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75.5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三藏法師 的原始碼
←
三藏法師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三藏法師十二.jpg|thumb|right| [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proxy/hDttF46Awh6KjQzbjKZHAFzYrqkw4nQQMp0esjSAiVBUTM-x1Bp9HOByuOca48dekamfSQjk9Jtc1_YoESt6MErL1xg73fVB3A 原圖連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4%B8%89%E8%97%8F%E6%B3%95%E5%B8%AB&tbm=isch&ved=2ahUKEwiEv4ThhoPrAhWMA6YKHe6fAicQ2-cCegQIABAA&oq&gs_lcp=CgNpbWcQARgBMgcIIxDqAhAnMgcIIxDqAhAnMgcIIxDqAhAnMgcIIxDqAhAnMgcIIxDqAhAnMgcIIxDqAhAnMgcIIxDqAhAnMgcIIxDqAhAnMgcIIxDqAhAnMgcIIxDqAhAnUIPkVljA6VZgl_pWaAFwAHgCgAG2AYgB7ASSAQM0LjKYAQCgAQGqAQtnd3Mtd2l6LWltZ7ABCsABAQ&sclient=img&ei=QB4qX4SfNIyHmAXuv4q4Ag&bih=618&biw=1216&rlz=1C1AVFC_enTW864TW864#imgrc=ffuMaIkEu6PCNM&imgdii=lOm5vL8DJru17M「圖片來源 」] ]] '''三藏法師''' 在我們的常態認知裡,說起唐僧、唐三藏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的覺得是說玄奘法師。 但其實,[[三藏]]和[[唐僧]]這樣的稱號其實都不是屬於某一個人。三藏是指佛教中的律藏、經藏和論藏。是結集了佛陀弘法四十五年的教義,以巴利文記錄的佛教經典,是由親耳聽聞佛陀言說的阿羅漢們所結集的。 相傳在佛陀入滅之後,他的弟子們就召開了經濟會議,想著一定得把師父的教義傳下去,所以就由權重者將佛陀的教義誦出,分成律、經、藏,以便傳承。 可是過去一百年之後,有些信徒想要修改其中的教義,所以就召開了會議,但是這樣的想法遭到了更多信徒的反對,所以這次會議不僅引起了教徒們的爭鬥,還使得僧團的分裂。 然後到了公元三世紀,又因為三藏進行了第三次的集結,也是在這次,三藏經典有了固定的內容與形式。但是三藏真正被記錄流傳卻要到第四次結集。 同理,三藏法師其實就是對精通佛教聖典中之經、律、論三藏者的尊稱。又稱三藏比丘、三藏聖師,或略稱三藏。<ref>[https://read01.com/BJzyQDm.html 壹讀- 以後不要說三藏法師就是玄奘了,佛家的三藏是指這些]</ref> ==西遊記故事的唐三藏== [[File:三藏法師十八.jpg|thumb|right| [https://i.ntdtv.com/assets/uploads/2018/05/p8871601a413071226-300x200.jpg 原圖連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7%8E%84%E5%A5%98%E8%A5%BF%E9%81%8A%E8%A8%98%E6%95%85%E4%BA%8B%E7%9A%84%E5%94%90%E4%B8%89%E8%97%8F&tbm=isch&ved=2ahUKEwjx8KWgloPrAhWhJaYKHXoID7QQ2-cCegQIABAA&oq=%E7%8E%84%E5%A5%98%E8%A5%BF%E9%81%8A%E8%A8%98%E6%95%85%E4%BA%8B%E7%9A%84%E5%94%90%E4%B8%89%E8%97%8F&gs_lcp=CgNpbWcQDDoECCMQJzoCCABQ2LgmWJrOJmDZ2yZoAHAAeAGAAYABiAHyB5IBBDExLjKYAQCgAQGqAQtnd3Mtd2l6LWltZ8ABAQ&sclient=img&ei=gC4qX_GwA6HLmAX6kLygCw&bih=569&biw=1216&rlz=1C1AVFC_enTW864TW864#imgrc=vXosQtWrnebYdM 「圖片來源 」] ]] 大家都很熟悉[[西遊記]]的故事。