ref>。 《旧唐书》对李渤的评价是:品德高尚,不随便附和。势利之徒谓其矫情求誉;正人君子言其以直言被斥,终不息言,以挽救时弊,值得尊重<ref>{{Cite web |url =https://m.gushici.com/a_2124| title =李渤| author = | date = }} </ref>。 ==生平== 李渤到江州不久,发现朝廷管理财政的官员张叔平,不顾百姓疾苦,竟奏征贞元二年(786年)逃户欠款四四0一贯。他体察下情,为民请命,立即上书陈奏“江州管田二千一百九十七顷,今年已旱死一千九百多顷”,还要征收三十六前的拖欠,黎民百姓实在负担不了。并在书中表示:如不准奏,“臣既上不副(符合)圣情,下不忍鞭笞黎庶,不敢轻持符印,特乞放臣归田”。在李渤的恳切请求下,朝廷才下旨:“江州所奏,实为诚恳,若不蠲容(免除),实难存济(安顿),所诉逋欠(拖欠)并放(免收)。” 当年,江州治署城南有一南湖,面积约一千二百亩,东抵北风嘴,西连龙开河,南接山川岭,北依浔阳城。由于湖面宽阔,南来北往行人诸多不便。李渤为了方便行人,遂纠工在湖中筑堤。堤长七百步(约二里),南连山川岭,北接城池的南门口,沟通南北,往来称便。堤上还建桥安闸,控制和调节水位,兼有灌溉农田之利。后人为感谢这位刺史,将新建的堤命名李公堤,外湖名甘棠湖,桥名思贤桥。 李渤青年时期,曾与兄李涉一同在白鹿洞、栖贤寺一带读书。他在白鹿洞养了一只白鹿、并常随白鹿外出走访与游览。因此,时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其读书处称白鹿洞、他出任江州刺史时,旧地重游,在白鹿洞广植花木,增设台榭、宅舍、书院,修葺一新。至今白鹿洞书还存有纪念李渤先贤祠和后人石雕的白鹿。 长庆二年,李渤被调回[[长安]],任职方郎中,升迁谏议大夫。敬宗即位,转给事中。因仗义执言,抨击太监横行霸道,并为鄂县县令崔发鸣不平,又出为桂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桂管都防御观察使。在桂管二年,因病罢归洛阳。李渤虽被排斥,但谏官继续为其申辨。太和五年,以太子宾客征至京师,月余卒,时年五十九,赠礼部尚书。《旧唐书》对李渤的评价是:品德高尚,不随便附和。势利之徒谓其矫情求誉;正人君子言其以直言被斥,终不息言,以挽救时弊,值得尊重。 ==白鹿洞传说== [[File:“白鹿洞”.jpg|缩略图|“白鹿洞”]] 唐代著名学者李渤青年时,与其兄李涉一道,在庐山五老峰下隐居读书。有一天,李渤清早起来,早早坐在读书石上攻读。读着,读着,感到有些疲倦,竟不知不觉地伏在石矶上睡着了。 就在他熟睡的时候,猛然间,五老峰上传来“轰隆隆”一声巨响,一只白鹿从峰顶跃出,驾着浮云,腾空飞下,落在枕流桥上。李渤被响声惊醒,睁眼一看,哟!一只好漂亮的白鹿!毛色雪白松软,双眼亮晶晶的,显得非常温顺。 李渤非常高兴,用手招了一招,奇怪的是,那白鹿竟一蹦一跳,径直来到李渤身边摆摆头、摇摇尾,然后盘腿而坐,靠在李渤的怀里,微微闭着双眼,像睡着了一样,真比对自己的主人还要亲热。李渤乐得抚摸着它身上软绒绒的白毛,说:“白鹿呀白鹿!你真逗人喜欢呀!从今以后,你就跟我作伴吧。”打这以后,溪畔的眠羊石,就成了李渤的“养鹿场”,这只可爱的白鹿,也成了李渤形影不离的伴侣。 早上,它陪着李渤在溪边的石上读书,中午,它跟着李渤在林边的小路上散步;傍晚,它温顺地让李渤给它洗澡。李渤和白鹿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一次,李渤躺在眠羊石上读书,时间长了,竟掩着书睡熟了,这时,升起了乌云,山雨欲来,神鹿当即鸣叫了一声,刹时,从五老峰上飞来了鹿群,簇拥在一起,为李渤遮风挡雨。 李渤有了神鹿,更加专心学习,奋发向上。后来还骑着白鹿赴京赶考,果然金榜题名。白鹿看李渤功名成就后,不久就插翅飞天而去。人们为了纪念这只神鹿,便把李渤当年在五老峰下住过的地方称为“白鹿洞”<ref>{{Cite web |url =https://wemp.app/posts/ecef98cb-c061-4275-bf94-97cd1d52ff43| title =【庐岳传说】白鹿洞传说| author = | date =2019-10-18}} </ref>。 ==白鹿洞书院== [[File:20110604011804921 8436.jpg|缩略图|白鹿洞学院遗址]] 白鹿洞书院是我国古代最高学府之一,居中国[[宋代]]四大书院之首,与当时的睢阳、石鼓、岳麓书院齐名,合称“天下四大书院”、“天下第一书院”的美称。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庐山]]五老峰山下,山南景区东北端,紧靠九星公路旁,距星子县城9公里。庐山世界文化景观重要组成部分,国家4A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五老峰东南麓。距九江市区30公里。属古文化遗址。每年接待游人10万人次。 ==轶事典故== 李渤到江州不久,发现朝廷管理财政的官员张叔平,不顾百姓疾苦,竟奏征贞元二年(786年)逃户欠款四四0一贯。他体察下情,为民请命,立即上书陈奏“江州管田二千一百九十七顷,今年已旱死一千九百多顷”,还要征收三十六前的拖欠,黎民百姓实在负担不了。并在书中表示:如不准奏,“臣既上不副(符合)圣情,下不忍鞭笞黎庶,不敢轻持符印,特乞放臣归田”。在李渤的恳切请求下,朝廷才下旨:“江州所奏,实为诚恳,若不蠲容(免除),实难存济(安顿),所诉逋欠(拖欠)并放(免收)。” 当年,江州治署城南有一南湖,面积约一千二百亩,东抵北风嘴,西连龙开河,南接山川岭,北依浔阳城。由于湖面宽阔,南来北往行人诸多不便。李渤为了方便行人,遂纠工在湖中筑堤。堤长七百步(约二里),南连山川岭,北接城池的南门口,沟通南北,往来称便。堤上还建桥安闸,控制和调节水位,兼有灌溉农田之利。后人为感谢这位刺史,将新建的堤命名李公堤,外湖名甘棠湖,桥名思贤桥。 ==參考資料== [[Category:唐朝诗人]] [[Category:唐朝军政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李渤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