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182.20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一旦行恶,便不能离苦 的原始碼
←
一旦行恶,便不能离苦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若一旦行恶,人便不能离苦.jpg|thumb|350px|right|[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26/4a022e9b057845ac808c6426c3d5e54a_th.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30318391_659299 图片来自搜狐网]]] '''若一旦行恶,人便不能离苦''',喂,喂!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愿意遭遇别人的虐待呢! == 原文 == 从祇园精舍到舍卫城内,往北走,约有一里路程。佛陀和弟子,为托钵天天要走这条路。 今天,佛陀又去舍卫城内托钵回来。在归途中,佛陀看见一群孩子在小河玩得非常高兴。这些纯心无邪的孩童游戏的光景,使佛陀看得炯炯入神,便伫立路边观看。这时候,孩子们在小河抓到一条鱼,开始加以戏谑起来。 「喂,喂!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愿意遭遇别人的虐待呢!」。 听到这句话,孩子们才抬头起来看到佛陀。孩子们对佛陀很面熟。 「是,大德!我们也是不想接受虐待的。」。 孩子们边说边将小鱼悄悄地放回小河里。佛陀流露出和颜悦色的表情,给孩子们开导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这件事,在经典里记成一首偈。 「苦若对你不快,对内对外切勿行恶! 若一旦行恶,人便不能离苦。」。 这个教谕,是佛陀惯用的论法,教人自省而不可害他。这叫做不害(ahimsa之译,不害或不杀生之意)的教谕。 这则故事,只启示佛陀日常生活的一端而已。不过,从这一点,可以发现佛陀有这么一面逗人会笑的地方呢!一提起佛陀,总会想起其为人刻板的性格。其实,佛陀也有如此亲和的一面。认清这一点,对于真正了解佛陀,即有很大的帮助。 == 经典出处 == ◎小部经典·自说经五·四<ref>[https://www.liaotuo.com/fojiaogushi/renwu/167107.html 若一旦行恶,人便不能离苦]</ref> == 佛教信仰 == 信仰佛教的好处,有些虽然信仰他教亦能获得,但毕竟佛教要高超、殊胜多了。 佛教详尽地剖析宇宙人生的问题,目的在使人对人生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一般人对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观]]与[[乐观]]两种。 而佛教的人生观,严格说来,是既不属于悲观,也不属于乐观的,我们可以勉强称它做:‘中观’。 什么叫‘中观’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叹人生,也不浑浑噩噩地虚掷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扫除一切人生的疑惧、苦闷和误解,而正确地认识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哪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死的束缚,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极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在积极方面能够鼓励救人济世。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去劝人戒杀,一个立志学菩萨道的人,自己杀生固是破戒,就是见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盗’、‘说谎’,更要劝人不要偷盗、说谎,苦口婆心的,不厌其烦的劝人改邪归正。 严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违犯五戒在社会上就不能立足,同时为国法所不容,最后只有身系囹圄,饱尝铁窗滋味。而佛教更认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违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将堕入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了。(这三类众生的报应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称为恶道。)我们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够了,人能不杀生,社会上就没有杀人命案;能不偷盗,就没有小偷、强盗;能不邪淫,就不会有男偷女娼,破坏家庭伦理的事;能不妄语也就不会有欺、诈、骗等事;能不饮酒,则身心愉快,头脑清晰,不会因一时糊涂而闯祸。(酒有害身体,早经医学一再证明。)如此,这个社会不是宁静、安乐的社会吗?因此我说佛教有净化社会人心的功用。 佛从不生气,或处罚弟子,在佛教经典中,绝对找不到佛发怒而用洪水、瘟疫来处罚人类的。 佛对弟子一直和颜悦色,谆谆教诲,他真的是‘[[有教无类]]’——不论老、少、贫、富、贵、贱,同时包括宇宙间每一类众生在内。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时机,对不同资质的众生说最好的道理。<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3281fa0102yc7l.html 信仰佛教的好处]</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229 佛教传记]] thumb|350px|right|[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30318391_659299 图片来自搜狐网]]]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一旦行恶,便不能离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