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159.1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隐孢子虫》 的原始碼
←
《隐孢子虫》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隐孢子虫.png|缩略图|右|[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A%90%E5%AD%A2%E5%AD%90%E8%99%AB/767976?fr=aladdin 图片来源]]] == 《隐孢子虫》 ==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n Tyzzer,1907)为体积微小的球虫类寄生虫。广泛存在多种脊椎动物体内,主要为微小隐孢子虫,引起隐孢子虫病( cryptosporidiosis),是种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人畜共患原虫病,被列为世界最常见的6种腹泻病之列,WHO于1986年将人隐孢子虫病定为艾滋病怀疑指标之一,隐孢子虫是重要的机会致病性原虫。 == 基本信息 == * 拉丁学名:Cryptosporidium parvum * 界:原生生物界 * 门:顶复门 * 纲:孢子虫纲 * 亚 纲:球虫亚纲 * 目:真球虫目 * 科:隐胞子虫科 * 属:隐胞子虫属 * 种:小隐孢子虫 * 分布区域:亚洲,欧洲,美洲 == 分类 == [[File:显微镜下的隐孢子虫.png|缩略图|右|[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A%90%E5%AD%A2%E5%AD%90%E8%99%AB/767976?fr=aladdin 图片来源]]] 隐孢子虫于1907年首次在小鼠胃肠黏膜切片中发现,定名为鼠隐孢子虫(C,muris),1912 年又报道了微小隐孢子虫,直到1955年才确定此虫为引起动物腹泻的重要病原。隐孢子虫在分类上属原生动物界顶复门(Apicomplexa)、孢子虫纲(Sporozoa)、球虫亚纲(Coccidia)、真球虫目(Euceidioride)、艾美耳球虫亚目( Eimeriorina)、隐孢科(Cryptosporididae)、隐孢子虫属(Cryptosporidiom),已在哺乳动物、禽类、爬行类和鱼类等体内发现了15个有效种,包括安氏隐孢子虫(C.andersoni),贝氏隐孢子虫(C.baileyi)、犬隐孢子虫(C.canis)、猫隐孢子虫(C.elis)、鸡隐孢子虫(C.galli)、人隐孢子虫(C.huminis)、火鸡隐孢子虫(C.meleagridis) 、摩氏隐孢子虫(C.molnari)、小鼠隐孢子虫(C.muris)、小球隐孢子虫(C.aroum),魏氏隐孢子虫(C.urairi),蜥蛇隐孢子虫(C.saurophilum)、蛇隐孢子虫(C.serpentis)、猪隐孢子虫(C.suis)、牛隐孢子虫(C.bovis)。 <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A%90%E5%AD%A2%E5%AD%90%E8%99%AB/767976?fr=aladdin 《隐孢子虫》详情介绍]</ref> == 形态 == 隐孢子虫生活史有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合子和卵囊5个发育阶段,其中卵囊是感染阶段。卵囊(oocyst)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4~6um,囊壁光滑、无色,成熟卵囊内含4个呈月牙形的子孢子(sporozoitc)和1个残留体(residual body)。在改良抗酸染色标本中,卵囊为玫瑰红色,背景为蓝绿色,囊内子孢子排列不规则,残留体为棕色颗粒状。 == 致病 == 本虫主要寄生于小肠上皮细胞的刷状缘纳虫空泡内。空肠近端是虫体寄生数量最多的部位,严重者可扩散到整个消化道。亦可寄生在呼吸道、肺脏、扁桃体、胰腺、胆囊和胆管等器官。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病程长短亦取决于宿主的免疫功能状况。免疫功能正常宿主的症状-般较轻,潜伏期一般为3~8天,急性起病,腹泻为主要症状,大便呈水样或糊状。严重感染的幼儿可出现喷射性水样便,而且粪便的量多。常伴有痉挛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或厌食、口渴和发热,少数病人迁延1~2个月或转为慢性反复发作。 隐孢子虫病呈世界性分布。迄今已有74个国家,至少300个地区有报道。各地感染率高低不一,一般发达国家或地区感染率低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与病人、病牛接触的人群和在幼儿集中的单位,隐孢子虫腹泻暴发流行时有发生。