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黄蜡 的原始碼
←
黄蜡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黄蜡1.jpg|缩略图|[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dc54564e9258d109227c9025d958ccbf6d814d8d?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image_d2F0ZXIvYmFpa2UxODA=,g_7,xp_5,yp_5/format,f_auto 原图链接]]] '''黄蜡'''石又名龙王玉,因石表层内蜡状质感而得名。 == 黄蜡石的种类 == 黄蜡石有广义黄蜡石和狭义黄蜡石之分,广义的黄蜡石包括各类硅质成分的观赏石和料石,狭义的黄蜡石专指玉髓成分、隐晶质结构的硅质玉,如黄龙玉、台山玉、金华玉等。 黄蜡石按产出状况可分为山料、山流水和籽料。<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B%84%E8%9C%A1%E7%9F%B3/9271018?fromtitle=%E9%BB%84%E8%9C%A1&fromid=9285004&fr=aladdin 黄蜡]</ref> 山料是指产自山中的原生矿料,外表常被铁锈、泥土等污垢包裹,形体也不规则,但内部玉化程度高,色彩丰富,杂质少,适宜俏色雕琢。 山流水属次生矿料,系石英[[原岩]]受地质作用散落在[[山沟]]、河床浅表,经长期风化、剥蚀、氧化和[[矿物]]元素浸染而成,皮质较好,介于山料、籽料之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料石。 籽料也称水料,是石英原岩受地质作用分裂、滚入[[河流]]中,经过长期的水流搬运、滚动、冲刷和矿物元素浸染而成,多为圆形、扁圆形体,水洗度高,温润细腻,玉质稳定,是雕刻师首选的黄蜡石玉料。 此外,在黄蜡石圈还流行一些新的叫法,如碧玉冻、细腊冻、磨砂冻、青皮冻、红冻、黄冰、荔枝冻、乌鸦皮等,均属雕刻上等料石。 == 黄蜡石的特点 == 形奇: 多数黄蜡石是观赏石,它产自江河,历经亿万年搬运和冲刷,产生形态各异、造型奇特的外形,如圆似方,像人似佛,奇山秀水,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具备了“漏、透、瘦、皱”传统赏石要素。特别是黄蜡石中的晶蜡,石表凹凸不平,纹路纵横交错,有如“筋骨裸露”,观赏价值高,深受赏石爱好者欢迎。 皮好: 黄蜡石是水冲石,水洗度高,表皮光滑,蜡质感强,多数有一层温润的包浆,特别是致密度高的籽料手感超好,用手抚摸很光很滑,犹如婴儿的皮肤,所以黄蜡石也有“玩皮”一说。 纹美: 纹理是观赏石的鉴评要素之一,黄蜡石的纹理很好,许多黄蜡石石体上显露出花纹、图案、斑点或文字,如梨皮、歌窑纹等,而更多的是色彩纹。彩蜡是黄蜡石中极具特色的一个石种,纹理以彩纹居多,多数呈红黄绿三色,画面浑然天成,主题突出,形象逼真,意境优美,是“天然的国画”。 质优: 除了观赏性外,还有一部分黄蜡石具备玉的特征,这也是近些年来黄蜡石受人推崇的主要原因。优质黄蜡石表层蜡质感强,密度高,油性足,玉化好,稳定性强,有“和田玉之温润、田黄之色泽、翡翠之硬度”,很适合玉石雕刻。从它的理化特性看,其颜色丰富,多呈蜡状、油脂光泽,少数呈玻璃光泽;水头较足,以半透明居多,冰种透明度极高;点测折射率为1.53—1.55,密度为2.53—2.66g/cm3,摩氏硬度为6.5—7,硬度与翡翠相当;韧性较好,仅次于和田玉,而优于翡翠。上品的黄蜡石籽料集凝结、脂润、纯净、细腻于一身,给人以浑厚的感觉,十分符合我国传统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含蓄、内敛的思想内涵。 色多: 黄蜡石以黄红两色为主色调,兼有粉色、绿色、黑色、浅蓝、浅灰、白色、紫罗兰等多种颜色,其中红黄两色为中华民族传统的主色调,寓意喜庆和富贵吉祥。色彩分布在表皮和石内,有的颜色丰富,同时有三种以上颜色;有的表内如一,颜色由表及里,黄到石心;有的色差多变,有外红内黄、外褐内红、外黑内黄等多种混合色,适合雕刻中“巧色”的运用。当然,也有部分黄蜡石虽然表面色彩艳丽,但内部颜色变浅,这种石头不适合深雕,而以薄艺技法雕琢多见。 == 黄蜡石的形成 == 关于黄蜡石的形成原因,近年来各地多有研究。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浙江省珠宝玉石首饰鉴定中心,对省内黄蜡石资源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并对其宝石学、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产出黄蜡石的最古老的地层是震旦系上部皮园村组化学成因的硅质岩,经成岩、变质及风化磨蚀而形成。