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炙 的原始碼
←
炙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炙 </big> ''' |- | [[File:T01591e0e1b6868c544.jpg |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591e0e1b6868c544.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4181502&sid=4381972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炙是中国汉字,[[读作]]zhì,炙,炮肉也。出自《说文》:"从肉,在火上",[[基本释义]]是有烤;烤肉;喻受到熏陶,把去毛的兽肉串[[起来]]在火上薰烤。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炙 拼音; zhì 部首; 火 注音; ㄓˋ 组词; 炙热 五笔字型; QOU 基本资料 部外笔画:4,总 笔画:8 五笔:QOU 仓颉:BF 郑码:RSUO 笔顺编号:35444334 四角号码:27809 UniCode:CJK =='''释义'''== 基本字义 1、烤:~兔;焚~忠良;~手可热(热得烫手,喻权贵气焰很盛)。 2、烤肉:脍~人口(美味人人爱吃,喻好的诗文、事物大家都称赞)。 3、喻受到熏陶:亲~(直接得到某人的教诲或传授)。 详细解释 动 1、会意。从肉从火。[[小篆]]字形,肉在火上烤。本义:[[烧烤]],把去毛的兽肉串起来在火上薰烤。 2、同本义。 炙,炮肉也。从肉,在火上。--《说文》。按,炮当作灼。 火傍作庶为炙字,凡傅于火曰燔,母之而加于火曰炙,裹而烧者曰炮。柔者炙之,乾者燔之。--《颜氏家训》 毋嘬炙。--《礼记·曲礼》。疏:"火灼曰炙。" 以烹以炙。--《礼记·礼运》 置匕首鱼炙之腹中。--《史记·刺客传》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诗·小雅·瓠叶》 饮醇酒,炙肥牛。--《乐府诗集·西门行》 又如:炙煿(烤爆。比喻受折磨);[[炙肉]](烤肉);炙羊(烤羊肉);炙鼠(烤鼠);炙鱼(烧鱼)。 3、烧灼人体。 翼侯炙。--《韩非子·难言》 炙胡巫上林中。--《汉书·戾太子传》。注:"烧也。" 而况于亲炙之者乎。--《孟子》 又如:炙面(烧灼面孔);炙灼(烧灼)。 4、曝晒。 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与山巨源绝交书》 又如:炙灼(曝晒);炙浪(烤人的热浪);炙阳(让太阳曝晒)。 5、受熏陶。 久仰芳名,无由亲炙。-- 《红楼梦》 6、中药炮制法之一。把药材与液汁辅料同炒,使辅料渗入药材之内。 主要炙法 ①酒炙法,可增强升散活血性能。先将药材与酒拌匀,再加热炒至微黄;或先将药材炒至微黄,再用酒喷洒,略炒。如酒当归、酒白芍等。 ②醋炙法,增强收敛、入肝、补肾等性能。用米醋炙如上法。如醋五味子、醋附子等。 ③盐水炙法,增强入肾性能。先将盐加水溶化,再与药物同炒。如盐黄柏。 ④姜炙法,增强和胃降逆止呕性能。先将姜捣烂取汁,用姜汁与药物同炒。如姜半夏。 ⑤蜜炙法,增强补益、滋润的性能。如枇杷叶、黄芪。 ⑥酥制法,增强补益的性能。如酥炙淫羊藿。 ⑦米泔水炙,益脾胃。如炙苍术。 名 烤熟的肉食。 把吃剩的残羹冷炙,翻的各处都是。--《官场现形记》 折叠编辑本段汉英互译 炙--roast =='''方言集汇'''== ◎粤语:zek3、zik3。 ◎赣语:jiak,dhæk5。今赣语谓烤火为"炙火"。炙日头;炙人 ◎客家话:[宝安腔]zak7,[客语拼音字汇]zag5,[海陆丰腔]chak7,[客英字典]chak7,[台湾四县腔]zak7,[梅州腔]zhak7,[陆丰腔]chak7。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之石切,音只。《说文》炮肉也。从肉,在火上。《诗·小雅·瓠叶传》炕火曰炙。《书·泰誓》焚炙忠良。《疏》焚,炙,俱烧也。 又《诗·大雅》旣之阴女,反予来赫。《传》赫,炙也。《疏》王肃云:我阴知汝行矣。乃反来赫炙我,欲有以退止我言者也。 又亲近也。《孟子》况於亲炙之者乎。《注》亲近而薰炙之也。 又《玉篇》热也。 又《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之夜切,音蔗。义同。 又《唐韵正》古音之恕反。《枚乗·兔园赋》於是从容安步,斗鸡走兔,俛仰钓射,煎熬炮炙,极乐到暮。射音树。 又叶陟略切。《诗·小雅》执爨踖踖,为俎孔硕,或燔或炙。《朱传》踖,叶七略反,硕,叶常约反,俱与末句万寿攸酢酢字叶。 又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又《大雅》醓醢以荐,或燔或炙。嘉肴有臄,或歌或咢。《朱注》荐,叶卽略反。 《说文》籀文作䒗。枚乘《菟园赋》。<ref>[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word&title=%E7%82%99 炙],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