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炮姜 的原始碼
←
炮姜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炮姜</big> ''' |- | [[File:T01e42cac3bd8541885.png|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e42cac3bd8541885.png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403914&sid=5641610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炮姜,中药名。为干姜的炮制加工品。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炮姜 拉丁学名: Rhizoma Zingiberis Preparata 别称: 姜皮、鲜姜,老姜。姜根。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目: 姜目 科: 姜科 属: 姜属 种: 姜种 分布区域: 分布于全国各地。 ==基本信息== 【拼音名】 PáoJiāng 【英文名】 RHIZOMA ZINGBERIS PREPARATA。 【拉丁文名】Rhizoma Zingiberis Preparata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姜干燥根茎的炮制品。 【科属分类】姜科 【功效】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功效分类】温中止痛药;温经止血药 【药理作用】温中散寒,[[温经止血]]。 【采收和储藏】同干姜。 【资源分布】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各少广为栽培。 【用药禁忌】孕妇及阴虚有热者禁服。 【来源】该品为干姜的炮制加工品。 【制法】取净干姜,照烫法(附录Ⅱ D)用沙烫至鼓起,表面棕褐色。 【性味归经】性味苦,涩,温。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性状】该品呈不规则膨胀的块状,具指状分枝。表面棕黑色或棕褐色。质轻泡,断面边缘处显棕黑色,中心棕黄色,细颗粒性,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微辛、辣。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吐衄崩漏,阳虚失血。 【用法用量】 3~9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药材鉴别== 植物形态 姜,多年生草本,高50-80cm。根茎肥厚,断面黄白色,有浓厚的辛辣[[气味]]。叶互生,排成2列,无柄,几抱茎;叶舌长2-4mm;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5-30cm,宽1.5-2.2cm,先端渐尖,基部狭,叶革鞘状抱茎,无毛。花葶自根茎中抽出,长15-25cm;穗状花序椭圆形,长4-5cm;苞片卵形,长约2.5cm,淡绿色,边缘淡黄色,先端有小尖头;花萼管长约1cm,具3短尖齿;花冠黄绿色,管长2-2.5cm,裂片3,披针形,长不及2cm,唇瓣的中间裂片长圆状倒卵开,较花冠裂片短,有紫色条纹和淡黄色斑点,两侧裂片卵形,黄绿色,具紫色边缘;雄蕊1,暗紫色,花药长约9m,药隔附属体包裹住花柱;子房3室,无毛,花柱1,柱头近球形。蒴果。种子多数,黑色。花期8月。 ==显微鉴别== 炮姜表面棕褐色该品粉末棕褐色。淀粉粒众多,卵圆形、椭圆形、卵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5~40μm,脐点点状,位于较小端,也有呈裂缝状者,层纹有的明显。偶见糊化淀粉粒团块。油细胞及树脂细胞散于薄壁组织中,内含淡黄色油滴或暗红棕色物质。纤维成束或散离,先端钝尖,少数分叉,有的一边呈波状或锯齿状,直径15~40μm,壁稍厚,非木化,具斜细纹孔,常可见菲薄的横隔。梯纹、螺纹及网纹导管多见,少数为环纹导管,直径15~70μm。导管或纤维旁有时可见内含暗红棕色物的管状细胞,直径12~20μm。 ==鉴别== 取该品粉末2g,加乙酸乙酯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6-姜辣素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6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三氯甲烷-乙酸乙酯(2: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论述== 1.《医学入门》:“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辟,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 2.《本草正》:“阴盛格阳,火不归原,及阳虚不能摄血而为吐血、下血者,但宜炒熟留性用之,最为止血要药。” 3.《得配本草》:“炮姜守而不走,燥脾胃之寒湿,除脐腹之寒痞,暖心气,温肝经,能去恶生新,使阳生阴长,故吐衄下血有阴无阳者宜之。”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挥发油、树脂、淀粉等。 