中生代火山岩中产出的大量硅质岩脉也提供了丰富的成矿“原料”。 [[File:黄蜡44.jpg|缩略图|[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d000baa1cd11728b0a01cc1cccfcc3cec3fd2cdb?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image_d2F0ZXIvYmFpa2U5Mg==,g_7,xp_5,yp_5/format,f_auto 原图链接]]] 黄蜡石的原岩均为硅质岩,各种原岩受到构造变动、火山活动、热液作用等影响,产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包括重结晶、热变质等,导致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的变化,后受构造变动的影响,岩石露出地表,与地表酸性土壤环境长期接触,或在溪流中长期磨蚀,经历染色、磨圆,形成河谷中的籽料。 黄蜡石矿藏中有原生矿和次生矿之分,原生矿是指产自岩体中的矿体,俗称“山料”;次生矿是指脱离母矿的石英岩,在表生作用下,离开原生矿体在异地形成的矿藏,具体有残坡积型、水系冲积砂矿(籽料)和山流水三种存在形式。对于上述三种存在形式的黄蜡石形成原因,江西师范大学吕桦教授有更为详尽的研究表述。 他认为,构成黄蜡石的岩石为石英岩,是一种分布广泛、成因多样、由二氧化硅组成的岩石。石英岩从成因上又可分为岩浆岩类石英岩和变质岩类石英岩两种类型,岩浆岩类石英岩由富含二氧化硅岩浆冷凝而成,缓慢冷凝,形成了显晶质石英,迅速冷凝,则形成隐晶质石英。变质岩类石英岩主要有因化学或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硅质岩、硅质胶结的石英砂岩和沉积作用形成的石英砂岩,其中石英砂岩在一定温度、压力下产生变质作用,形成新的石英岩,是形成黄蜡石的重要基础。 黄蜡石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构造、岩浆、变质等内动力地质作用和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等外动力地质作用。构造作用产生的断裂将整个岩体分为一块块独立的个体,坠入山坡、河流中;风化作用改变了原岩的质地、色彩和纹理;长期的水流、风沙给岩石造成冲蚀和吹蚀;岩石在搬运过程中产生的滚动、碰撞,使得岩石的棱角被磨蚀,变得圆润而光滑或玲珑多变;氧化作用、交代作用和浸润作用则形成多种色彩,如铁的氧化和三价铁的长期渗透、浸染,使黄蜡石呈现出高贵典雅的黄色。 不同的受力作用和过程,产生了黄蜡石不同的表现形态,原生矿料就是玉石界所称的“山料”;次生矿料的“山流水”,系石英原岩受地质作用散落在山沟、河床浅表,经长期风化、剥蚀、氧化和矿物元素浸染而成;“籽料”,则是石英原岩受地质作用分裂、滚入河流中,经过长期的水流搬运、冲刷和矿物元素浸染而成。 == 辨别 == 黄蜡石冒黄翡大可乱真,黄蜡石的色彩、质地和硬度特征与天然翡翠中的黄色翡翠(黄翡)有着惊人的相似,以至当黄蜡石刚刚进入市场时,很多消费者和珠宝商将其误当作黄翡,一些粗心的检测部门甚至也出现将黄蜡石鉴定为黄翡的错误。关于二者的无损鉴别方法,主要可以根据它们在矿物颗粒度、密度、折光率、抛光面纹理和高倍放大镜下褐铁矿分布特征等方面的明显差异来区分。 眼看颗粒度和抛光面纹理: 优质黄蜡石的成分为蛋白石或者玉髓,矿物颗粒度一般小于0.01毫米,肉眼一般看不到颗粒;而黄翡的成分为钠铝辉石,矿物颗粒度一般大于0.01毫米,肉眼一般可以看到结晶颗粒以及颗粒解理面所显示的光性(翠性,或称翡性)。就是说,高品质的黄龙玉因为颗粒非常细,肉眼看不见组成颗粒,所以抛光面上的光性特征没有翠性(或称翡性),没有微波纹,而黄翡则有翠性(或称翡性),有微波纹。 手掂重量: 黄蜡石和黄翡的密度有差异,前者的密度为2.60,后者的密度则为3.33,这就导致手掂同样大小的物件,黄蜡石明显轻于黄翡。 测折光率: 黄蜡石的折光率为1.54,而黄翡的折光率为1.66。这点差异让黄蜡石的折光率、光泽等光性特征明显弱于黄翡。 高倍放大镜下观察褐铁矿分布特征: 黄蜡石的黄褐色胶体状褐铁矿均匀分散在非晶质的蛋白石或者隐晶质的玉髓内,不显示网状分布的特点;黄翡的黄褐色胶体状褐铁矿充填在细粒的钠铝辉石的晶体间隙内,显示网状分布的特点。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670 中国地方志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黄蜡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