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黑啄木鸟 的原始碼
←
黑啄木鸟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黑啄木鸟</big> ''' |- | [[File:黑啄木鸟.jpg|缩略图|居中|'''黑啄木鸟'''[http://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photoblog/1707/20/c6/53277339_1500544706423_mthumb.jpg 原图链接][https://dp.pconline.com.cn/photo/list_3832274.html 原图链接]]]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 黑啄木鸟</br> 拉丁学名:Dryocopus martius </br> 界: 动物界 </br> 门:脊索动物门 </br>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br> 纲:鸟纲 </br> 亚 纲:今鸟亚纲</br> 目:鴷形目 </br> 科:啄木鸟科</br> 属:黑啄木鸟属 </br> 种: 黑啄木鸟</br> 亚 种: 2亚种 </br>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58 </br> 英文名称: Black Woodpecker </br> 保护级别: 无危(LC) IUCN标准</br> |} '''黑啄木鸟'''<ref>[http://www.wowcn.org.cn/?p=2342 黑啄木鸟(附图)],湿地之友网,2017-04-21</ref>(学名:Dryocopus martius)属鴷形目、啄木鸟科,是一种大型的啄木鸟,体长[[45-47]]厘米,翼展64-68厘米,体重300-350克,寿命[[11]]年。是啄木鸟中最大的一种。通体几纯黑色;雄鸟额、头顶和枕全为血红色;雌鸟仅后头有血红色。 生长于古北界北部的茂密森林内,在欧亚大陆上不同地区都发现其踪影。此鸟不会进行迁徙。飞行不平稳,但不如其他啄木鸟起伏大。主食蚂蚁,进食时挖洞很大。 分布于欧洲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波兰及西班牙向东经波罗的海、前苏联、蒙古、朝鲜至日本,南部则经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高加索而止于伊朗。中国的西北、东北、河北、山西以及西南各地。 == 形态特征 == 黑啄木鸟体型非常大,[[雄鸟]]额、头顶至枕后面[[朱红色]],羽冠亦为朱红色。耳羽、上背黑色,微沾辉绿色;下背、腰、尾上覆羽、翅上覆羽和飞羽辉黑褐色;尾羽亦为黑褐色,羽轴具金属光彩。颏、喉、颊暗褐色,其余下体黑褐色。嘴楔状;鼻孔被羽;4趾。第1片初级飞羽很小,不及第2片的1/2。 [[雌鸟和雄鸟相似]],但羽色稍淡,仅头后部有朱红色。 幼鸟羽色较成鸟浅淡。额、头顶黑褐色,枕部红色,亦不如成鸟鲜艳,其余似成鸟。 虹膜淡黄色,嘴蓝灰色至骨白色,嘴尖铅黑色,脚黑褐色或深褐灰色。幼鸟嘴铅灰至灰白色,嘴端蓝灰色,脚亦为蓝灰色<ref>[http://m.zwbk.org/lemma/239601 黑啄木鸟形态特征],中文百科在线</ref>。 == 生活习性 == '''习性''':飞行不平稳,但不如其他啄木鸟起伏大。常[[单独]]活动。繁殖后期则成家族群。主要在树手、粗枝和枯立木上取食,也常到地面和腐朽的倒木上觅食蚂蚁和昆虫。它在夏季主要以蚂蚁成虫、幼虫、卵、金电子、叩头虫和其它昆虫及卵与蛹为食。冬季主要以在树干内越冬的天牛幼虫为食。主食蚂蚁,进食时挖洞很大。 '''食性''':食物中约99%是[[蚂蚁]],也吃在甲虫和蝴蝶的幼虫、毛毛虫、苍蝇蛆虫。索饵场首选已经死亡或濒临死亡的树木,躺在树桩床上的枯叶。在冬季,蚂蚁进行大规模撤出时,也吃冬眠远离蜂巢的蜜蜂,偶尔吃水果,浆果和其他鸟类甚至是鸟蛋和小鸟。觅食时常用嘴啄敲击树干,很远就能听见咣、咣的啄木声。飞行呈波浪式,常由一棵树飞至另一棵树。 '''叫声''':平时鸣叫少而单调,其声似一,繁殖期鸣声增多,也稍曲折。告警或飞行时发出响亮的"krri-krri-krri"声、清亮的"klee-ay"声。春季发出"kwee-kwee-kwee-kwee-kwee-kwee-kwee"的朗声大叫,尾音不衰。也作带鼻音咯咯声。响亮的錾木声持续2-3秒<ref>[http://www.baiven.com/q/18/218/170093.html 黑啄木鸟叫声],鸟类_百问中文,2016-10-14</ref>。 == 栖身环境 == 栖息于欧亚大陆温带的针叶林和山毛榉林,喜欢大片的针叶或落叶林,其中包括所有森林种类(榉木,杉木,落叶松,松树)。在中国青藏高原东部亚高山针叶林为留鸟。在北方活动于低地至南方达海拔2400米。主要栖息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原始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有时亦出现于阔叶林和林缘次生林。 == 生长繁殖 == 繁殖期为[[4-6]]月,营巢于树洞中,洞巢多选择在高大的死树和枯立木上,而不在活的树木上凿洞。一般多选择在心材腐朽的枯立木上。洞口距地高多在5-15米,位于树干的中上层;巢洞洞口为长方形,和其他啄木鸟明显不同。洞口大小为7.5-8.5×12-14厘米;洞内径20-30厘米;洞深42-48厘米。巢洞由雌雄鸟共同啄成。每窝产卵[[3-9]]枚,卵白色,光滑无斑,卵圆形,大小为30.5-27毫米。由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卵,孵化期为12-14天,雏鸟为晚成性,需要亲鸟喂养24-28天才能离巢飞翔。而在育雏期间,也正是它们大量消灭害虫的时候。 == 地理分布 == '''分布范围''':欧洲至小亚细亚、西伯利亚、[[中国]]及日本。 '''分布状况''':一般并不常见。指名亚种为中国西北阿尔泰山区及东北北方针叶林中的留鸟;khamensis为青海、西藏东部、甘肃、四川及云南西北部的青藏高原东部亚高山针叶林的留鸟。在其分布范围内,在北方于低地至南方达海拔2400米。 == 亚种分化 == {| class="wikitable" style="width:100%;" |- style="background:cornflowerblue; color:white; text-align:center;" | '''序号''' || '''中文名称''' || '''学 名''' |- | 1 || 黑啄木鸟指名亚种 || Dryocopusmartiusmartius |- | 2 || [[黑啄木鸟西南亚种]] || 施雨 || Dryocopusmartiuskhamensis |- |} == 种群现状 ==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 保护级别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4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f>[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954/content-959027.html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党政机关,2017-03-15</ref>。 == 视频 == 黑啄木鸟捉虫子,好锋利的嘴巴 <center> {{#iDisplay:qq.com/x/page/y0799vhi55f |640|380|qq}} </center> <center> {{#ev:youku|XMzAyMjE0NTE0NA|640|inline|黑啄木鸟吃蚂蚁 |frame}}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返回「
黑啄木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