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桑耶寺 的原始碼
←
桑耶寺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600000; color:#F9F9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桑耶寺''' </p> |- |<center><img src="https://c1.staticflickr.com/5/4856/43991750350_805de52e0a_c.jpg" width="280" > </center> <small>[https://wutongark.com/xizangsangyasi/ 圖片來自wutongark.com] <br> '''位置''' [[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扎囊縣]][[桑耶鎮]]<br> '''宗教''' [[藏傳佛教]]<br> '''教派''' [[寧瑪派]][[薩迦派]]<br> '''建造时间''' 787-799年</small> |} </div> '''桑耶寺''',或桑耶贡巴(藏語:བསམ་ཡས་དགོན་པ།,威利:bsam yas dgon pa,英語:Samye Gompa)<ref>[https://www.tibetway.com/shannan-travel-guide/samye-monastery.html 山南桑耶寺旅遊攻略指南],來源,文章日期</ref>,又名“存想寺”、“无边寺”,全名是“貝紮瑪桑耶敏久倫吉白祖拉康”,藏文含義為“吉祥紅岩思量無際不變頓成神殿”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的[[扎囊县]][[桑耶镇]]境内,[[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哈布山]]下。它始建于公元8世纪[[吐蕃]]王朝时期,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寺内建筑按[[佛教]]的宇宙观进行布局,中心佛殿兼具[[藏族]]、[[汉族]]、[[印度]]三种风格,因此也被称作“三样寺”,有“西藏第一座寺廟”之稱的的桑耶寺,始建於762年,寺基由寧瑪派的創始人蓮花生大師測定,整個寺院的建築由寂護設計,唐朝金城公主之子,吐蕃王朝第五代贊普赤松德贊主持奠基,歷經17年建成。 == 历史沿革 == 桑耶寺的全名是“贝扎玛桑耶敏久伦吉白祖拉康”,[[藏文]]含义为“吉祥红岩思量无际不变顿成神殿”。公元7世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分别与[[尼泊尔]]、[[唐]]王朝联姻,迎娶了[[赤尊公主]]和[[文成公主]],同时也将[[佛教]]引入了[[西藏]]。虽然当时修建了[[大昭寺]]和[[小昭寺]],但这些寺院主要用作王室供养佛像,或者给外来的游方僧提供落脚地点,寺内实际上并没有修行的僧侣。 8世纪末,吐蕃达到了其全盛时期。时任赞普的[[赤松德赞]]笃信佛教,他将[[印度]]的两位佛教大师[[寂护]]和[[莲花生]](padma byung gnas)迎请至西藏弘扬佛法,并决定为他们修建一座寺院。经过莲花生等人的实地勘测,最终选址在靠近吐蕃冬宫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兴建,并由寂护设计出了建设方案。据《桑耶寺志》记载,762年,赤松德赞亲自为寺院举行奠基,此后在莲花生的主持下,经过长达十二年时间的建造,到775年终告落成。由于有传说在初建时,赤松德赞急于想知道建成后的景象,于是莲花生就从掌中变出了寺院的幻象,赤松德赞看后不禁惊呼“桑耶”(意为“出乎意料”、“不可想象”),后来就把这一声惊语作为了寺名。 桑耶寺落成后举行了盛大的开光仪式。赤松德赞又从唐朝、印度和[[于阗]]等地邀请来僧人住寺传经译经,并宣布吐蕃上下一律遵奉佛教。此外,他还亲自挑选了七名贵族子弟剃度为僧,成为桑耶寺的第一代喇嘛,也是西藏的第一批出家僧人,史称“[[预试七人]]”(sad-mi mi-bdun)。因此桑耶寺是西藏第一座具备佛、法、僧三宝的正规寺院,在藏传佛教界拥有崇高的地位。 9世纪中叶,吐蕃禁止佛教传播,桑耶寺也遭到封禁。10世纪后期重新开放后,这里遂成为[[宁玛派]](红教)的中心寺院。