熟悉火眼金睛的[[孫悟空]],憊懶貪吃的[[豬八戒]],老實沉默的[[沙和尚]],以及他們糊塗膽小的師父[[唐僧]]。 西遊記中,西行取經的故事,是真實的。一路上歷經千難萬險,也是真實的。唐僧也確有其人,法號[[玄奘]],又稱[[三藏法師]]。 然而,歷史上真實的[[玄奘]],跟西遊記裡的[[唐僧]],卻有著極大的差別。<ref>[https://religion.moi.gov.tw/Knowledge/Content?ci=2&cid=449 全國宗教資訊網 - 內政部> 宗教知識宗教人物>玄奘]</ref> ==佛教法相唯識宗創始人== [[File:三藏法師十九.jpg|thumb|左| [https://encrypted-tbn0.gstatic.com/images?q=tbn%3AANd9GcRirbrBUbi6Kkq-x75XzDPS_TOKH_tH_oVDPQ&usqp=CAU 原圖連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7%8E%84%E5%A5%98%E6%B3%95%E7%9B%B8%E5%94%AF%E8%AD%98%E5%AE%97%E5%89%B5%E5%A7%8B%E4%BA%BA&tbm=isch&ved=2ahUKEwiwnaHPmIPrAhVRAqYKHauABDwQ2-cCegQIABAA&oq=%E7%8E%84%E5%A5%98%E6%B3%95%E7%9B%B8%E5%94%AF%E8%AD%98%E5%AE%97%E5%89%B5%E5%A7%8B%E4%BA%BA&gs_lcp=CgNpbWcQDDoECCMQJzoCCAA6BAgAEBhQ6LEJWPzFCWCrzwloAHAAeACAAZ0BiAHMBZIBAzkuMZgBAKABAaoBC2d3cy13aXotaW1nwAEB&sclient=img&ei=-zAqX_CzGdGEmAWrgZLgAw&bih=569&biw=1216&rlz=1C1AVFC_enTW864TW864#imgrc=7e2uUoB5xBsG3M 「圖片來源 」] ]] [[玄奘]](602年4月6日-664年3月7日),俗姓陳,名禕,洛州緱氏縣(今河南省偃師市南境)人,師承印度那爛陀寺的戒賢大師,為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之一,被譽為中國四大翻譯家之一,也是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創始人。 由其所口述、弟子[[辯機]]撰文的《大唐西域記》亦成為研究古代印度歷史的重要文獻。 ==出身名門世家== 玄奘出身名門世家,雖然是個富N代,卻絲毫沒有紈絝子弟的習性。 他從小孝順父母,人品出眾,而且聰慧超群,做什麼都十分專注。他在認真讀書,從不虛度光陰,永遠知道自己要什麼,然後一心一意,努力去追求。 可,世事難料,他四歲的時候本已失去了母親,哪知十歲的時候又失去了父親,世家子弟,一夜之間淪為孤兒。 沒有父母庇護的孩子,從此之後,他便跟著二哥在寺院學習。也許是宿有慧根吧,他居然因此對佛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出家意欲何為?== 十三歲時,全國選拔佛學人才,幾百人中只選十四名,而他年紀太小,沒有資格參加,可又實在不想錯過這次機會,就在考場外不斷徘徊。 當時的大理寺卿[[鄭善果]]發現了他,知道了他的願望,就問他:“出家意欲何為?” 年少的他朗聲答道:“意欲遠紹如來,近光遺法。” 從遠的來說,我希望能夠繼承如來的佛法。從近的來講,我希望能把釋迦牟尼傳下來的佛教發揚光大。 鄭善果仔仔細細地打量了他一番,破格收下了他,並且說了一句話:“誦業易成,風骨難得。若度此子,必為釋門偉器。” 經文誦讀很容易,但是,宿植的慧根和風骨卻實在難得。如果剃度這孩子,將來,他必會成為佛門中偉大的人物。 這個鄭善果是以什麼著名的呢?以知士之鑑而知名。也就是說,這個人非常會看相,很會鑑定人才。你到底是不是人才,他看一下你的面相,觀察一下你的氣度,心中就有數了。 事實證明,他是對的。 [[File:三藏法師二十.jpg|thumb|right| [https://encrypted-tbn0.gstatic.com/images?q=tbn%3AANd9GcRirbrBUbi6Kkq-x75XzDPS_TOKH_tH_oVDPQ&usqp=CAUhttps://encrypted-tbn0.gstatic.com/images?q=tbn%3AANd9GcQZmmfdfGko4Ea8YwoqCtTmfLU423ARFYFBqw&usqp=CAU 原圖連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5%A4%A7%E7%90%86%E5%AF%BA%E5%8D%BF%E9%84%AD%E5%96%84%E6%9E%9C&rlz=1C1AVFC_enTW864TW864&sxsrf=ALeKk02SYbFwnrPG82Lc5O2arOFV0D4CDA:1596605754708&source=lnms&tbm=isch&sa=X&ved=2ahUKEwis9ev2q4PrAhWwy4sBHRM4BdAQ_AUoAXoECAsQAw&biw=1216&bih=618&dpr=1.5 「圖片來源 」] ]] ==玄奘出家== 玄奘出家之後,和二哥一起住在淨土寺。淨土寺有很多高僧,對於玄奘來說,是學習的天堂。孜孜不倦,廢寢忘食。 經書,對於別人來說,可能晦澀難懂,要費很大的勁才能弄明白,可對於天資聰穎的玄奘而言,所有的經文過目不忘,讀一遍就能明白其中奧義,因此,玄奘小小年紀,就已經聲名遠揚。 當時正值[[隋煬帝]]末年,天下大亂,白骨遍野,煙火斷絕。玄奘雖然年少,卻很有見識,於是跟二哥商量:“這裡雖然是父母的故鄉,但已經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我們怎麼能夠坐以待斃呢?聽說唐主已經佔領了長安,那裡必然安定,我們不如去那裡吧。” 二哥覺得四弟的話很有道理,於是兩人打了包袱,出發長安。可惜兄弟倆撲了個空,唐朝剛剛建立,正用兵打戰,平定天下,根本顧不上儒釋之道,因此京城沒有開講席,也就听不了課。 玄奘十分遺憾,後來聽說許多大德高僧都去了蜀中,因為那裡豐收安寧。於是,玄奘的心又動了,他對二哥講:“這裡不講佛法,但是光陰不可虛度,我們應當去蜀中求學。” 二哥點頭同意了,兄弟倆又結伴來到了成都。成都高僧大德薈萃,大開講席。玄奘來了這裡,就像掉進蜜罐,歡喜非常。他四處學習,精進不怠,不過兩三年的功夫,就精通了各種佛學經典。<ref>[https://read01.com/8agQjDL.html#.XyonLigzbg8 壹讀 - 玄奘在大慈寺修行只是傳說?玄奘法師究竟是在哪裡出家的?]</ref> 在蜀中,兄弟倆被眾人仰慕,就連當地的長官也對他們十分器重。 ==至北方遊學== [[File:三藏法師一.jpg|thumb|左| [https://m1.aboluowang.com/uploadfile/2018/0910/20180910015407219.jpg 原圖連結] [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910/1171889.html 「圖片來源 」] ]] 在蜀中學滿之後,玄奘又把目光放到了都城長安。那時的國家已經安定了,可是朝廷卻有條例約束,二哥勸他別去惹麻煩,但是玄奘從來沒有放棄這兩個字。在某個清晨,他瞞著二哥,和商人結伴,乘船穿過三峽,沿江而下,去北方遊學。 他到處訪求先輩高僧,探析佛理,因為聰明絕頂,見解獨到,被高僧盛讚為佛門千里駒,從此譽滿京城。可是,玄奘讀過的經書越多,跟隨的老師越多,心中的困惑也就越多。每一個老師對同一個經典的詮釋都有著宏大的差別,令人無所適從。 ==遠遊印度,求教解惑== 長此以往,佛學界是要亂套的。那麼,到底有沒有正確的佛理呢?當然有,那就是《瑜伽師地論》,又名十七地論。不過,它在遙遠的古印度——天竺。於是玄奘決心遠遊印度,求教解惑。 他與志同道合者聯名上表朝廷,請求西行天竺。可是,三次請求,三次被拒。 所有人都退出了,只有玄奘沒有屈服。在某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一心求法的玄奘混在商人隊伍裡,蒙混出關了。 玄奘前腳剛走,官方後腳就發布了通緝令。玄奘到涼州,通緝令便到涼州。玄奘到瓜州,通緝令便到瓜州。緊追不捨。如果遇到困難就逃避,那就不是玄奘了。 ==不到天竺,決不東歸一步== [[File:三藏法師六.png|thumb|左| [https://i1.read01.com/SIG=2sfppf3/3050716c6c5a6f526548.jpg 原圖連結] [https://read01.com/8agQjDL.html#.XyonLigzbg8 「圖片來源 」] ]]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方才取得真經。