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袞衣 的原始碼
←
袞衣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27日電)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COVID-19本土病例,中重症增179例,其中40人死亡。 **最年輕死亡個案為2歲男童,曾接種1劑疫苗,確診3天後家中昏迷,到院前已無呼吸心跳,經急救仍不治。 *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持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宣布,今天新增2萬5621例本土病例,今天比昨天少788例、減少3%,比上週六增加約3700例、增16.9%;境外移入新增280例。 '''袞衣'''(Gun clothing),簡稱“袞”,中國古代漢人朝代[[皇帝]]及[[上公]]的禮服。 *是皇帝在祭天地、宗廟及[[正旦]]、[[冬至]]、[[聖節]]等重大慶典活,[[天子]]穿的禮服,即卷龍衣。 *袞服 簡稱“袞”,中國古代漢人朝代皇帝及上公的禮服。 *與冕冠合稱為“袞冕”,是古代最尊貴的禮服之一。 *是皇帝在祭天地、宗廟及正旦、冬至、聖節等重大慶典活動時穿用的禮服。 *中國傳統的袞衣主體分上衣與下裳兩部分,衣裳以龍、日、月、星辰、山、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紋為飾,另有蔽膝、革帶、大帶、綬等配飾。 *按萬曆《大明會典》所記,明朝皇帝冠服制度中,以袞冕服等級最高。 *其制由冕(冠)、袞(由上衣和下裳兩部分組成,飾有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圖案)、大帶、革帶、玉佩、蔽膝、綬、中單相配,構成一套在特定場合服用的禮服。 **但這只是典制上的規定。 *古代帝王及上公穿的繪有卷龍的禮服。 *借指帝王或上公。 *古代禮服,指龍衣; 《詩經.豳風.九罭》:「我覯之子,袞衣繡裳。」 *簡稱“袞”; 亦稱“袞服”。 *為古代天子及王公的禮服,因上有龍的圖案得名; 袞衣是皇帝在祭祀天地、宗廟、社稷、先農、冊拜、聖節和舉行大典時所穿的禮服。 * 最早是《尚書·虞書》中關於舜命禹製作章服的傳說, “以五彩彰施於五色作服”,後世帝王所穿的袞衣出於此說,這是以“衣繪而裳繡”的手法、繪畫與[[刺繡]]並用。 *中國傳統的袞衣以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料、黼、黻十二章紋為飾。 *周制前六章繪於衣,後六章繡於裳,皂衣絳裳,衣裳相連,形制似裘。東漢以來,大體相沿。 *清代廢除十二章紋,但皇帝袞服紋飾仍以龍為主。 *《詩.豳風.九或》:“我覯之子,袞衣繡裳。”[[朱熹]]集傳:“天子之龍一升一降,上公但有降龍。 *以龍首卷然,故謂之袞也。”《南齊書.輿服志》:“袞衣,漢世出陳留襄邑所織; 宋末用繡及織成。 *建武中,明帝以織成重,乃采畫為之,加金銀薄,亦謂之天衣。”《明史.輿服志二》:“洪武十六年定袞冕之制。袞,玄衣黃裳,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六種織於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繡於裳。”《清史稿.輿服志二》:“【皇帝】袞服,色用[[石青]],繡五爪正面金龍四團,兩肩前後各一。 *其章左日,右月,萬象篆文,間以五色雲。” *《逸周書·世俘》:“壬子,王服袞衣,矢琰格廟。”《詩·豳風·九罭》:“我覯之子,袞衣繡裳。” *毛 傳:“袞衣,卷龍也。” 陸德明 釋文:“天子畫升龍於衣上,公但畫降龍。” *《舊唐書·后妃傳下·代宗睿真皇后》:“上太皇太后諡冊,造神主,擇日祔於 代宗 廟。其褘衣備法駕奉迎於 元陵 祠,復置於 代宗皇帝 袞衣之右。” *明 鄭若庸 《玉玦記·對策》:“日華浮動袞衣新,愿竭草茆忠悃。” 郭沫若 《行路難》下篇一:“啊,小鳥是用不著鼎食的,麋鹿是用不著袞衣的。” https://www.easyatm.com.tw/img/d/979/nBnauM3X4cTMyIjM5YzM5cTOzQTM0cDN0AjMzQTNwAzMwIzL2MzL4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https://www.easyatm.com.tw/wiki/袞衣 ===有關[袞衣]歷史典故=== *來自《酉陽雜俎》中的解夢案例。後魏廣陽王元淵,夢見自己穿著袞衣倚在槐樹上。 *第二天他找楊元稹解夢,楊元稹說:你能夠官至三公。 *他走之後楊元稹對人說:他這個三公的官位,得等他死後才能得到。 *槐字就是木旁邊的鬼。不久元淵果然被爾朱榮所殺,死後才被封為司徒。 *袞衣是古代皇帝及上公穿的的禮服; 與冕冠合稱為“袞冕”,是古代最尊貴的禮服之一。 *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古代,衣服是不能隨便亂穿的,按照禮法要求,要穿適合自己身份等級的衣服,否則可能引來殺身之禍。 *夢中穿袞衣,象徵擁有上公的尊貴。 *周代朝廷種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槐棘”指三公或三公之位;又有槐鼎,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槐位,指三公之位,槐卿,指三公九卿,槐兗,喻指三公,槐綬,指三公的印綬,槐府,是指三公的官署或宅第,槐第,是指三公的宅第。 *槐樹也是古代三公宰輔之位的象徵。 *槐字由木和鬼組成; “槐”字中的“鬼”字不是人們想像的意思,而是指“人死身體入土,靈魂歸祖廟”,表示槐樹是守土樹,所以槐樹一般栽在村口和廟門前,以期望在外的遊子落葉歸根,魂歸故里。 *“槐”同“懷”,是懷念的意思,懷念家鄉,懷念故里! *那說楊元稹說元淵死後才能得官位的依據是什麼呢?元淵夢到自己穿著袞衣倚在槐樹上,槐字表示木旁邊的鬼,結合元淵倚著槐樹,代入景象,槐樹是木,這個人就是鬼。*袞衣是在參加重大活動時穿的禮服。 *在重要的場合除了衣著,還應注意言行舉止以示恭敬,但元淵穿著象徵尊貴的袞衣卻倚在槐樹上,在重要場合儀態全無,在重視儀式和禮儀的時代,這是找死呀。 *倚在樹上還是死人或將死之人的普遍姿態; 所以說元淵死後才能獲封不無道理。 <ref name="bilibili">{{cite web |url=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4760035/ | title=古人解夢案例賞析:著袞衣倚槐樹槐樹死後封司徒| language=zh | date=2022-01-08| publisher=bilibili | author=溫暖5235 | accessdate=2022-08-27}}</ref> ===日本天皇袞衣與冕冠的演變=== *明治時代被廢除的天皇最高禮服·袞冕(袞衣、冕冠)--江戶時代,孝明天皇的袞衣(上衣)。 *所謂袞冕,即袞衣與冕,乃中國皇帝的最高禮服,起源于周朝,在中國的歷史結束于明清易代。 *日本明治時代開始後,袞冕因其中國風太濃而被廢除,以平安時代開始傳承的天皇禦服·束帶黃櫨染袍為最高禮服。 *1990年平成即位禮,改變為現任天皇著束帶黃櫨染袍。 *《續日本紀》記載,天平四年,聖武天皇穿戴袞冕接受了百官的元旦朝賀。這是史料裡第一次出現天皇穿戴袞冕。 *四年春正月乙巳朔。禦大極殿受朝; 天皇始服冕服; 左京職獻白雀。—《續日本紀》聖武天皇紀 *奈良時代是唐風濃郁的時代,遣唐使很盛行,中國文化在貴族階級很流行,還流行稱呼天皇為皇帝。 *提到這位聖武帝的袞冕,大家可能會想到日影《大佛開眼》裡的聖武帝著紅色袞衣,其實紅色袞衣是後來才有的,奈良時代的天皇袞衣顏色是米黃色。 *奈良時代的天皇袞衣(左)與女天皇袞衣--日本的袞衣,和中國不同的是,日本最早是米黃色,後來變成紅色。 *中國的袞衣黑色面積比較大; 不過裝飾和中國袞衣一樣,有十二章。 *但在千年的傳承中,裝飾也和中國的出現差異,總體差別不大。 *女天皇的袞衣與男天皇不同,女天皇是一身白色,沒有十二章,頭上的冕冠也異于男天皇稱為寶冠。 *日本的冕冠在聖武天皇的時候,和中國差異不大。 *隨著千年的演變,和中國的差異越來越大裝飾複雜,最明顯的特徵是頂部有太陽標誌。 *袞冕在日本的歷史,到幕末的孝明天皇為止,延續了千年之久。 *袞冕本來用於元旦朝賀與即位禮,後來元旦朝賀不辦了,就只有即位禮用了。 *明治時代因袞冕中國風太濃而廢除,以束帶黃櫨染袍為天皇最高禮服,現在用於即位禮、立太子禮、四方拜(宮中祭祀之一)等等。 *袞冕始于中國周朝,歷代續之。 *在中國文化的強大影響下,日本、韓國、越南均效仿。 *17世紀中旬清朝取代明朝後,袞冕在中國的歷史結束了。 *19世紀下旬日本明治改元,袞冕在日本的歷史結束了。 *20世紀初日韓合併,袞冕在韓國的歷史結束了。 *20世紀中旬越南君主保大退位,袞冕在越南的歷史結束了。 *韓國李王宗家現在仍然在穿袞冕,不知可不可以看作袞冕還在韓國傳承。 <ref name="知乎">{{cite web |url=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1168429/answer/418696885 | title=被廢除的天皇最高禮服·袞冕(袞衣、冕冠)| language=zh | date= 2018-08-23 | publisher=知乎 | author=蓝果子 | accessdate=2022-08-27}}</ref> ==參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630 中國文化史]] [[Category:601 史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袞衣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