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孢子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目錄
《隱孢子蟲》
隱孢子蟲(Cryptosporidiumn Tyzzer,1907)為體積微小的球蟲類寄生蟲。廣泛存在多種脊椎動物體內,主要為微小隱孢子蟲,引起隱孢子蟲病( cryptosporidiosis),是種以腹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人畜共患原蟲病,被列為世界最常見的6種腹瀉病之列,WHO於1986年將人隱孢子蟲病定為艾滋病懷疑指標之一,隱孢子蟲是重要的機會致病性原蟲。
基本信息
- 拉丁學名:Cryptosporidium parvum
- 界:原生生物界
- 門:頂復門
- 綱:孢子蟲綱
- 亞 綱:球蟲亞綱
- 目:真球蟲目
- 科:隱胞子蟲科
- 屬:隱胞子蟲屬
- 種:小隱孢子蟲
- 分布區域:亞洲,歐洲,美洲
分類
隱孢子蟲於1907年首次在小鼠胃腸黏膜切片中發現,定名為鼠隱孢子蟲(C,muris),1912 年又報道了微小隱孢子蟲,直到1955年才確定此蟲為引起動物腹瀉的重要病原。隱孢子蟲在分類上屬原生動物界頂復門(Apicomplexa)、孢子蟲綱(Sporozoa)、球蟲亞綱(Coccidia)、真球蟲目(Euceidioride)、艾美耳球蟲亞目( Eimeriorina)、隱孢科(Cryptosporididae)、隱孢子蟲屬(Cryptosporidiom),已在哺乳動物、禽類、爬行類和魚類等體內發現了15個有效種,包括安氏隱孢子蟲(C.andersoni),貝氏隱孢子蟲(C.baileyi)、犬隱孢子蟲(C.canis)、貓隱孢子蟲(C.elis)、雞隱孢子蟲(C.galli)、人隱孢子蟲(C.huminis)、火雞隱孢子蟲(C.meleagridis) 、摩氏隱孢子蟲(C.molnari)、小鼠隱孢子蟲(C.muris)、小球隱孢子蟲(C.aroum),魏氏隱孢子蟲(C.urairi),蜥蛇隱孢子蟲(C.saurophilum)、蛇隱孢子蟲(C.serpentis)、豬隱孢子蟲(C.suis)、牛隱孢子蟲(C.bovis)。 [1]
形態
隱孢子蟲生活史有滋養體、裂殖體、配子體、合子和卵囊5個發育階段,其中卵囊是感染階段。卵囊(oocyst)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4~6um,囊壁光滑、無色,成熟卵囊內含4個呈月牙形的子孢子(sporozoitc)和1個殘留體(residual body)。在改良抗酸染色標本中,卵囊為玫瑰紅色,背景為藍綠色,囊內子孢子排列不規則,殘留體為棕色顆粒狀。
致病
本蟲主要寄生於小腸上皮細胞的刷狀緣納蟲空泡內。空腸近端是蟲體寄生數量最多的部位,嚴重者可擴散到整個消化道。亦可寄生在呼吸道、肺臟、扁桃體、胰腺、膽囊和膽管等器官。臨床症狀的嚴重程度與病程長短亦取決於宿主的免疫功能狀況。免疫功能正常宿主的症狀-般較輕,潛伏期一般為3~8天,急性起病,腹瀉為主要症狀,大便呈水樣或糊狀。嚴重感染的幼兒可出現噴射性水樣便,而且糞便的量多。常伴有痙攣性腹痛、腹脹、噁心、嘔吐、食慾減退或厭食、口渴和發熱,少數病人遷延1~2個月或轉為慢性反覆發作。
隱孢子蟲病呈世界性分布。迄今已有74個國家,至少300個地區有報道。各地感染率高低不一,一般發達國家或地區感染率低於發展中國家或地區。在與病人、病牛接觸的人群和在幼兒集中的單位,隱孢子蟲腹瀉暴發流行時有發生。其中,2歲以下的嬰幼兒發病率較高,畜牧地區多於非牧區,旅遊者多於非旅遊者。
生活史
