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稻苞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稻苞蟲類屬:鱗翅目 弄蝶科

形態特徵

成蟲:為中型蛾子。體及翅均為黑褐色,並有金黃色光澤。翅上有多個大小不等的白斑。 卵:半圓球形,散產在稻葉上。 成蟲 幼蟲:幼蟲兩端較小,中間粗大,似紡錘形。老熟幼蟲腹部兩側有白色粉狀分泌物。 蛹:近圓筒形,體表常有白粉,外有白色薄繭。

發生規律

規律一 稻苞蟲種類較多。在中國主要發生為害的為直紋稻苞蟲,局部地區間歇性嚴重發生。南方稻區幼蟲通常在避風向陽的田、溝邊、塘邊及湖泊淺灘、低濕草地等處的李氏禾及其他禾本科雜草上越冬,或在晚稻禾叢間或再生稻下部根叢間、茭白葉鞘間越冬。[1]

規律二 成蟲晝出夜伏,白天常在各種花上吸蜜,卵散產在稻葉上。所以,在山區稻田、新稻區稻棉間作區或湖濱區大量發生,為害較重。    規律三 直紋稻苞蟲在廣東、海南、廣西1年發生6-8代;長江以南,南嶺以北如湖北、江西、湖南、四川、雲南1年發生5-6代;長江以北1年發生4-5代;黃河以北1年發生3代;遼寧1年發生2代。在湖南、江西、四川、貴州、湖北等地的一季中稻區,稻苞蟲的主害時期在6月下旬到7月份,尤其對山區中稻為害較重。在湖濱地區的一季晚稻也常會遭受較大面積的為害。

分布與危害

主要為害水稻,也為害多種禾本科雜草。幼蟲吐絲綴葉成,並蠶食,輕則造成缺刻,重則吃光葉片。嚴重發生時,可將全田,甚至成片稻田的稻葉吃完。

防治方法 一般防治螟蟲、稻縱卷葉螟的農藥,對此蟲也有效,故常可兼治。若發生量較大,需單獨防治時,對3齡前幼蟲,每畝每次可用18%殺蟲雙水劑100-150克噴霧,或用2.5%甲敵粉2-2.5千克噴粉;齡後幼蟲,可用90%敵百蟲100-150克,或50%殺螟松乳油100克,或50%辛硫磷100克加水50-60升噴霧。也可用B.t.乳劑每畝200克對水50升噴霧防治。由於稻苞蟲晚上取食或換苞,故在下午4點以後施藥效果較好。施藥其內,田間最好留有淺水層。[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