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172.19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古代的“信”并非是指信件信函 的原始碼
←
古代的“信”并非是指信件信函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信</big>''' |- |<center><img src=https://www.zaoxu.com/uploadfile/imgall/0142166d224f4a20a4563a14309d529822720ed024.jpg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s://www.zaoxu.com/uploadfile/imgall/0142166d224f4a20a4563a14309d529822720ed024.jpg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古代的“信”并非是指信件信函'''在我国古代,“[[信]]”字是人不是物。“信”不是信件信函的意思,而是指送信的人。这里的送信人既包括递交函件和传递消息的人,也包括外交使臣。<ref>[https://www.gugong.net/wenhua/6949.html 古代的“信”并非是指信件信函 故宫历史网] </ref> 《史记》:“说楚王发信臣。”《[[世说新语·雅量]]》:“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古乐府诗句:“有信数寄书,无信心相忆。”《资治通鉴》:“宜急追信改书。”《[[越绝书]]》:“越绝粮,使素忠为信,告祟于吴。”等等。上文中的“信”都是使者,即送信人的意思。文中的“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 “家书抵万金”,“答友人书”,以及鲁迅先生的《[[两地书]]》,还有今天仍在用的成语“鸿雁传书”中的“书”,都是信的意思。 既然“书”是信的意思,那么古代的书一般是用什么代替的呢? 我们知道,古代的“书”是刻在竹片上或木片上的,刻在竹片上的书叫“简”,刻在木片上的书叫“牍”,这里的“简”“牍”以及把它们装订成册的“册”就是古代的书。 古人写信,一开始也写在木板上,写信的木板长约一尺,故称“尺牍”,“尺牍”就是古代的书信。为了与“简牍”区别开来,人们把作为书信的“尺牍”叫做“检”,在“检”上签字称为“署”,现在的“署名”就是由此而来。有的“检”上还有一块凹陷的装饰叫做“函”,这就是今天“信函”“函件”的来源。 至于“信”字演变成物,成为一封信的信,是近现代的事,历史年限不是太长。<ref>[https://www.oubohk.cn/lishi/277337/ 古代微信名字|古代“信”字并非信件信函 是指送信的人 教育资讯网] </ref>
返回「
古代的“信”并非是指信件信函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