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有術語。

漢字,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1]。千百年間,它經歷了「甲金篆隸草楷行」的發展[2]。從記錄的工具到藝術的載體,它的身上,傾注了無數先人的心血。

名詞解釋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規定了全社會經濟活動的分類與代碼。1984年,由國家統計局、原國家標準局、原國家計委、財政部聯合制定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GB 4754—84)是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國家標準的最初版本。1994年、2002年、2011年和2017年,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國家標準歷經四次修訂,並更名為《國民經濟行業分類》。

現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於2017年6月30日由原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聯合發布,並於2017年10月1日起實施。考慮到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在「國家機構」中增設了監察委員會,為滿足標準的時效性,國家標準委於2019年3月發布並實施了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第1號修改單。

新版《國民經濟行業分類》

新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為健全國家統計標準體系,觀察新經濟活動提供了最新分類標準,使得各項普查、常規統計調查、專項統計調查的調查範圍和對象更加規範、準確。

新版《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新增了體現新經濟發展特徵的新行業活動,為及時、準確地反映我國經濟新常態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湧現出來的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監測經濟增長動能轉換進程,反映「中國製造2025」戰略和國家「互聯網+」行動計劃實施情況等奠定了標準基礎,並為派生性產業分類提供了可操作的基礎行業分類。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術語和定義

1、行業industry

從事相同性質的經濟活動的所有單位的集合。

2、主要活動principal activity

當一個單位對外從事兩種以上的經濟活動時,占其單位增加值份額最大的一種活動稱為主要活動。如果無法用增加值確定單位的主要活動,可依據銷售收入、營業收入或從業人員確定主要活動。

註:與主要活動相對應的是次要活動和輔助活動。

3、次要活動secondaryactivity

一個單位對外從事的所有經濟活動中,除主要活動以外的經濟活動。

4、輔助活動ancillary activity

一個單位的全部活動中,不對外提供貨物和服務的活動。

註:輔助活動是為保證本單位主要活動和次要活動正常運轉而進行的一種內部活動。

5、單位unit

有效地開展各種經濟活動的實體,是劃分國民經濟行業的載體。

6、產業活動單位establishment

具備下列條件的單位為產業活動單位:

——在一個場所從事一種或主要從事一種經濟活動;

——相對獨立地組織生產、經營或業務活動;

——能夠掌握收入和支出等資料。

註:產業活動單位是法人單位的附屬單位。

7、法人單位corporate unit

具備下列條件的單位為法人單位:

——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能夠獨立承擔負債和其他民事責任;

——獨立擁有和使用(或受權使用)資產,有權與其他單位簽定合同;

——會計上獨立核算,能夠編制資產負債表。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原則和規定

劃分行業的原則

本標準採用經濟活動的同質性原則劃分國民經濟行業。即每一個行業類別按照同一種經濟活動的性質劃分,而不是依據編制、會計制度或部門管理等劃分。

行業分類的基本單位

參照聯合國《所有經濟活動的國際標準產業分類》(ISIC Rev.4),本標準主要以產業活動單位和法人單位作為劃分行業的單位。採用產業活動單位劃分行業,適合生產統計和其他不以資產負債、財務狀況為對象的統計調查;採用法人單位劃分行業,適合以資產負債、財務狀況為對象的統計調查。

在以法人單位劃分行業時,應將由多法人組成的企業集團、集團公司等聯合性企業中的每個法人單位區分開,按單個法人單位劃分行業。

確定單位行業歸屬的原則

本標準按照單位的主要經濟活動確定其行業性質。當單位從事一種經濟活動時,則按照該經濟活動確定單位的行業;當單位從事兩種以上的經濟活動時,則按照主要活動確定單位的行業。

編碼方法和代碼結構

(1)本標準採用線分類法和分層次編碼方法,將國民經濟行業劃分為門類、大類、中類和小類四級。代碼由一位拉丁字母和四位阿拉伯數字組成。

門類代碼用一位拉丁字母表示,即用字母A、B、C、……、T依次代表不同門類;大類代碼用兩位阿拉伯數字表示,打破門類界限,從01開始按順序編碼;中類代碼用三位阿拉伯數字表示,前兩位為大類代碼,第三位為中類順序代碼;小類代碼用四位阿拉伯數字表示,前三位為中類代碼,第四位為小類順序代碼。

(2)本標準的中類和小類,根據需要設立帶有「其他」字樣的收容項。為了便於識別,原則上規定收容項的代碼尾數為「9」。

(3)當本標準大類、中類不再細分時,代碼補「0」直至第四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