[[萨迦派]]统治时期,对该寺进行过修葺,并派遣僧人住寺,此后就形成了宁玛、萨迦两派共处一寺的局面。 == 寺院布局 == 桑耶寺是以古印度[[波罗王朝]]在[[摩揭陀]]所建的欧丹达菩提寺(o-tanta-pu-ri,[[飞行寺]])为蓝本兴建的,虽然后世因为火灾而多次重建,但建筑格局始终保持了初建时的风貌。目前寺内的建筑大都是在七世达赖时重建的,占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寺院的平面为椭圆形,按佛经中的世界构造进行了布局,整体磅礴大气,宏伟壮观。 桑耶寺的核心建筑乌策大殿位于全寺的中央位置,象征着宇宙中心、也是佛之居所的[[须弥山]]。大殿的南北两侧修建了象征太阳和月亮的妙满殿和妙宝殿,在东西南北方向修建了四座大殿,象征[[四大部洲]],四大殿的两边再各有一座配殿,象征[[八小部洲]]。大殿的四角外有红、绿、黑、白四座形制特殊、风格不同的舍利塔,分别象征[[四大天王]]。这些建筑都被一堵圆形的围墙所包围,象征着世界的边缘——铁围山。 ==大殿 == 乌策大殿(乌孜仁松拉康)又称多吉德殿,是寺中最高大壮观的建筑,总面积约8900平方米。大殿坐西朝东,外观似有五层,内部实际只有三层,每层的高度在5.5米到6米之间。殿堂的底层为藏式建筑,中层为汉式建筑,上层为印度风格,分别由三地的工匠设计施工,因此也有人把寺院称作“三样寺”。 大殿之外有一周回廊,开东、南、北三座大门。东面门楼顶上饰有经幢,檐下悬挂巨幅“鲜布”。门左右的墙上饰有象征吉祥富贵的浮雕名叫“扎西塔结”。门楼与左右回廊相接,廊下有双排柱,廊壁上绘满了精美的壁画。 大殿底层分成两部分,前为经堂,后为佛殿。经堂面阔七间,进深四间,两侧分立着藏传佛教的先驱“预世七人”像。佛殿四周为千佛壁画,殿中供奉一尊用整块巨石雕出的[[释迦牟尼]]像,高3.9米,据说在建庙伊始便已存在。在佛像两侧各有5尊菩萨像和1尊护法神像,是近年来新建造的。 中层有佛殿和[[达赖喇嘛]]寝宫,是汉族的经堂式建筑。其廊道上有著名的“西藏史”壁画,记述了从远古传说[[罗刹女]]与神猴结合繁衍藏族开始,一直到九世达赖统治时期的历史。殿堂内现供奉莲花生大师像和释迦牟尼、[[无量光佛]]的铜像。 上层殿中有双排的回字形立柱,中央供[[大日如来佛]],两旁有八大菩萨及许多[[欢喜佛]]的佛像,均依印度人的外形塑造。殿顶为金刚宝座式顶,中间三檐攒尖顶,四角均为单檐攒尖顶,也是印度风格。 另外,在乌策大殿的东门前还有一幢九层的展佛殿,每逢[[藏历]][[晒佛节]],都会将巨幅释迦牟尼绣像挂在高墙上。但[[文化大革命]]期间,该殿的上面六层被拆毁,故现只存三层。 在东门的南侧有立于赤松德赞时期的方柱形石碑,风格古朴,没有花纹等装饰。这就是著名的《桑耶兴佛证监碑》,碑文均为古代[[藏文]],内容是公元779年赤松德赞为供养桑耶寺作出的盟誓。在大殿的门廊内还有赤松德赞王妃与王子[[赤德松赞]]所铸的大钟,是西藏地区铸造的第一口铜钟。钟体镌刻藏文铭文,记颂了赤松德赞弘扬佛法的事迹。 == 其他建筑 == 乌策大殿外有象征四大部洲的神殿。正东为江白林,供奉[[文殊菩萨]]像。正西为强巴林,供奉[[弥勒佛]]像。正南为阿雅八津林,供奉无量光佛像。正北为桑结林,原供奉释迦牟尼铜像,现奉千佛像,其壁画以佛母讲经图为主。 乌策大殿的四角有红绿黑白四塔,象征四大天王。黑塔为条砖砌成,塔身如三叠覆锅。绿塔以绿色琉璃砖砌筑,共有三层,下两层四面各开龛室,顶层为覆钵式塔身。白塔塔身方形,腰部以上逐层收缩为阶梯状,塔基四周的方形围墙上有108座小塔。红塔周身土红色并泛有光泽,形状似方而实圆,状若覆钟。 桑耶寺的围墙长1008米,高4米,墙上每隔1米就有一座红陶塔,共1008座佛塔。墙四面各开一座大门,东门为正门。寺内还有赤松德赞妃子的行宫曲姆林松(三妃宫)以及经房、译经场、库房、僧舍等建筑。在离围墙不远处,有一圈麻呢廊洛墙,两墙之间有转经道等。 桑耶寺内珍藏有大量泥塑、石雕、壁画等艺术品。在各殿堂、回廊和甬道的墙壁上,随处都有壁画和唐卡(佛教卷轴画),题材主要有佛像、菩萨像、佛教故事和桑耶寺全景图等。此外还有不少西藏史记、莲花生传记和反映当地风土人情、僧众生活的画作,为其他寺院所罕见。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927 宗教建築;陵墓]] [[Category:992 旅遊;觀光]] [[Category:227 寺院]]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桑耶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