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棕叶芦 的原始碼
←
棕叶芦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棕叶芦</big> ''' |- | [[File:棕叶芦.jpg|缩略图|居中|'''棕叶芦'''[https://p5.ssl.qhimgs1.com/sdr/400__/t011e8835e48fbbb71f.jpg 原图链接]]]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 棕叶芦</br> 别 称:莽草、棕叶草、扫地草</br> 界: 植物界 </br> 门:被子植物门 </br> 纲:单子叶植物纲 </br> 目:禾本目 </br> 科:禾本科 </br> 属:粽叶芦属 </br> 种: 棕叶芦 </br> 采收时间:夏、秋季 </br> 用量内服:煎汤,30-60g</br> |} '''棕叶芦'''<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ac4ff40102eqix.html 棕叶芦],新浪网,2013-03-07</ref>,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棕叶芦Thysanolaena maxima (Roxb.) Kuntze的[[根或笋]]。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等地。具有清热截疟、止咳平喘之功效。常用于[[疟疾、烦渴、腹泻、咳喘]]。 == 入药部位 == 根或笋。 == 性味 == 味[[甘]],性[[凉]]。 == 归经 == 归[[肺、胆]]经。 == 各家论述 == 《新华本草纲要》:根或嫩笋:味甘、性温。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用于疟痰、咳嗽平喘等症<ref>[http://zyc.360bzl.com/view15269.html 棕叶芦的各家论述],宝芝林中药网</ref>。 == 相关配伍 == 治'''疟疾''':(棕叶芦)笋1000-1500g。切细水煎服,每日1剂。(《全国中草药汇编》)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0-60g。 == 使用注意 == 《全国中草药汇编》:“[[孕妇]]忌服。” == 采集加工 == [[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 化学成分 == 本品叶含[[铁、锰、铜、锌、镍、硅、钙、镁、钾]]等无机元素。 == 形态特征 == 棕叶芦多年生草本。秆直立,高[[1-3m]],具白色髓部。叶鞘光滑,紧密包茎;叶舌[[质硬]],截平,长1-2mm;叶片扁平,广披针形,基部呈心形,长达40cm,宽3-7cm,光滑或幼嫩时边缘微粗糙,具细小横脉纹。圆锥花序长达60cm,每节着生1-3个分枝;分枝斜向上升,下部裸露,基部主枝长达30cm;小穗长约1.5-1.8mm,其柄长约2mm;颖短小,长为小穗的1/5-1/4,先端钝尖,透明膜质;第1花仅具有1不孕外稃,约与小穗等长或稍短,具1脉;第2花为两性,外稃卵形,具短尖头,与第1外稃等长或略有上下,具3脉,边缘疏被柔毛,成熟后其毛开展;内稃透明膜质,较短小;花药褐色,长约1mm。颖果长圆形,长约0.5mm。花、果期夏、秋间<ref>[https://www.dayi.org.cn/cmedical/306105# 棕叶芦的形态特征],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f>。 == 分布区域 == 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等地。 == 生长环境 == 生于[[灌林、山坡和山谷]]中。 == 经济价值 == 杆坚实可作[[篱笆]],也供[[造纸]],叶可裹粽子;干花序作[[扫帚及刷子]]。 成本低廉。棕叶芦来源广,野生漫山遍野,易于采集,把山间的棕叶芦植株块根移植栽培极易成活。一般不用施肥也可达亩产6000千克,若稍施肥土,则可达10000千克。其三,棕叶既可防泻,又可作[[青饲料]]使用,因其四季常青,可解冬季无青饲之难题。 若[[人工栽培]],稍施肥水,其叶片相当柔软,比一般草料还好。若种植一亩棕叶便可饲养一百只母兔。其四,对于特困地区农民群众解困脱贫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是致富脱贫的一条捷径。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棕叶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