其中,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较高,畜牧地区多于非牧区,旅游者多于非旅游者。 [[File:隐孢子虫的生活史.png|缩略图|右|[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A%90%E5%AD%A2%E5%AD%90%E8%99%AB/767976?fr=aladdin 图片来源]]] == 生活史 == 隐孢子虫生活史简单,繁殖方式包括无性的裂体增殖和孢子生殖及有性的配子生殖,两种方式在同一宿主体内完成。卵囊随宿主粪便排出后即具有感染性,被人和易感动物吞食后,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子孢子逸出,侵入肠上皮细胞,发育为滋养体,经3次核分裂发育为含有8个裂殖子的工型裂殖体。裂殖子释出后侵入肠上皮细胞发育为第2代滋养体,经2次核分裂发育为Ⅱ型裂殖体。成熟的Ⅱ型裂殖体内含4个裂殖子,此裂殖子释出后再侵入上皮细胞发育为雌、雄配子体,进一步发育为雌、雄配子,两者结合后形成合子,合子发育成卵囊。成熟的卵囊含4个裸露的子孢子,卵囊有薄壁和厚壁两种类型。薄壁卵囊内子孢子逸出后直接侵入肠上皮细胞,进行裂体增殖,形成自体感染;厚壁卵囊(约占80%)在肠上皮细胞或肠腔内经孢子化(形成子孢子),在囊内形成4个子孢子后,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完成整个生活史需5~11天。 [[File:患者临床症状.png|缩略图|右|[http://www.vjvd.com/topic_863_yinzichongbing/5.html 图片来源]]] == 隐孢子虫病 == 隐孢子虫病是一种世界性的人畜共患病。它能引起哺乳动物(特别是犊牛和羔羊)的严重腹泻和禽类的剧烈的呼吸道症状;也能引起人(特别是免疫功能低下者)的严重疾病。本病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同时也可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 临床表现 == === 动物发病表现 === 各种动物,尤其是新生或幼龄动物,对隐孢子虫呈[[高度易感性]],但并非所有[[感染]]都引起[[急性发病]]。正常机体,常呈自限性或亚临床感染或[[无症状感染]],但在[[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损患者]],其可迅速繁殖,使病情恶化,成为死因。[[犊牛感染]]时呈暴发式流行,表现为一种轻度至重度的[[腹泻]],[[严重时厌食]],脱水,死亡。[[绵羊羔]]发病常在7~10日龄,甚至4~5日龄的小绵羊羔,病程7d,康复后的盖羊常复发,病情严重者则在发病后2~3d后死亡.发病率为37%~83%,死亡率为2%~40%。禽类主要是鸡、鸭,表现症状为[[精神沉郁]]、张口呼吸,伸颈、[[胸腹起伏明显]],气喘、咳嗽、腹泻、重者饮食欲废绝,发病后2~3d内死亡。 === 人的临床症状 === 人隐孢子虫病的病情与宿主免疫功能有关。免疫功能正常时,主要表现为[[急性胃肠荧症状]]排带黏液的水样便,有的伴有明显腹痛,此外,尚有[[恶心、呕吐]]、低热及厌食。水泻1周即可恢复。当免疫功能抑制时,则表现为[[慢性腹泻]],水泻难以控制,病程可长达数月,并伴有呕吐、上腹痉挛、体重减轻等。儿童患者还表现为生长迟缓和[[发育不良]],此类患者从类便持续排出大量卵囊,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胆囊炎,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同时伴有[[严重肠炎]]。值得注意的是,隐孢子虫是[[艾滋病]]病人合并肠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感染后常常危及患者生命。 == 实验诊断 == === 免疫学诊断 === 隐孢子虫病的免疫学诊断近年发展较快,具有弥补粪检不足的优点,可提高检出率。粪便标本的免疫诊断法采用ELISA技术检测粪便中的卵囊抗原,具有特异性高、敏感性好的优点,适用于对轻度感染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此外,血清标本的免疫诊断尚可检测隐孢子虫特异性抗体。在症状发作的2周内,大多数患者的血清中IgM或IgG滴度升高,一般可持续很长时间,流行区患者IgM持续升高提示反复暴露。 === 病原学诊断 === 肠内感染患者的诊断关键依靠粪便中找到卵囊。粪便(水样或糊状便为好)直接涂片染色,检出卵囊即可确诊。肠外感染的诊断通常需要活检,但胆汁、痰液及支气管灌洗液染色也有一定的帮助。急性患者类便中卵囊数量多,易检出慢性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其粪便标本可先采用浓集技术处理,然后再染色镜检,以提高检出率。