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陆巍 的原始碼
←
陆巍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陆巍'''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陆巍'''<br><img src="http://itbr.fudan.edu.cn/__local/E/6F/28/53353A544B50462DBACC992D427_E73BD0DB_3A390.pn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pic.sogou.com/d?query=邓紫棋&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8 圖片來自搜狗网]</small> |} == 神经可塑性与记忆 == 陆巍,1993年及1996年先后获得南京医科大学学士及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1999至2004年先后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系及McGovern 脑研究所、哈佛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系开展博士后工作,2005年起先后受聘于[[南京医科大学]]和[[东南大学]],2021年1月入职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可塑性及学习记忆的机制、神经精神性疾病(帕金森氏病、强迫症等)的发病机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973”重大研究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海外青年合作、重点项目)等项目资助。研究成果发表在EMBO Journal、Cell Reports、Neuron、Journal of Neuroscience 等国际期刊上。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现担任中国生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神经科学会理事等。 神经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其具有可塑性,这种可塑性可以发生在大脑的多个尺度与层面,其中最为熟知的可塑性发生在神经细胞连接的部位,即突触,表现为突触的形态、大小、数目或递质受体构成等改变,这些变化导致突触传递功效改变,称之为突触可塑性。神经可塑性参与了大脑众多的生理及病理功能。本课题组最希望阐明的是大脑在行使学习与记忆这个重要高级功能时神经可塑性的发生规律与机制,另一方面,神经精神疾病(如帕金森氏病、强迫症等)发生发展过程中,大脑在神经环路水平的神经可塑性产生何种异常?这种异常如何导致疾病的核心症状?这些也是目前本课题组的研究力求回答的科学问题。 研究方向1:寻找记忆长期存储的分子与结构基础。 人类获得的记忆信息如何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存储?这是学习与记忆研究领域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在分子层面,几乎所有的分子都会经历turnover,何种机制让记忆分子在turnover的情况下仍然实现记忆的持久与保真?在结构层面,记忆巩固过程中神经细胞之间及细胞群之间如何通过高度动态的精细化(refinement)过程,逐渐在突触、环路与网络水平形成稳定的、“合纵连横”的多层次结构,使其成为记忆长期稳定存储的物理基础?我们目前综合采用了包括生化、电生理、双光子影像、行为学等方法,在分子与细胞层面研究NMDA受体在突触后膜的转运机制,着重关注学习记忆或突触可塑性发生时新转运上膜的NMDA受体是否通过某种机制(如与CaMKII的相互作用)促进AMPA受体在膜上的稳定,进而对记忆的长期稳定发挥作用。在介观(细胞群)与宏观(网络)层面研究记忆巩固、储存与提取的环路结构与形成机制,对确定的记忆长期存储的关键细胞将进行单细胞测序,以寻找其特征性变化。另外,我们前期研究发现神经元胞体部位存在双向调控树突传入的独立细胞机制,下一步将继续深入研究其分子机制、生理及病理意义,包括其在记忆中作用。这些研究将有可能为治疗记忆异常相关疾病如老年痴呆、创伤性应激综合征等提供实验依据。 <ref>[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Tags/6997/ 名人励志故事]</ref> <ref>[https://www.diyifanwen.com/tool/ 名人名言]</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人文社科藝術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陆巍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