而玄奘的朝聖之路,何止九九八十一難。 玄奘躲過官府的重重追捕,剛剛離開玉門關,踏上第一片沙漠時,就出現了意外。在一次迷路時,他失手打翻了水囊,賴以生存的清水,一下子流光了。 在沙漠裡,水比金子還要珍貴。沒有水,就只能等待死亡的降臨。求生的本能讓玄奘向東走了一段路,可是很快,信念就佔了上風。他想到自己立下的誓言,不斷地問自己:“今何故來?” 當初發願,如果不到天竺,決不東歸一步。大丈夫一諾千金,如今怎能輕易食言?玄奘一遍又一遍地拷問自己,最後下定決心:寧願向西而死,絕不往東而生!玄奘做出這個選擇,等於把命交給了老天,置生死於度外。 ==上天對勇士的獎賞== [[File:三藏法師九.png|thumb|right| [https://i3.read01.com/SIG=28vilss/3050716c6c5a5a62466b.png 原圖連結] [https://read01.com/8agQjDL.html#.XyonLigzbg8 「圖片來源 劇照」] ]] 大漠茫茫,黃沙漫漫,上不見飛鳥,下不見走獸,一眼望不到邊際,陽光炙熱,燒烤著沙漠,每一寸沙地都是滾燙的。沒有水喝,沒有同伴,連一棵可以遮蔭的樹都沒有。除了心中的信仰,玄奘一無所有。西行是他的全部信念,像一支熊熊燃燒的火炬,點燃他心中的火種,指引著他前進的方向。<ref>[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910/1171889.html 陽光地帶 - 行程五萬里!三藏法師西行的神奇經歷]</ref> 憑著心中執著的信念,極度缺水,處於半昏迷狀態的玄奘,搖搖晃晃地在沙漠裡行走了五天四夜,耗盡最後一絲力氣,昏倒在茫茫大漠裡。 沒有到達天竺,沒有見到[[戒賢法師]],沒有取得真經,他絕不能夠就此瞑目。當玄奘奄奄一息,瀕臨絕境時,後半夜忽然吹來一陣涼風,令昏迷的玄奘清醒過來。而原本已經趴下的老馬,居然也使勁站了起來。這匹識途老馬馱著玄奘一路狂奔,帶他來到一個地方。 玄奘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出現在他面前的,居然是一池塘水,一片草地,他夢寐以求的一切。水草豐美,池水甘甜,一切就像世外桃源。這是上天對勇士最好的獎賞。 ==高昌王跟玄奘結為異姓兄弟== [[File:三藏法師三.jpg|thumb|左| [https://encrypted-tbn0.gstatic.com/images?q=tbn%3AANd9GcQMtlFP_F8k6HdxFOG5gckZeiD2OaTZF-S9HQ&usqp=CAU 原圖連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4%B8%89%E8%97%8F%E6%B3%95%E5%B8%AB&tbm=isch&ved=2ahUKEwiEv4ThhoPrAhWMA6YKHe6fAicQ2-cCegQIABAA&oq&gs_lcp=CgNpbWcQARgBMgcIIxDqAhAnMgcIIxDqAhAnMgcIIxDqAhAnMgcIIxDqAhAnMgcIIxDqAhAnMgcIIxDqAhAnMgcIIxDqAhAnMgcIIxDqAhAnMgcIIxDqAhAnMgcIIxDqAhAnUIPkVljA6VZgl_pWaAFwAHgCgAG2AYgB7ASSAQM0LjKYAQCgAQGqAQtnd3Mtd2l6LWltZ7ABCsABAQ&sclient=img&ei=QB4qX4SfNIyHmAXuv4q4Ag&bih=618&biw=1216&rlz=1C1AVFC_enTW864TW864#imgrc=9ycZmPiZdu1hyM&imgdii=VmrkobhuwovJLM 「圖片來源 」] ]] 玄奘出了莫賀延磧沙漠,不久來到高昌國。到達王城,已是三更時分。令玄奘意想不到的是,深夜的高昌燈火通明,亮如白晝。高昌王領著文武百官,虔誠頂禮,用盛大的禮儀迎接玄奘的到來。 玄奘在高昌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禮遇,但是國王卻別有用心。高昌王是虔誠的佛教徒,把佛教尊為國教,高昌國豐饒富足,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缺個國師。玄奘的到來,正好彌補了這個缺憾。所以,當玄奘準備辭行時,就被高昌王挽留了。請玄奘當高昌國的國師,是高昌王給的第一個誘惑。玄奘二話不說,拒絕了。 把美麗的公主嫁給玄奘,這是高昌王給的第二個誘惑。玄奘二話不說,又拒絕了。高昌王臉色一變,使出了最後的殺手鐧:“要么留下,要么回國,請法師三思。” 