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38.21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替罪羊”一词最初并不是贬义 的原始碼
←
“替罪羊”一词最初并不是贬义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替罪羊”一词最初并不是贬义'''我们平常最喜欢用的一个词语就是“[[替罪羊]]”。那么这个说法最早是怎么来的呢?<ref>[https://www.gugong.net/wenhua/3051.html “替罪羊”一词最初并不是贬义 故宫历史网] </ref> 据《[[孟子·梁惠王上]]》中的记载,有一次梁惠王坐在朝堂之上,有人牵了一头牛从他面前走过,于是就问道:“你牵这头牛要干嘛去啊?”只见牵牛的人回答说:“将以衅钟。”何为“衅钟”呢?就是在当时刚铸好的大钟,需要宰杀牲口,用它们的血来涂在钟上的一种仪式。梁惠王听后不忍心无辜的牛死去,于是便叫让放了那头牛,这时有人就问了,那是不是要废除“衅钟”这项仪式?梁惠王接着反问道:“为什么要废除,可以用羊来代替啊。” 所以说替罪羊的源头,应该是始于上古时期的祭祀活动。当时的祭品称为“牺牲”,有“三牲”、“五牲”的区别。这里所说的“三牲”就是指猪牛羊,羊是小牲口,所以被称之为“少牢”;牛是大牲口,只有重大仪式才会使用,是为“太牢”。虽说羊是小牲口,但也不能随便乱杀,只有祭祀时才会宰杀,《[[礼制·王制]]》中曾写道:“大夫无故不杀羊”。 那么“替罪羊”难道最早就是出自梁惠王之口吗?非也,最早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当时有所谓的“人祭”恶习,就是用奴隶献祭,这在后来的考古过程中已经被大量的证实。在当年,特别是殷人的敌人,羌人被大量地捕杀用于祭祀,而他们的图腾正好就是羊。后来随着羌人的反抗,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祭这一制度逐渐被取缔,慢慢地演变成用他们的图腾羊来替代,这也许才是“替罪羊”最初的开始。 随着大量考古工作的进行,越来越证实了这一点。比如在殷墟一座宫殿的基础仪式上,一次就埋了101只羊;另外从殷墟中出土的甲骨文记载来看,用羊祭祀的记载也非常多,几乎是每逢祭祀就必定会用羊。所以说在殷商时期,羊是被使用做多的牺牲,是真正名符其实的“替罪羊”。 所以说别看现在“替罪羊”一词是贬义,可实际上最初并不是这个意思,替人受罪的羊是神圣的,它们是代人受过、替人赴死,这种奉献精神着实难能可贵。所以大家董仲舒才会在《春秋繁露·执贽》中对羊在临死前的表现大为称赞:“执之不鸣,杀之不谛,类死义者。”<ref>[https://view.inews.qq.com/k/20210310A0CSJ700?web_channel=wap&openApp=false 你当过“替罪羊”吗?真实的替罪羊是什么羊?腾讯网] </ref>
返回「
“替罪羊”一词最初并不是贬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