常用的检查方法有金胺酚染色法、改良抗酸染色法及金胺-酚改良抗酸联合染色法。此外,采用PCR和DNA探针技术检测隐孢子虫特异DNA的基因检测,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特点检测的底限可降至单个卵囊。 == 隐孢子虫病是怎么回事? == [[File:隐孢子虫卵囊.png|缩略图|右|[http://www.k51.com.cn/QuestDetail/739ebc64-fd0b-4c9c-9f14-068432609328.html 图片来源]]] === 一、病因 === <ref>[https://jbk.39.net/ybzcb/blby/ 隐孢子虫病是怎么回事?]</ref> 隐孢子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生长的寄生原虫,属孢子虫纲,球虫亚纲,真球虫目,艾美球虫亚目,隐孢子虫科,隐孢子虫属。虫体呈球形,直径为2~4μm,其生活史与孢子虫纲的其他原虫相似,包括无性的裂殖生殖、有性生殖及孢子生殖,三者均在同一宿主体内进行。其卵囊呈卵圆形,直径为2~6μm,卵囊壁光滑,成熟的卵囊内有4个新月形子孢子。当其被人或动物吞食后在小肠内脱囊,子孢子从卵囊壁的裂隙中逸出,附着于小肠上皮细胞的微绒毛刷沿,并被封入纳虫空泡内发育为滋养体进行裂殖生殖,先发育为含8个小核的滋养体,然后进一步发育为有8个裂殖子的Ⅰ型裂殖体。裂殖体成熟破裂后,裂殖子再次侵入其他小肠上皮细胞,继续进行Ⅰ型裂殖生殖或者发育为仅含4个裂殖子的Ⅱ型裂殖体。由成熟的Ⅱ型裂殖体释放出的裂殖子则分别发育分化成雌(大)、雄(小)配子体,然后分别产生出雌、雄性配子,最后雌雄性配子结合为合子并发育成卵囊。 卵囊有薄壁与厚壁两种,前者约占20%,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其子孢子逸出后直接侵入新的宿主细胞继续进行裂殖生殖,造成宿主体内的重复感染。厚壁卵囊在宿主体内孢子化,囊壁为双层,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经粪便排出体外即具有感染性。10%甲醛溶液或5%氨水可使之灭活,经65℃ 30min,也可使卵囊的感染力丧失。 目前认为已发现的隐孢子虫至少有6种,人和哺乳动物的隐孢子虫感染几乎都是由微小隐孢子虫所引起,但国内左仰贤等报道,他们曾从一头33天龄的小牛粪便中同时发现微小隐孢子虫及鼠隐孢子虫卵囊。 === 二、发病机制 === 本病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多数人认为可能是由于肠黏膜上皮细胞广泛受损及绒毛萎缩而导致吸收不良的结果。有人推测微小隐孢子虫可能产生肠毒素,他们发现感染微小隐孢子虫的牛犊粪便上清液中具有肠毒素样活性。病程中大量水与电解质的丢失是小肠黏膜受损和肠功能失调所致。此外肠道内双糖酶和其他黏膜酶的丢失与减少,也是引起腹泻的原因之一。有人发现来 源于感染微小隐孢子虫的肠上皮细胞的前列腺素E2具有刺激Cl-主动分泌和抑制中性NaCl吸收的作用。 隐孢子虫在人体和动物体内所引起的病理变化基本相似,病变主要见于小肠和结肠,胃与食管也可被累及。小肠病变部位的绒毛萎缩变短甚至消失,隐窝上皮细胞增生同时隐窝明显加深,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呈短柱状,胞核排列不规则,绒毛上皮层及固有层均可见单核细胞及多核炎性细胞浸润。结肠黏膜的病理变化与小肠相仿。在患者痊愈后,上述病变可以恢复正常。感染延及胆囊时,可引起急性和坏死性胆囊炎,胆囊壁增厚变硬,黏膜面变平并可出现溃疡,镜下可见胆囊壁坏死并伴有多核细胞浸润。在肺部隐孢子虫感染患者的肺组织活检标本中可见到活动性支气管炎及局灶性间质性肺炎等病变。 <ref>[http://www.k51.com.cn/QuestDetail/739ebc64-fd0b-4c9c-9f14-068432609328.html 检查卵囊常用的染色法有]</ref> == 图示隐孢子虫卵囊,检查卵囊常用的染色法有 == # 法瑞氏染色法 # B吉姆萨染色 # C改良抗酸染色法 # D荧光素染色法 # E蕃红-亚甲蓝染色法 《隐孢子虫》相关视频介绍 ==相关视频== <center> {{#ev:youku|XNDUzMjgwMzA2NA}} </center> <center>猫与隐孢子虫病</center> ==相关视频== <center> {{#ev:youku|XNDQ3MjQ2NzM3Mg}} </center> <center>专家解释葱有很多细菌,特别是隐孢子虫</center> ==参考来源== {{reflist}} [[Category:380 动物学总论]][[Category:381 动物形态学]]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隐孢子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