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6.170.6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专栏 写作的“爆发”与“衰减”现象 柏峰 的原始碼
←
专栏 写作的“爆发”与“衰减”现象 柏峰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重定向 [[写作的“爆发”与“衰减”现象(柏峰)]]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专栏 写作的“爆发”与“衰减”现象'''<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3554906/pexels-photo-13554906.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专栏 写作的“爆发”与“衰减”现象》'''是[[中国]]当代作家柏峰写的散文。 现在的[[医学]]和心理学尽管在不断发展在进步,可是,面对人的身体与心理,还是远远没有达到穷尽的地步,甚至说还是处在“表象”阶段,尚未进入“物自体”的认识层次。康德远在十八世纪就致力于如何推进认识的研究,提出了人是可以认识事物的,但是,这种认识必须拨开事物表面的东西来进入理性的世界,只有[[理性]]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事物,因此,他写出了三大批判,这是剖析人的认识的巨著。然而,直到今天为止,人们对事物和世界的认识,包括对自身的身体与心理的认识,没有多少重大的新发现和新的解释的学说,缺少突破性的进展。 认识与认识论,这是认识事物和世界的理性思维。只有在理性思维的指引下,人的认识才能沿着正确的路径前进,才能不断[[丰富]][[认识]]论——哲学家对人类的贡献,就是不断提供这样的理论探索,当然,这个探索是漫长而且没有终点的。远的不说,仅仅就自身而言,其身体与心理仍然存在着许许多多应该[[解决]]的问题。 人为什么在某个时间段里,忽然觉得几乎到了“崩溃”的“临界点”——换句话说,就是人在这个时间段里,神情委顿,万念俱灰,就连平日里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也懒于思索,原先兴味盎然的图书,很快没有了阅读的欲望,一切都失去了意义,甚至不愿意见人,把自己“躲避”起来。这似乎是自身的身体与心理出现了问题,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源和条件是什么,至今没有找到[[满意]]的答复。然而,熬过了这段时间之后,仿佛“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身体与精神犹如极度干旱的土地,经过“甘霖”的浇灌,瞬时间,又有了生气,又有了活力,一切又恢复了正常,先前委顿的神清和万念俱灰,一扫而空,思维从阻滞状态复活了,之前觉得有点“厌恶”的书籍又变得“可亲”起来,觉得眼前的世界仍然是那么地美好——这种身体与心理现象,似乎是在周期性地出现,身体与心理的极度“衰减”过程和在某一时刻的“顿悟”式的“灵醒”。 这个现象不仅仅是出现在平日的生活和阅读过程中,而且,还出现在写作过程中。写作也有一个“爆发”期和“衰减”期。在“爆发”期,文思敏捷,妙语叠出,文章如“万斛泉涌”,随地而出,而在“衰减”期呢,则拖泥带水,久久不能成篇。以鲁迅先生为例。原先,阅读鲁迅先生的著作,特别是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注意到其开篇《狗.猫.鼠》的写作时间是1926年2月21日,而压轴的《范爱农》是1926年11月18日,也就是说,这部散文集是他在9个多月的时间内创作出来的,这9个多月,是鲁迅先生散文的写作的“喷发”期,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他的身体与心理乃至情绪和心境,都达到了写散文的“最佳”状况,接连写出了10篇现代散文史上的佳作——然而,以后的历史时间里,鲁迅先生再也没有这个时间段的散文写作兴致了,这与他的写作题材与体裁的变化有关,但是,在我看来,主要还是鲁迅先生缺少了写作回忆性散文的最佳的身体与心理状态,影响到写作的情绪和心境,使得《朝花夕拾》成为鲁迅先生的散文“绝唱”。由此来看,无论是日常生活和阅读过程也好,还是写作也好,均出现这样的身体与心理状态,这就说明,这个问题是值得研究。不过,这并非与其他人一样,有的人却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周作人也是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一代大家,可是,他的散文写作,贯穿了其一生,没有停止,一直在平稳地进行,以他的自编散文集子而言就有30多种,还不算他的集外集等散文作品集——这又是什么身体与心理现象呢? 这里说的是,鲁迅先生比较纯粹意义上的散文写作,没有涉及到他的小说和杂文以及学术文章的写作。而周作人的散文写作,内容丰富而广阔,既有比较纯粹意义上的散文写作又有学术性散文写作,然而,他的叙事写人和回忆故土生活的散文,也是相对在某个时间段。只是没有鲁迅先生写作[[时间]]相对集中而已,鲁迅先生的《野草》,也是这样,好像火山喷发一样,喷发期则焰火冲天,绚丽天地,过去了,就“衰减”下来,转而其他的写作。 现代科学虽然日新月异不断揭示出事物发展的内部规律,不断从“表象”引深到“物自体”的探究,然而,对身体与心理的这个现象,应该进一步去探究,这对人的现代的日常[[[生活]]和一些喜欢写作的人来说,是很有益处的。起码告诉人们,当身体与心理出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使人很快从不好的情绪和心境中走出来,除过自身的身体与心理调适,还应采取点什么措施呢? 记得张中行先生写过一部《顺生论》,人呀,得顺生,或者出现这个身体与心理现象,是人的生命过程中不能回避的“环节”,那就[[顺其自然]],挺住,咬牙挺住,缓过几天就好了,好了就好了……写作的“爆发”与“衰减”[[现象]],确实值得关注与研究。<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1096453 个人图书馆网]</ref>
返回「
专栏 写作的“爆发”与“衰减”现象 柏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