隱孢子蟲生活史簡單,繁殖方式包括無性的裂體增殖和孢子生殖及有性的配子生殖,兩種方式在同一宿主體內完成。卵囊隨宿主糞便排出後即具有感染性,被人和易感動物吞食後,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子孢子逸出,侵入腸上皮細胞,發育為滋養體,經3次核分裂發育為含有8個裂殖子的工型裂殖體。裂殖子釋出後侵入腸上皮細胞發育為第2代滋養體,經2次核分裂發育為Ⅱ型裂殖體。成熟的Ⅱ型裂殖體內含4個裂殖子,此裂殖子釋出後再侵入上皮細胞發育為雌、雄配子體,進一步發育為雌、雄配子,兩者結合後形成合子,合子發育成卵囊。成熟的卵囊含4個裸露的子孢子,卵囊有薄壁和厚壁兩種類型。薄壁卵囊內子孢子逸出後直接侵入腸上皮細胞,進行裂體增殖,形成自體感染;厚壁卵囊(約占80%)在腸上皮細胞或腸腔內經孢子化(形成子孢子),在囊內形成4個子孢子後,隨宿主糞便排出體外。完成整個生活史需5~11天。
隱孢子蟲病
隱孢子蟲病是一種世界性的人畜共患病。它能引起哺乳動物(特別是犢牛和羔羊)的嚴重腹瀉和禽類的劇烈的呼吸道症狀;也能引起人(特別是免疫功能低下者)的嚴重疾病。本病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同時也可給畜牧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臨床表現
動物發病表現
各種動物,尤其是新生或幼齡動物,對隱孢子蟲呈高度易感性,但並非所有感染都引起急性發病。正常機體,常呈自限性或亞臨床感染或無症狀感染,但在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損患者,其可迅速繁殖,使病情惡化,成為死因。犢牛感染時呈暴髮式流行,表現為一種輕度至重度的腹瀉,嚴重時厭食,脫水,死亡。綿羊羔發病常在7~10日齡,甚至4~5日齡的小綿羊羔,病程7d,康復後的蓋羊常復發,病情嚴重者則在發病後2~3d後死亡.發病率為37%~83%,死亡率為2%~40%。禽類主要是雞、鴨,表現症狀為精神沉鬱、張口呼吸,伸頸、胸腹起伏明顯,氣喘、咳嗽、腹瀉、重者飲食慾廢絕,發病後2~3d內死亡。
人的臨床症狀
人隱孢子蟲病的病情與宿主免疫功能有關。免疫功能正常時,主要表現為急性胃腸熒症狀排帶黏液的水樣便,有的伴有明顯腹痛,此外,尚有噁心、嘔吐、低熱及厭食。水瀉1周即可恢復。當免疫功能抑制時,則表現為慢性腹瀉,水瀉難以控制,病程可長達數月,並伴有嘔吐、上腹痙攣、體重減輕等。兒童患者還表現為生長遲緩和發育不良,此類患者從類便持續排出大量卵囊,部分患者可表現為膽囊炎,出現上腹部疼痛、噁心、嘔吐,同時伴有嚴重腸炎。值得注意的是,隱孢子蟲是艾滋病病人合併腸道感染的常見病原體,感染後常常危及患者生命。
實驗診斷
免疫學診斷
隱孢子蟲病的免疫學診斷近年發展較快,具有彌補糞檢不足的優點,可提高檢出率。糞便標本的免疫診斷法採用ELISA技術檢測糞便中的卵囊抗原,具有特異性高、敏感性好的優點,適用於對輕度感染者的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此外,血清標本的免疫診斷尚可檢測隱孢子蟲特異性抗體。在症狀發作的2周內,大多數患者的血清中IgM或IgG滴度升高,一般可持續很長時間,流行區患者IgM持續升高提示反覆暴露。
病原學診斷
腸內感染患者的診斷關鍵依靠糞便中找到卵囊。糞便(水樣或糊狀便為好)直接塗片染色,檢出卵囊即可確診。腸外感染的診斷通常需要活檢,但膽汁、痰液及支氣管灌洗液染色也有一定的幫助。急性患者類便中卵囊數量多,易檢出慢性患者及隱性感染者,其糞便標本可先採用濃集技術處理,然後再染色鏡檢,以提高檢出率。常用的檢查方法有金胺酚染色法、改良抗酸染色法及金胺-酚改良抗酸聯合染色法。此外,採用PCR和DNA探針技術檢測隱孢子蟲特異DNA的基因檢測,具有特異性強.敏感性高的特點檢測的底限可降至單個卵囊。
隱孢子蟲病是怎麼回事?
