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蠟石又名龍王玉,因石表層內蠟狀質感而得名。

黃蠟石的種類

黃蠟石有廣義黃蠟石和狹義黃蠟石之分,廣義的黃蠟石包括各類硅質成分的觀賞石和料石,狹義的黃蠟石專指玉髓成分、隱晶質結構的硅質玉,如黃龍玉、台山玉、金華玉等。

黃蠟石按產出狀況可分為山料、山流水和籽料。[1]

山料是指產自山中的原生礦料,外表常被鐵鏽、泥土等污垢包裹,形體也不規則,但內部玉化程度高,色彩豐富,雜質少,適宜俏色雕琢。

山流水屬次生礦料,系石英原岩受地質作用散落在山溝、河床淺表,經長期風化、剝蝕、氧化和礦物元素浸染而成,皮質較好,介于山料、籽料之間,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料石。

籽料也稱水料,是石英原岩受地質作用分裂、滾入河流中,經過長期的水流搬運、滾動、沖刷和礦物元素浸染而成,多為圓形、扁圓形體,水洗度高,溫潤細膩,玉質穩定,是雕刻師首選的黃蠟石玉料。

此外,在黃蠟石圈還流行一些新的叫法,如碧玉凍、細臘凍、磨砂凍、青皮凍、紅凍、黃冰、荔枝凍、烏鴉皮等,均屬雕刻上等料石。

黃蠟石的特點

形奇: 多數黃蠟石是觀賞石,它產自江河,歷經億萬年搬運和沖刷,產生形態各異、造型奇特的外形,如圓似方,像人似佛,奇山秀水,千奇百怪,無所不有。具備了「漏、透、瘦、皺」傳統賞石要素。特別是黃蠟石中的晶蠟,石表凹凸不平,紋路縱橫交錯,有如「筋骨裸露」,觀賞價值高,深受賞石愛好者歡迎。

皮好: 黃蠟石是水沖石,水洗度高,表皮光滑,蠟質感強,多數有一層溫潤的包漿,特別是緻密度高的籽料手感超好,用手撫摸很光很滑,猶如嬰兒的皮膚,所以黃蠟石也有「玩皮」一說。

紋美: 紋理是觀賞石的鑒評要素之一,黃蠟石的紋理很好,許多黃蠟石石體上顯露出花紋、圖案、斑點或文字,如梨皮、歌窯紋等,而更多的是色彩紋。彩蠟是黃蠟石中極具特色的一個石種,紋理以彩紋居多,多數呈紅黃綠三色,畫面渾然天成,主題突出,形象逼真,意境優美,是「天然的國畫」。

質優: 除了觀賞性外,還有一部分黃蠟石具備玉的特徵,這也是近些年來黃蠟石受人推崇的主要原因。優質黃蠟石表層蠟質感強,密度高,油性足,玉化好,穩定性強,有「和田玉之溫潤、田黃之色澤、翡翠之硬度」,很適合玉石雕刻。從它的理化特性看,其顏色豐富,多呈蠟狀、油脂光澤,少數呈玻璃光澤;水頭較足,以半透明居多,冰種透明度極高;點測折射率為1.53—1.55,密度為2.53—2.66g/cm3,摩氏硬度為6.5—7,硬度與翡翠相當;韌性較好,僅次於和田玉,而優於翡翠。上品的黃蠟石籽料集凝結、脂潤、純淨、細膩於一身,給人以渾厚的感覺,十分符合我國傳統儒家文化所倡導的含蓄、內斂的思想內涵。 色多: 黃蠟石以黃紅兩色為主色調,兼有粉色、綠色、黑色、淺藍、淺灰、白色、紫羅蘭等多種顏色,其中紅黃兩色為中華民族傳統的主色調,寓意喜慶和富貴吉祥。色彩分布在表皮和石內,有的顏色豐富,同時有三種以上顏色;有的表內如一,顏色由表及里,黃到石心;有的色差多變,有外紅內黃、外褐內紅、外黑內黃等多種混合色,適合雕刻中「巧色」的運用。當然,也有部分黃蠟石雖然表面色彩艷麗,但內部顏色變淺,這種石頭不適合深雕,而以薄藝技法雕琢多見。

黃蠟石的形成

關於黃蠟石的形成原因,近年來各地多有研究。浙江省地質礦產研究所、浙江省珠寶玉石首飾鑑定中心,對省內黃蠟石資源進行野外實地調查,並對其寶石學、礦物學特徵進行了系統研究,認為產出黃蠟石的最古老的地層是震旦系上部皮園村組化學成因的硅質岩,經成岩、變質及風化磨蝕而形成。中生代火山岩中產出的大量硅質岩脈也提供了豐富的成礦「原料」。