玄奘地回答也很乾脆:“君王只能留下貧僧的屍骨,絕對留不住貧僧的心。”他很明白地告訴高昌王,自己捨命西行只為求法,不可半途而廢,請國王諒解。 高昌王想,自己愣是不讓玄奘走,玄奘也沒有辦法。可是很快,宮裡就傳來了玄奘的絕食抗議。 玄奘絕食的第一天,高昌王鼻子裡哼了一聲。玄奘絕食的第四天,宮里傳來玄奘瀕危的消息,高昌王終於按捺不住了,心急火燎地跑到玄奘身邊,看著氣息奄奄的玄奘大驚失色。 這下子,高昌王國師不要了,駙馬不要了,面子也不要了,他只要聖僧好好的,不然,他的罪孽可就難贖了。 不過,國師拜不成,兄弟卻是可以做的。高昌王從此跟玄奘結為異姓兄弟,日日聽玄奘講經,並花整整一個月的時間,為玄奘備下了二十年的路費物資。 黃金百兩,銀錢三萬,一名親信,四位沙彌,隨從二十五人,法衣三十套,另有遮避風沙的面罩、手套和靴襪,以及良駒三十匹,並備綾絹五百匹,果味兩車,二十四封通關文書,獻給沿途各個國王,言辭謙卑,語氣懇切,請求他們能夠像幫助自己一樣,幫助玄奘。 ==凌山是什麼地方?== [[File:三藏法師五.jpg|thumb|right|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02/15ca126d77ad41138bc904cb3ea7b889.jpg 原圖連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4%B8%89%E8%97%8F%E6%B3%95%E5%B8%AB&tbm=isch&ved=2ahUKEwiEv4ThhoPrAhWMA6YKHe6fAicQ2-cCegQIABAA&oq&gs_lcp=CgNpbWcQARgBMgcIIxDqAhAnMgcIIxDqAhAnMgcIIxDqAhAnMgcIIxDqAhAnMgcIIxDqAhAnMgcIIxDqAhAnMgcIIxDqAhAnMgcIIxDqAhAnMgcIIxDqAhAnMgcIIxDqAhAnUIPkVljA6VZgl_pWaAFwAHgCgAG2AYgB7ASSAQM0LjKYAQCgAQGqAQtnd3Mtd2l6LWltZ7ABCsABAQ&sclient=img&ei=QB4qX4SfNIyHmAXuv4q4Ag&bih=618&biw=1216&rlz=1C1AVFC_enTW864TW864#imgrc=9ycZmPiZdu1hyM&imgdii=VmrkobhuwovJLM 「圖片來源 」] ]] 出了高昌國,玄奘經過焉耆,在龜茲等待了兩個月,等到春天冰雪消融,開始向凌山挺進。 [[凌山]]玄奘是這樣描述的:雪峰與天空相連,一眼望不到邊際。散落兩邊的冰塊,有的高百尺,有的廣數丈,蹊徑崎嶇,登涉艱阻<ref>[https://www.xuehua.us/a/5ebb11e686ec4d140fe3a64e 雪花新聞- 佛教記錄片《玄奘之路》第四集《亡命凌山》(共十二集)]</ref> 據史料記載:巍峨的天山深處,聳立著許多終年積雪的冰峰,海拔大都在五六千米以上,那裡空氣稀薄,根本沒有道路可言。 今天已經沒有人知道,玄奘翻越天山的確位置,根據《大唐西域記》的記載,學者們推斷,凌山應該在新疆西部的溫宿縣一帶。巍峨的天山深處,聳立著許多終年積雪的冰峰,海拔大都在五六千米以上,那裡空氣稀薄,根本沒有道路可言。一千三百多年前,玄奘和他的隊伍就跋涉在其中的某個山口。 寒風凜冽,多有暴龍,飛沙走石,遇著喪命。玄奘所說的“暴龍”其實就是雪崩,為了翻越凌山,玄奘的隊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七日之後方始出山,徒侶之中,凍死者十有三四,牛馬逾甚。三十多人的隊伍,將近一半葬身在凌山,其中包括玄奘的兩個徒弟,為了幫助這個大唐的僧人西行,他們永遠地留在了雪山,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名字,只知道他們是玄奘的隨從。 玄奘走了出來,憑著堅定的信念,以及心中永不磨滅的夢想。<ref>[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499065051152599?_wb_client_=1&object_id=1022%3A2309404499065051152599&extparam=lmid--4499065054189601&luicode=10000011&lfid=1076036061974155 头條文章 - 《玄奘之路》:最真實的玄奘法師]</ref> ==弘揚佛法,佛教高僧的使命== [[File:三藏法師十一.jpg|thumb|左| [http://images.china.cn/site1000/20070419/00105cadb81a079146ad01.jpg 原圖連結] [http://big5.