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稻苞虫 的原始碼
←
稻苞虫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稻苞虫.jpg|缩略图|[https://pic.sogou.com/d?query=稻苞虫&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23 原图链接][http://www.tccxfw.com/qhcs/10378.htm 统筹城乡综合服务平台]]] '''稻苞虫'''类属:鳞翅目 弄蝶科 == 形态特征 == 成虫:为中型蛾子。体及翅均为黑褐色,并有金黄色光泽。翅上有多个大小不等的白斑。 卵:半圆球形,散产在稻叶上。 成虫 幼虫:幼虫两端较小,中间粗大,似纺锤形。老熟幼虫腹部两侧有白色粉状分泌物。 蛹:近圆筒形,体表常有白粉,外有白色薄茧。 == 发生规律 == 规律一 稻苞虫种类较多。在中国主要发生为害的为直纹稻苞虫,局部地区间歇性严重发生。南方稻区幼虫通常在避风向阳的田、沟边、塘边及湖泊浅滩、低湿草地等处的李氏禾及其他禾本科杂草上越冬,或在晚稻禾丛间或再生稻下部根丛间、茭白叶鞘间越冬。<ref>[https://mp.weixin.qq.com/s?src=3×tamp=1608003119&ver=1&signature=qWEIf2bos4UCv-bEvD2kz9HRa9T83dzx94kKXHV8vIROjuUZFBtahef2IoMk6E*DT*UjquztTGc5*DuSHOUjOLKX8hlaJZy9E-Gg*tEmAxXz4uevAxEEILGK*ZEXjTr9nqi21OaESfqWLoRIfI6jKy2mJ0lyvWXOv3T*yKWhr5E= 【马边人物】龚海东:马边农业科技的领头人(一)]微信</ref> 规律二 成虫昼出夜伏,白天常在各种花上吸蜜,卵散产在稻叶上。所以,在山区稻田、[[新稻区]]、[[稻棉间作区]]或湖滨区大量发生,为害较重。 规律三 直纹稻苞虫在广东、海南、广西1年发生6-8代;长江以南,南岭以北如湖北、江西、湖南、四川、云南1年发生5-6代;长江以北1年发生4-5代;黄河以北1年发生3代;辽宁1年发生2代。在[[湖南]]、江西、四川、贵州、湖北等地的一季中稻区,稻苞虫的主害时期在6月下旬到7月份,尤其对山区中稻为害较重。在湖滨地区的一季晚稻也常会遭受较大面积的为害。 == 分布与危害 == 主要为害水稻,也为害多种禾本科杂草。幼虫吐丝缀叶成[[苞]],并蚕食,轻则造成缺刻,重则吃光叶片。严重发生时,可将全田,甚至成片稻田的稻叶吃完。 防治方法 一般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的农药,对此虫也有效,故常可兼治。若发生量较大,需单独防治时,对3龄前幼虫,每亩每次可用18%杀虫双水剂100-150克喷雾,或用2.5%甲敌粉2-2.5千克喷粉;龄后幼虫,可用90%敌百虫100-150克,或50%杀螟松乳油100克,或50%辛硫磷100克加水50-60升喷雾。也可用B.t.乳剂每亩200克对水50升喷雾防治。由于稻苞虫晚上取食或换苞,故在下午4点以后施药效果较好。施药其内,田间最好留有浅水层。<ref>[http://www.qnong.com.cn/zhongzhi/liangshi/30325.html 对稻苞虫特效的药有哪些?]黔农网</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60 生物科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稻苞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