黃蠟石的原岩均為硅質岩,各種原岩受到構造變動、火山活動、熱液作用等影響,產生複雜的物理和化學變化,包括重結晶、熱變質等,導致礦物成分及結構構造的變化,後受構造變動的影響,岩石露出地表,與地表酸性土壤環境長期接觸,或在溪流中長期磨蝕,經歷染色、磨圓,形成河谷中的籽料。

黃蠟石礦藏中有原生礦和次生礦之分,原生礦是指產自岩體中的礦體,俗稱「山料」;次生礦是指脫離母礦的石英岩,在表生作用下,離開原生礦體在異地形成的礦藏,具體有殘坡積型、水系沖積砂礦(籽料)和山流水三種存在形式。對於上述三種存在形式的黃蠟石形成原因,江西師範大學呂樺教授有更為詳盡的研究表述。

他認為,構成黃蠟石的岩石為石英岩,是一種分布廣泛、成因多樣、由二氧化硅組成的岩石。石英岩從成因上又可分為岩漿岩類石英岩和變質岩類石英岩兩種類型,岩漿岩類石英岩由富含二氧化硅岩漿冷凝而成,緩慢冷凝,形成了顯晶質石英,迅速冷凝,則形成隱晶質石英。變質岩類石英岩主要有因化學或生物化學作用形成的硅質岩、硅質膠結的石英砂岩和沉積作用形成的石英砂岩,其中石英砂岩在一定溫度、壓力下產生變質作用,形成新的石英岩,是形成黃蠟石的重要基礎。

黃蠟石在形成過程中經歷了構造、岩漿、變質等內動力地質作用和風化、剝蝕、搬運、沉積等外動力地質作用。構造作用產生的斷裂將整個岩體分為一塊塊獨立的個體,墜入山坡、河流中;風化作用改變了原岩的質地、色彩和紋理;長期的水流、風沙給岩石造成沖蝕和吹蝕;岩石在搬運過程中產生的滾動、碰撞,使得岩石的稜角被磨蝕,變得圓潤而光滑或玲瓏多變;氧化作用、交代作用和浸潤作用則形成多種色彩,如鐵的氧化和三價鐵的長期滲透、浸染,使黃蠟石呈現出高貴典雅的黃色。

不同的受力作用和過程,產生了黃蠟石不同的表現形態,原生礦料就是玉石界所稱的「山料」;次生礦料的「山流水」,系石英原岩受地質作用散落在山溝、河床淺表,經長期風化、剝蝕、氧化和礦物元素浸染而成;「籽料」,則是石英原岩受地質作用分裂、滾入河流中,經過長期的水流搬運、沖刷和礦物元素浸染而成。

辨別

黃蠟石冒黃翡大可亂真,黃蠟石的色彩、質地和硬度特徵與天然翡翠中的黃色翡翠(黃翡)有着驚人的相似,以至當黃蠟石剛剛進入市場時,很多消費者和珠寶商將其誤當作黃翡,一些粗心的檢測部門甚至也出現將黃蠟石鑑定為黃翡的錯誤。關於二者的無損鑑別方法,主要可以根據它們在礦物顆粒度、密度、折光率、拋光面紋理和高倍放大鏡下褐鐵礦分布特徵等方面的明顯差異來區分。

眼看顆粒度和拋光面紋理: 優質黃蠟石的成分為蛋白石或者玉髓,礦物顆粒度一般小於0.01毫米,肉眼一般看不到顆粒;而黃翡的成分為鈉鋁輝石,礦物顆粒度一般大於0.01毫米,肉眼一般可以看到結晶顆粒以及顆粒解理面所顯示的光性(翠性,或稱翡性)。就是說,高品質的黃龍玉因為顆粒非常細,肉眼看不見組成顆粒,所以拋光面上的光性特徵沒有翠性(或稱翡性),沒有微波紋,而黃翡則有翠性(或稱翡性),有微波紋。

手掂重量: 黃蠟石和黃翡的密度有差異,前者的密度為2.60,後者的密度則為3.33,這就導致手掂同樣大小的物件,黃蠟石明顯輕於黃翡。

測折光率: 黃蠟石的折光率為1.54,而黃翡的折光率為1.66。這點差異讓黃蠟石的折光率、光澤等光性特徵明顯弱於黃翡。

高倍放大鏡下觀察褐鐵礦分布特徵: 黃蠟石的黃褐色膠體狀褐鐵礦均勻分散在非晶質的蛋白石或者隱晶質的玉髓內,不顯示網狀分布的特點;黃翡的黃褐色膠體狀褐鐵礦充填在細粒的鈉鋁輝石的晶體間隙內,顯示網狀分布的特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