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zxxz/2007-04/18/content_8133704.htm 「圖片來源 」] ]] 一路跋涉,玄奘終於來到了中亞最富傳奇色彩的城市——[[撒馬爾罕]]。這個被譽為中亞皇冠的城市,其實和中國有著非常深厚的淵源。 在古代中國,撒馬爾罕被稱為康國。今天,很多康姓的中國人,其祖先就來源於此。康國古城的東門叫中華門。來自長安的絲綢,曾經從這裡進入撒馬爾罕,最終抵達羅馬。這裡盛產勇士,國王英勇豪邁,鄰國都聽從他的命令。武士勇猛剛烈,視死如歸。 一路上都很受歡迎,但在康國卻受到了冷遇。原因是康國不信佛教,他們信奉拜火教。拜火也就算了,當地的教徒,還有一個惡趣味,他們喜歡用火把驅逐異教徒。像趕鴨子一樣,將一切不同的聲音,驅逐出境。不僅如此,全國的佛教徒都被他們用這種暴虐的方式趕走,國家雖有兩個寺院,卻空無一人。<ref>[http://big5.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zxxz/2007-04/18/content_8133704.htm 人民網- 玄奘西行路線圖]</ref> 他們遇上了玄奘。而弘揚佛法,則是佛教高僧的使命。玄奘趁著國王接見的機會,對國王講解佛法,只用一個晚上的時間,就改變了國王的信仰。 國王被打動了,他放棄了拜火教,開始接受齋戒,按照佛教的禮儀生活。情況急轉直下,改變了態度的國王下令,逮捕圍攻玄奘徒弟的拜火教徒,不僅如此,作為懲戒,還要剁掉他們的手。慈悲的玄奘請求國王從輕發落,於是,國王改為驅逐犯人出境。 從此之後,這個國家不再攻擊僧人,寺院又燃起了香火,僧侶開始入住。宗教之間的偏見消除了,佛教在撒馬爾罕重新興起。 ==戒賢法師為玄奘專門開講《瑜伽師地論》== [[File:三藏法師十.jpg|thumb|right| [https://encrypted-tbn0.gstatic.com/images?q=tbn%3AANd9GcR7vY33-m9_xNGFlHMoTBIxDtc5rLgg_qgZPg&usqp=CAU 原圖連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7%8E%84%E5%A5%98%E7%91%9C%E4%BC%BD%E5%B8%AB%E5%9C%B0%E8%AB%96&tbm=isch&ved=2ahUKEwjYgIuQj4PrAhXWEKYKHXmPDbUQ2-cCegQIABAA&oq=%E7%8E%84%E5%A5%98%E7%91%9C%E4%BC%BD%E5%B8%AB%E5%9C%B0%E8%AB%96&gs_lcp=CgNpbWcQDFDsiCZY9JYmYOyiJmgAcAB4AIABR4gBtAGSAQEzmAEAoAEBqgELZ3dzLXdpei1pbWfAAQE&sclient=img&ei=BycqX5hh1qGYBfmetqgL&bih=569&biw=1216&rlz=1C1AVFC_enTW864TW864「圖片來源 」] ]] 玄奘歷經千辛萬苦,九死一生,終於抵達天竺那爛陀寺。在佛教歷史上,那爛陀或許是最負盛名的學術之地。 在那裡,年過百歲的戒賢法師等來了他的關門弟子,玄奘大師見到了夢寐以求的佛學導師。 一百多歲的戒賢法師為玄奘專門開講《瑜伽師地論》。 《瑜伽師地論》是最重要的佛典,一般人不能通曉。戒賢師出名門,是瑜伽學派最權威的學者,為了這個遠道而來的中國學生,一代宗師重開講堂,成為當時盛事。 在那爛陀,玄奘孜孜不倦地學習了整整五年,又四處遊學了三年,成為享譽佛國的高僧。當他想要回國時,一次次不期而至的辯經絆住了他的腳步。 第一個攔住他的是導師戒賢法師。他告訴他,徒弟啊,有個小子出言不遜,攻擊我們瑜伽派,你說該怎麼辦? 古印度的辯經不是學術討論,它是兩個高手之間的生死對決。失敗者要么銷聲匿跡,要么改換門庭。不少失敗者甚至割掉自己的舌頭,或者乾脆結束自己的生命。 這一役,玄奘贏得輕輕鬆松,漂漂亮亮。 對手逃跑了,兩個講壇的學術都歸集到玄奘門下。 瑜伽學派的神聖地位得以重新確立,玄奘的聲名開始流傳。 ==東印度國王召見== 就在他準備動身回國時,一封邀請信來到了那爛陀,東印度的國王要召見玄奘。 那爛陀以玄奘即將回國為由,拒絕了東印度國王的邀請。東印度王傲嬌地告訴那爛陀,如果中國僧人不來,他肯定會將那爛陀踏平。 東印度王的震怒,還不是最糟的。更棘手的是,與此同時,威名顯赫的[[戒日王]]也在召請玄奘。