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5.55.4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朱炎晖 的原始碼
←
朱炎晖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朱炎晖(1901—1938),浙江瑞安人,1924年赴广州参军,在第四军十师三十团当兵。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屡建战功,被提升为排长、连长。1929年调六十一师八旅任连长,参加粤桂战争和中原大战,又以战功升营长。1932年,任六十一师一二一旅营长时,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在大场、庙行与日军第九师团植田部展开激战,直至白刃搏斗,三天三夜未曾合眼,身负重伤而不下火线,受到蔡廷锴将军的嘉奖。1933年,升任六十一师二四一团团长。因积极支持十九路军蔡廷锴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失败后遭软禁。1934年进黄埔军校高教班第三期学习。1935年6月毕业,调任武昌陆军整理处上校参谋兼中央军校武汉分校教官。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起,调任94军185师任团长,立即上书请缨抗战。1938年升任国民革命军546旅少将旅长。在武汉会战中,阻击金牛地区的日军,并与日军展开拉锯式的争夺战和肉搏战;虽身染重疾,仍用担架抬着指挥。后因寡不敌众;在1938年11月3日壮烈牺牲,年仅37岁。国民政府追赠朱炎晖为陆军中将。1987年8月12日,人民政府批准追认朱炎晖为革命烈士。 [1-4]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5]
返回「
朱炎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