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远逝的土窑洞(乔晖)” 的原始碼
←
远逝的土窑洞(乔晖)”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远逝的土窑洞'''<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6208080/pexels-photo-6208080.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远逝的土窑洞》'''是[[中国]]当代作家乔晖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远逝的土窑洞=== 每回一次老家,我都要不由自主的伫立在土窑洞对面的公路旁,深情的看一会儿那个生我养我的土窑洞院落。 一高一低连在一起的大院子里,六孔土窑洞,是在父亲的手上挖建的,距今已有八十个年头了。哥哥在2005年盖了新房,搬出窑洞,现在土窑洞不住人已有十五年了,嘊面生长了不少荆棘,被雨水冲刷了几道沟壑,有的间口已经塌陷,门窗破旧不堪。 陕北榆林市东南面的县(区)的窑洞大部分是石窑洞,因定边和靖边县的大山都不是石头山,所以挖建的窑洞都是土窑洞。黄土本身具有直立不塌的性能,拱顶的承重能力又比平顶要好。父亲当年挖建的这六孔土窑洞,依山的阳面采用拱顶方式而建,有很强的稳固性,防火防盗防噪音,冬暖夏凉,省工省钱,很实用。 我清楚的记得,六孔窑洞我们住四孔,靠东边院子低一点的两孔,我的一位堂叔大哥结婚时住了两三年,他英年早逝后,大嫂后嫁出门,我堂叔二哥结婚时又住了十来年,他的几个孩子都是在这里出生长大的,不知道他们还记不记得那两孔窑洞。父亲还在六孔窑洞很近的对面一座山底下挖建了两孔窑洞,一孔养牲口,一孔做磨坊。 平凡普通的土窑洞,见证了我们三辈人的辛酸和甘甜…… 父亲在他临终前,还没有[[忘记]]修补土窑洞。农村有讲究,家里没了老人,三年之内不许动土盖房修窑。父亲患病后,休养治疗了三年,病情时好时坏。1980年,父亲感到他身体越来越不行了,看见土窑洞的拱顶和墙壁上,有几处碱了,泥皮脱落了,就让我哥哥赶快和泥,把窑洞修补一下。哥哥和五姐夫把窑洞修补好之后,不长时间,父亲就在窑洞里走完了他的一生。 土窑洞为我们三代人遮风挡雨、避寒取暖,是我们生活温馨的港湾,功不可没。母亲是土窑洞里最忙的人。母亲是[[典型的]]在旧[[社会]]裹了脚的小脚女人,年轻时下地劳动,回到家里,还要忙忙碌碌的做一大家子人的两顿饭,一会儿坐下来拉风箱,一会儿站起来擀面煮面或淘米蒸饭,常常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细细的汗水溢满了皱褶,她就习惯性的撩起围裙一擦,继续干活。伺候一家人吃完饭,洗刷完锅碗,又手忙脚乱的用面汤或淘米水,和上苡子和麸子,去喂猪,然后,拿起笤帚和扫帚扫炕扫地……在她的眼里,总是有活干,总是没有闲的功夫。大山里的[[农村]]是靠天吃饭的,有雨水之年,往往就是丰收之年,每遇丰收之年,母亲就变化着花样,调剂每日两餐,做的臊子擀长面、揪面片、剁荞面、搅团、包子、花卷、饺子、鸡蛋摊馍馍、腌猪肉炒菜黄米饭,很精致很爽口,饭后总感觉唇齿留香,那香喷喷的清炖鸡肉或羊肉,吃到嘴里香在心底,舌尖上的美味,几天都挥之不去。遇到干旱欠收之年,母亲就精打细算,给榆钱子、苜蓿、苦菜、白蒿头子上面洒上少量的白面和荞面,蒸上充饥,把窖里的洋芋拿出来擦成丝,做成不拉子,或磨成浆糊,做成黑楞楞,用南瓜和小米做成瓜然饭,用高粱、苞谷熬成稀饭,用勤劳的一双巧手,送走一个个大灾之年,维系着一家人的生命。夏秋之季,天刚亮,母亲就去地里劳动,晌午了就回窑洞做饭,下午又去地里干活,太阳掉进西山背后,匆匆忙忙回到家,又[[开始]]做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未间断。冬春季节,母亲也从没清闲过,今天背上背篓,在荒山野岭里拾牛驴粪,[[明天]]肩扛镢头,去山沟的坡上挖柴,早早的准备好一[[冬天]]烧炕做饭用的燃料。母亲烧的炕,全炕通热,热度很匀称,窑洞很暖和。除此之外,母亲还要在磨坊里用石磨磨米磨面。多少个夜晚,母亲在窑洞的煤油灯下,一针一线纳鞋底缝补衣裳,煤油灯熏黑了窑洞,岁月却熬白了母亲的黑发。2002年秋天的一天,七十九岁的母亲正坐在院子的菜园子边串旱烟叶子,感到头晕目眩,就喊哥哥的名字,说她有点晕,一时站不起来。哥哥把母亲轻轻的抱进窑洞的炕上,给母亲冲了一碗红糖水喝了,母亲在哥哥的[[怀抱]]里,恋恋不舍的环顾了一圈窑洞,安详的咽了气,没有拖累一个子女。没有在母亲的病炕头上尽一天孝道,成了我们做儿女的一大缺憾。 土窑洞是我成长的摇篮。我生在土窑洞,土窑洞庇护我长大,1982年参加工作后,我才离开了土窑洞,它带给了我无穷的欢乐。小的时候,我常常把在学校得的各种奖状,拿回家,端端正正的贴在窑洞最显眼的地方,一种自豪感就装满我的心田。母亲虽然不识字,但每次看到奖状,就表扬我,给我打气鼓劲,做好吃的,奖赏我。我常常把父亲给的几毛零花钱,买成年画或名星照,贴在窑洞的墙壁上,把窑洞打扮的“富丽堂皇”。每逢过年的前几天,母亲剪好窗花、打好浆糊,让我糊窗子。我几把把窗子上的旧纸撕掉,用笤帚把窗棂格子上的尘土清扫干净,把麻纸一张张贴上去,再小心翼翼的把一个个窗花贴在方格的窗纸上。大年三十下午,再把红艳艳的对联贴在门上,一进院子,远远就看见窑洞焕然一新,心里美滋滋甜丝丝的。每个暑寒假,我和母亲在窑洞的煤油灯下,母亲做针线活,我做功课完成作业,攻克一道道[[学习]]难关。多少个日日夜夜,我和哥哥、姐姐、妹妹、弟弟在窑洞土炕的沙毡上,抓杏仁、彈桃胡、翻绷线、玩游戏,一家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在窑洞的热炕上,花猫咪总爱钻进我的被窝[[睡觉]]扯呼,摸摸它那棉茸茸的毛发,感到很[[亲切]]很爽朗。土窑洞旁边的羊圈里,今天多了一只羊羔,过几天猪圈里老母猪又下了一窝猪仔,老黄牛又在牛窑里,养了个牛犊子,都给我带来一个个[[惊喜]]和一次次快乐…… 土窑洞伴随着我长大,我长大了,却“抛弃”了土窑洞。我的心里有点愧疚和酸楚,眼眶湿润了,只能在心里默默的祈祷:对不起,土窑洞,你多保重!我回来一次,就看望你一次!<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46305516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乔晖,男,大学文化,[[陕西]]定边县人,中国电信员工。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远逝的土窑洞(乔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