印度兩個最有勢力的國王為了爭奪一個大唐僧人,互不相讓,一場戰爭似乎就要開始。 戒日王兵強馬壯,威震印度,壓力之下,東印度國王最終屈服了。 迫不及待的戒日王連夜與玄奘相見,成千上萬的火炬照亮了恒河,恒河如同白晝,數百面銅鼓在恒河邊敲響,鼓聲震徹天宇,這是戒日王特有的儀仗隊,象徵著他在印度至高無上的權威。 ==規模最大的一次講經辯論會== [[File:三藏法師十四.jpg|thumb|左| [https://i2.kknews.cc/SIG=1el1iqj/52q000678ns1030r8s3.jpg 原圖連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7%8E%84%E5%A5%98+%E8%A6%8F%E6%A8%A1%E6%9C%80%E5%A4%A7%E7%9A%84%E4%B8%80%E6%AC%A1%E8%AC%9B%E7%B6%93%E8%BE%AF%E8%AB%96%E6%9C%83&tbm=isch&ved=2ahUKEwiF37yZkoPrAhWGSJQKHZ6rBJYQ2-cCegQIABAA&oq=%E7%8E%84%E5%A5%98+%E8%A6%8F%E6%A8%A1%E6%9C%80%E5%A4%A7%E7%9A%84%E4%B8%80%E6%AC%A1%E8%AC%9B%E7%B6%93%E8%BE%AF%E8%AB%96%E6%9C%83&gs_lcp=CgNpbWcQDDoECCMQJzoCCAA6BAgAEB46BggAEAUQHlCLnStYqbIrYJ29K2gAcAB4AIABS4gBugOSAQE3mAEAoAEBqgELZ3dzLXdpei1pbWfAAQE&sclient=img&ei=QCoqX4U_hpHRBJ7XkrAJ&bih=569&biw=1216&rlz=1C1AVFC_enTW864TW864#imgrc=gY_rAod2xhMq6M 「圖片來源 」] ]] 與玄奘見面之後,戒日王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召開一個全印度的宗教學術辯論會。 在印度歷史上,這或許是規模最大的一次講經辯論會。 除了戒日王和東印度國王,還有十八位國王到場。僧人三千餘人,印度教以及其它教派的大德兩千餘人。那爛陀也派來了一千多僧人。也就是說,全印度的高僧大德都到了。 根據印度的規矩,辯論是要設定獎懲制度的。 玄奘主動提出,如果有人能夠破解他的觀點,一定斬首相謝。 玄奘登上寶座,開始闡述自己的論點。戒日王派人將玄奘的論點抄寫一份,懸掛在會場門口,等待有識之士來批判。一天的時間過去了,沒有一個人報名挑戰。五天的時間過去了,辯論者仍然沒有出現。 辯論大會整整持續了十八天,各個宗派的高僧大德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挑戰。 大會最後一天,很多人當場皈依。贏得勝利的玄奘獲得了兩個稱號:大乘天和解脫天。 這場充滿了傳奇色彩的辯論大會將玄奘的留學生涯推向了頂峰。<ref>[http://www.how01.com/post_q6evpw2G6PLGA.html 愛經驗 - 玄奘西天取經,在印度大成,被譽為「三藏法師」,聲揚九天!]</ref> 他在異國的土地上,被奉為先知。在佛陀的故鄉,成為智慧的化身。因為他的緣故,大唐的聲譽遠播萬里,就連他腳上的麻鞋,也被信徒供為聖物。 ==佛教終於在大唐開始復蘇== [[File:三藏法師十五.jpg|thumb|right| [https://www.arahant.org/sites/default/files/%E5%A4%A7%E5%94%90%E8%A5%BF%E5%9F%9F%E8%AE%B0.jpg 原圖連結] [https://www.arahant.org/yuan-shi-fo-jiao-li-shi 「圖片來源 」] ]] 公元641年春末,玄奘婉拒了戒日王和東印度王的盛情挽留,放棄了一切榮耀,返回故國。 他始終記得自己的初心——取得真經,傳播故土。身為一個偷渡者,玄奘一直擔心皇帝怪罪,沒想到卻受到了國家熱烈的歡迎。 此時的[[唐太宗]],野心勃勃,開疆擴土,正需要來自西方世界的信息。玄奘的到來,正好解他燃眉之急。唐太宗隆重地接見了玄奘,一談之下,發現玄奘有擔任公卿的才能,做為一個雄才偉略的君主,哪裡會放過這樣的棟樑之才,立刻遊說他還俗,協同自己處理國務,一番話說得十分謙虛:天下事物繁多,各種機要堆積,光靠君主一個人是無法明察秋毫的,所以就連堯舜禹湯都要仰仗群賢的輔佐,更何況我這個見識淺薄,不明事理的君主呢?