2.药理:能显著的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对应激性及幽门结扎型胃溃疡、醋酸诱发的胃溃疡均有抑制作用。 ==药用区别== 概括 干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Rose.的干燥根茎,历史上先后有鲜姜、干姜、煨姜、[[炮姜]]、姜炭等出现,且性味、功效各不相同。由于人们对炮姜、姜炭的炮制工艺和程度不太了解,因而二者混用的现象十分普遍。现就二者的混用原因、本草考证及区别方法作一浅析。 ==生姜与炮姜== 炮姜为姜的新鲜的根茎,[[性味辛]]、微温。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功效,被中医誉为“呕家圣药”。可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喘咳、胀满、泄泻等。如用生姜、红糖熬制的姜汤可活血驱寒,就是防治风寒感冒的一剂良药。此外,生姜还能解半夏、[[南星]]、鱼蟹之毒。 ==干姜== 为姜的干燥根茎,性味辛、热。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由于干姜能守能走,性热而偏燥,故对中焦寒邪偏盛而兼湿者以及寒饮伏肺的喘咳颇为相宜,又因为力速而作用较强,用于回阳救逆,其效甚佳。常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等症的治疗。如用于温中散寒的大建中汤、理中丸,回阳救逆的四逆汤,温肺散寒而化痰饮的小青龙汤。 ==炮姜== 炮姜为干姜炒至表面微黑、内呈棕黄色而成,性味苦、辛、温。具有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的功效。炮姜的辛燥之性较干姜弱,温里之力不如干姜迅猛,但作用缓和持久,且长于温中止痛、止泻和温经止血。可用于中气虚寒的腹痛、腹泻和虚寒性出血。如用于脾胃虚寒之腹痛、腹泻、霍乱转筋的附子理中丸,治脾胃虚寒便血的艾叶丸。 炮姜与姜炭功能有异,且两者炮制方法、程度上也有较大差异。[[炮姜]]多利用辅料,炮制时间短,注重药物的膨胀度,意在除去部分挥发油,偏于温中。姜炭炮制火力大,制品炭化多,注重药物之颜色,意在炒炭存性,偏于止血。由于不同的炮制方法决定药物不同的功能与主治,这便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在炮制实践中,炮姜多以砂伴炒为佳,烫法有受热均匀,炮制程度均一的优点。且炮制时间短,损耗少。姜炭宜清炒为佳(炒炭法),便于处理。由于炮制程度不一,炮姜炭化少,损耗率一般为20%,而姜炭炭化多,损耗率高达40%,导致其成本较高。 ==叠混用原因== 炮姜炭炮姜、炮姜炭皆为干姜的炮制品。目前市场上仍存在视二者为一物的现象。一些医疗单位或药店也仅备一品,或炮姜、或姜炭,当然这有其历史渊源。首先体现在许多药学著作的论述方面,《中药大辞典》《中草药汇编》《中药学》(成都中医学院主编)均将两者合为炮姜;《中药炮制学》(成都中医学院编)《新编中药炮制法》(马兴民编)则把炮姜归“炒炭”项下;《浙江炮制标准》更是明言:“写炮姜、姜炭均付姜炭”。其次体现在中药经营方面,有些单位习惯经营炮姜,当有姜炭出现时往往认为炮制不当,怀疑“过火”了。而有些单位习惯使用姜炭,当付给炮姜时又认为炮制火候未到,所以购销双方经常在二者使用上出现异议。 ==本草考证== 炮姜干姜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炮制品炮姜最早记载于汉《伤寒论》。至宋代,《太平圣惠方》中所载干姜除“炮”外,又出一“炮炭”即姜炭。故此可以认为姜炭从宋代开始为干姜的又一炮制品。明代缪希壅在《炮制大法》中指出干姜:“若产后血虚发热及止血俱炒黑,温中炮用,散寒邪理肺气止呕生用”。《本草崇原》中指出:“后人以干姜炮黑谓之炮姜,姜味本辛,炮过则辛味稍减,若炮制太过,本质不存,谓之姜炭,其味微苦不辛,其质轻浮不实,又不及炮姜之功能”。《全国中药炮制规范》明确把两者区分开:“炮姜温中散寒,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姜炭温经止血.主治吐衄崩漏,阴虚失血”。故可以认为炮姜、姜炭应该是干姜的两种不同炮制品。 ==两者区别== 炮姜与姜炭功能有异,且两者炮制方法、程度上也有较大差异。炮姜炮姜多利用辅料,炮制时间短,注重药物的膨胀度,意在除去部分挥发油,偏于温中。姜炭炮制火力大,制品炭化多,注重药物之颜色,意在炒炭存性,偏于止血。由于不同的炮制方法决定药物不同的功能与主治,这便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在炮制实践中,炮姜多以砂伴炒为佳,烫法有受热均匀,炮制程度均一的优点。且炮制时间短,损耗少。姜炭宜清炒为佳(炒炭法),便于处理。由于炮制程度不一,炮姜炭化少,损耗率一般为20%,而姜炭炭化多,损耗率高达40%,导致其成本较高。所以二者不但规格不一,功效各异而且在销售价格上也有高低不同。 综上所述,炮姜、姜炭虽属于干姜的炮制品,炮制上也有相似之处,然而在炮制程度、效果、价格及临床应用上却有根本区别,可以说二者名不同,物也异,效更殊,故在经营、使用中应严格区别药用。<ref>[http://www.a-hospital.com/w/%E7%82%AE%E5%A7%9C 炮姜],医学百科, 2018-08-19</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炮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