一、病因
[2] 隱孢子蟲是一種專性細胞內生長的寄生原蟲,屬孢子蟲綱,球蟲亞綱,真球蟲目,艾美球蟲亞目,隱孢子蟲科,隱孢子蟲屬。蟲體呈球形,直徑為2~4μm,其生活史與孢子蟲綱的其他原蟲相似,包括無性的裂殖生殖、有性生殖及孢子生殖,三者均在同一宿主體內進行。其卵囊呈卵圓形,直徑為2~6μm,卵囊壁光滑,成熟的卵囊內有4個新月形子孢子。當其被人或動物吞食後在小腸內脫囊,子孢子從卵囊壁的裂隙中逸出,附着於小腸上皮細胞的微絨毛刷沿,並被封入納蟲空泡內發育為滋養體進行裂殖生殖,先發育為含8個小核的滋養體,然後進一步發育為有8個裂殖子的Ⅰ型裂殖體。裂殖體成熟破裂後,裂殖子再次侵入其他小腸上皮細胞,繼續進行Ⅰ型裂殖生殖或者發育為僅含4個裂殖子的Ⅱ型裂殖體。由成熟的Ⅱ型裂殖體釋放出的裂殖子則分別發育分化成雌(大)、雄(小)配子體,然後分別產生出雌、雄性配子,最後雌雄性配子結合為合子並發育成卵囊。
卵囊有薄壁與厚壁兩種,前者約占20%,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弱,其子孢子逸出後直接侵入新的宿主細胞繼續進行裂殖生殖,造成宿主體內的重複感染。厚壁卵囊在宿主體內孢子化,囊壁為雙層,對外界環境抵抗力強,經糞便排出體外即具有感染性。10%甲醛溶液或5%氨水可使之滅活,經65℃ 30min,也可使卵囊的感染力喪失。
目前認為已發現的隱孢子蟲至少有6種,人和哺乳動物的隱孢子蟲感染幾乎都是由微小隱孢子蟲所引起,但國內左仰賢等報道,他們曾從一頭33天齡的小牛糞便中同時發現微小隱孢子蟲及鼠隱孢子蟲卵囊。
二、發病機制
本病確切的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多數人認為可能是由於腸黏膜上皮細胞廣泛受損及絨毛萎縮而導致吸收不良的結果。有人推測微小隱孢子蟲可能產生腸毒素,他們發現感染微小隱孢子蟲的牛犢糞便上清液中具有腸毒素樣活性。病程中大量水與電解質的丟失是小腸黏膜受損和腸功能失調所致。此外腸道內雙糖酶和其他黏膜酶的丟失與減少,也是引起腹瀉的原因之一。有人發現來
源於感染微小隱孢子蟲的腸上皮細胞的前列腺素E2具有刺激Cl-主動分泌和抑制中性NaCl吸收的作用。
隱孢子蟲在人體和動物體內所引起的病理變化基本相似,病變主要見於小腸和結腸,胃與食管也可被累及。小腸病變部位的絨毛萎縮變短甚至消失,隱窩上皮細胞增生同時隱窩明顯加深,黏膜表面的上皮細胞呈短柱狀,胞核排列不規則,絨毛上皮層及固有層均可見單核細胞及多核炎性細胞浸潤。結腸黏膜的病理變化與小腸相仿。在患者痊癒後,上述病變可以恢復正常。感染延及膽囊時,可引起急性和壞死性膽囊炎,膽囊壁增厚變硬,黏膜面變平並可出現潰瘍,鏡下可見膽囊壁壞死並伴有多核細胞浸潤。在肺部隱孢子蟲感染患者的肺組織活檢標本中可見到活動性支氣管炎及局灶性間質性肺炎等病變。 [3]
圖示隱孢子蟲卵囊,檢查卵囊常用的染色法有
- 法瑞氏染色法
- B吉姆薩染色
- C改良抗酸染色法
- D熒光素染色法
- E蕃紅-亞甲藍染色法
《隐孢子虫》相关视频介绍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