想請法師位列三公,出謀劃策,不知法師意下如何? 可是玄奘比他更加謙虛:陛下登基以來,國泰民安,這一切都是陛下順承天命,勤政愛民的結果啊,關他人甚麼事呢?況且即使陛下需要人來輔佐,天下賢才太多了,玄奘平庸淺薄,怎麼能夠參與國事呢?弘揚佛法才是我的本願啊,請陛下慈悲,不要奪志。 在這話的中間,玄奘還一一列舉了唐太宗的豐功偉績,樁樁件件,哄得唐太宗十分開心,雖然被拒絕了,卻一點都不以為忤。 ==安詳地離開了人世== [[File:三藏法師十七.jpg|thumb|左| [https://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396210739-CAF8BFA6A31EBD0B49FE78BDC45A9836/0?fmt=jpg&size=37&h=845&w=564&ppv=1 原圖連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7%8E%84%E5%A5%98+%E4%BD%9B%E6%95%99%E7%B5%82%E6%96%BC%E5%9C%A8%E5%A4%A7%E5%94%90%E9%96%8B%E5%A7%8B%E5%BE%A9%E8%98%87&tbm=isch&ved=2ahUKEwjT2NjtlIPrAhUQA6YKHdcNB9EQ2-cCegQIABAA&oq=%E7%8E%84%E5%A5%98+%E4%BD%9B%E6%95%99%E7%B5%82%E6%96%BC%E5%9C%A8%E5%A4%A7%E5%94%90%E9%96%8B%E5%A7%8B%E5%BE%A9%E8%98%87&gs_lcp=CgNpbWcQDDoECCMQJzoCCAA6BAgAEB46BggAEAUQHlCQthZY5NcWYIPmFmgAcAB4AIABYogBtweSAQIxM5gBAKABAaoBC2d3cy13aXotaW1nwAEB&sclient=img&ei=CS0qX5OwHpCGmAXXm5yIDQ&bih=569&biw=1216&rlz=1C1AVFC_enTW864TW864#imgrc=aTeY6YjKmGLgdM 「圖片來源 」] ]] 玄奘不僅機智過人,聰明絕頂,而且辯才無礙,識人無數的唐太宗深知,這樣的人,不論走到哪裡,都是領袖人才。他不僅賜給玄奘價值百金的袈裟,答應為他翻譯的經書做序,還敕封玄奘為佛門領袖。 在玄奘的努力下,在皇帝的支持下,佛教終於在大唐開始復蘇。 玄奘一邊翻譯佛經,一邊給弟子講經傳法,除此之外,晚上還要抽出時間為皇帝寫《大唐西域記》。 夜以繼日地翻譯經卷,在寺院與朝廷之間往來奔波,過度的操勞使玄奘的身體每況愈下。 公元664年二月五日的夜晚,蠟燭燃燒到了盡頭,玄奘安詳地離開了人世,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ref>[http://buddhism.lib.ntu.edu.tw/BDLM/sutra/chi_pdf/sutra20/T50n2053.pdf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CBETA 電子版]</ref> ==空前絕後的唐三藏法師== [[三藏法師]] - 玄奘一生翻譯的佛經,達到了四十七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空前絕後的。 他不僅成為舉世聞名的哲學家、旅行家、翻譯家、佛學大師,還是中外交通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傑出使者。在人類文化交流史上,他是一座難以逾越的豐碑。<ref>[http://www.sanmodi.cn/yingyin/1/2492.html 央視紀錄片:玄奘之路- 三摩地]</ref> 他用一生的時光,證明了信仰的力量。這個信仰,就像一束光,照亮前方,指引他到達理想的彼岸。 ==視頻==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zg1MYjiu-A}} 三藏法师的故事 ==參考資料== [[Category:宗教事件]]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Category:630 中國文化史]] [[Category:780 傳記總論]] [[Category:730 亞洲史地總論]]
返回「
三藏法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