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8.203.7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裁縫 的原始碼
←
裁縫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快新聞/添306例境外移入!本土再增22983例、57死 新北4065例最多[2022/07/29]: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9)日公布國內新增23,28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2,983例本土個案及30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57例死亡。 *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57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31例男性、26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54例具慢性病史、37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 '''裁縫'''(tailor),指裁剪、縫製衣服,後來指代以製作或拆改衣服為職業的人,是以人體為依據,通過測量制定服裝號型規格,合理使用原[[輔料]]進行服裝裁剪、縫製的人員。 *裁縫工,是指專業從事裁剪、縫紉進行服飾製作的工人。 *清代顧張思《土風錄》載:“成衣人曰裁縫……蓋本為裁剪縫綴之事,後逐以名其人。”也叫“縫衣匠”、“成衣匠”,古代叫“縫人”、“縫子”、“縫工”、“成衣人”等,崇奉行業[[祖師爺]]為[[軒轅]]、[[嫘祖]]、黃帝、[[有巢氏]]、[[針神]](宋)。 *西周時的《尚書》、《詩經》等資料中記載有多種衣名,如[[玄衣]]、[[袞衣]]、[[黃裳]]、繡賞等名目,朝廷設有掌管王宮縫紉之事的“縫人”。 *漢代時,服飾製作已達到很高的水平,經過幾千年的進步發展,形成了內容十分廣博精彩的中華服飾文化。 *裁縫工的從業形式為開設店鋪和做上門工兩種。 *服飾的製作一般要經過量身、選布、畫線、裁剪、[[鎖邊]]、縫紉、釘釦、[[熨烙]]等工序。 *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前,做衣服一般集中在春節前或家庭全年的空閒時間。各家做衣服時必須請裁縫師傅上門量體裁衣,裁縫師傅必須在自己家裡工作。請裁縫做衣服的家庭除支付裁縫師傅(有的還帶有徒弟)的工錢外,還必須負責他(們)工作期間的伙食。 *日治時期臺灣1904年〈公學校規則改正〉下公學校女學生學習科目中增加了裁縫科,但在師資不足的情況下,裁縫科的學習內容主要為衣服的洗滌與保存法;1910年大橋捨三郎《臺灣公學校六個年程度裁縫科目教授細目案》,與1913年《公學校教授要目第二篇 農業科,裁縫及家事科》皆明確提出公學校裁縫科教學的教導項目與時程,教導內容多以實用為主,並會隨著公學校所教導地區的特性,來決定課程編撰要目。 *1922年新臺灣教育令發佈,公學校裁縫科教育宗旨崇尚素樸節省,學生裁縫多學習日常生活中可取到的材料,但裁縫教育仍就區分了臺式裁縫(後簡稱臺裁)、日式裁縫與洋裁,造成教學上的不便。
返回「
裁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