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189.17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李·克隆巴赫 的原始碼
←
李·克隆巴赫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Cronbach.jpg|有框|右|李·約瑟夫·克隆巴赫[https://carnets2psycho.net/dico/sens-de-cronbach.html 照片來自carnets2psycho.net]]] '''李·約瑟夫·克隆巴赫'''('''Lee Joseph Cronbach''',1916年10月1日-2001年4月22日)是一位[[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在心理測驗與測量方面有突出貢獻。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弗雷斯諾]]的一個猶太家庭,因心髒病逝於[[加利福尼亞州]][[帕洛阿圖市]]。1957年當選[[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73年獲傑出科學貢獻獎,1974年當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他在5歲時因家鄉的心理學家[[B.肯明斯]]女士的建議而接受了[[斯坦福]]-[[比奈智力測驗]],測驗結果顯示他的智商高達200,而[[肯明斯]]女士還藉此向報紙宣傳他的高智商,並極力建議他加入由[[斯坦福大學]]教授[[L.推孟]]主持的資優生計劃。但根據[[克隆巴赫]]表示,他是在距離當初的智力測驗幾十年後才得知,推孟博士的研究人員將自己第一次的智力成績視為無效,僅認證他第二次測得的較低的智商。就在他接受第一次智力測驗後,肯明斯女士就安排年僅5歲的他進入小學二年級就讀。到他五年級時(8歲),受教於一位行為“瘋狂”的女老師,該老師擁有極高的教學熱忱,但迫於退休年齡限制,使她無法繼續教學,於是便向學校提出加倍教學進度的提案;在學校准許之下,這位女老師便在一年中教完小學五、六年級的所有課程,也因此[[克隆巴赫]]於14歲時便從高中畢業,18歲便大學畢業。1934年,他畢業於[[弗雷斯諾州立大學]],在1937年得到[[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碩士學位,1940年獲得[[芝加哥大學]]的教育心理學博士學位。在二十世紀30年代末期,他開始在[[弗雷斯諾高中]]教授數學及化學,後來又成為[[華盛頓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助理教授,繼而轉任[[芝加哥大學]]、[[伊利諾大學]]和[[斯坦福大學]]。 [[克隆巴赫]]最著名的成就,是發展出衡量教育和心理測驗可靠性的方法[[「克隆巴赫係數」]]。他發明了確定測量誤差原因的統計模型概化理論(generalizability theory),將測驗可靠性的研究達到了極致。 在教育心理學領域,[[克隆巴赫]]強調課堂實踐和基本的心理學原則,特別是那些一般化和可以遷移的原理之間的關係。除此之外,[[克隆巴赫]]還把測驗用於心理診所,並且涉及以心理測驗的運用為基礎的社會政策。他有關心理測驗的著作,對測驗的發展和應用強調普遍臨界原則。在他出任[[美國心理學會]]測驗標準委員會主席時,為維護人格測驗和能力測驗的質量而製定了一個法規。他還與GC格萊塞合作制定過一個15年規劃,該規劃為改變測驗分數的個人能力測驗圖的運用方法提供了建議。他曾任美國教育研究協會、心理計量協會的主席;也是國家科學學會、國家教育學會、國家哲學協會和美國藝術和科學學會的會員;此外,他也獲得[[瑞典大學]]、[[芝加哥大學]]和[[耶希瓦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
返回「
李·克隆巴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