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102.15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马踏飞燕源于哪个朝代 的原始碼
←
马踏飞燕源于哪个朝代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马踏飞燕</big>''' |- |<center><img src=https://www.tanmizhi.com/img/allimg/09/23-210922120U14R.jpg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s://www.tanmizhi.com/img/allimg/09/23-210922120U14R.jpg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马踏飞燕源于哪个朝代'''“[[马踏飞燕]]”为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神奇而稀有的瑰宝,现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既体现了中国旅游文化的深厚低蕴,而且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腾飞!最近一条关于马踏飞燕的玩偶让“马踏飞燕”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马踏飞燕”的故事。<ref>[https://www.gugong.net/wenhua/39084.html 马踏飞燕源于哪个朝代 故宫历史网] </ref> 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青铜古器。马踏飞燕是一件国宝级文物,一直被国家所保护着,虽然可以在很多地区的博物馆可以看到,但是马踏飞燕最早被发现是在东汉时期,是军事长官与其妻子的合葬墓。看过这件宝物的人会很惊讶,因为其制作过程都是通过非常严谨的计算,然后制成的。 东汉铜奔马,别称马超龙雀、马踏飞燕、铜奔马、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东汉铜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 1973年,东汉铜奔马参加了古代历史文物出国展,在英国和法国展出。2014年02月17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文物报社承办的“奔马迎春——中国马文物”图片展在河南博物院举行,东汉铜奔马在列。 一、马踏飞燕的文物特征 马踏飞燕的侧身相比正脸十分帅气,四个蹄子只有一只蹄子是落地的,其它三个蹄子都呈奔跑状态。右后蹄踩着神鸟,但是从侧面来看,马的脖子是歪的,很多人一定会好奇,如此帅气的稀世宝马,脖子是歪的。其实这是匠人故意做成这样的,并不是为了丑化,而是经过谨慎的计算,只有这种情况下,马飞奔的情况下,可以达到平衡。虽然从正面看其表情并不是很优美,但是身姿还是很矫健的。 另外,如果观察文物观察的仔细的话,可以发现,马的马尾是打结的,并不像平常所见到的马尾,像头发一样。这一点也是匠人故意设计的,但是不是为了保持平衡,而是为了看上去更加干净利落。如果不打结的话,马尾很容易挂到树枝,或者碰到其他地方,把马尾绑起来就可以避免这些情况。 最重要的是在文物当中有一个姿势,其专业术语是“对侧步”,就是前后蹄同时迈同一方向,并不是所有马都可以走这样的步伐,只有汗血宝马是走这种步伐的高手,其作用就是可以加快马在奔跑中的速度,但是又不会让骑者感到颠簸。 二、马踏飞燕的文化寓意 马踏飞燕是在汉代社会尚马习俗的影响下产生的具有重要价值的青铜工艺品。马是汉代社会的重要交通工具、军事装备和农业生产畜力。汉朝政府给马立“口籍”,武帝作《[[天马歌]]》,马在各种场合被神化和奉颂。汉代社会盛行车马冥器随葬,视马为财富的象征。 汉代的“车马出行仪仗队”和“出行图”在墓葬壁画和画像石、画像砖上是常见题材。铜奔马别具一格,与其他车马相互衬托,体现了墓葬随葬冥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汉代开拓疆域,通西域,设河西四郡,马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根据河西汉简的记载:马被广泛地用于交通驿站、长城防御、军事行动、民族和亲等方面。史料记载,汉武帝曾三次派人到西域求乌孙马,马在汉代可谓战功赫赫,功绩卓著。<ref>[https://www.tanmizhi.com/html/31888.html 马踏飞燕是什么朝代的:东汉时期(青铜古器) 探密志] </ref>
返回「
马踏飞燕源于哪个朝代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