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1.40.17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不见炊烟升起(迟玉红) 的原始碼
←
不见炊烟升起(迟玉红)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不见炊烟升起'''<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7996747/pexels-photo-27996747.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不见炊烟升起》'''是[[中国]]当代作家迟玉红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不见炊烟升起=== 如今一看到炊烟缓缓升起,在诗人的眼里是多么富有诗意,在画家的眼里是一幅多么美的画,而在城里的孩子眼里又是一片怎样的盛景? 我于七十年出生在山区,在记忆中,家家户户都是用土灶做饭。那[[时候]]家里没有钟表,一般是看着太阳所在什么位置,推算是到了什么时辰。而炊烟是代表一天的时钟,只要看到谁家的烟筒里冒烟了,就知道是到了该做饭的时间,在外玩耍的孩子该知道回家吃饭了;在山上劳作的人看到炊烟,[[开始]]收拾好田地里的活,收工下山。到了黄昏,一条条青石板路上的羊群,混杂在劳作的人群中,“咩咩”地叫着,在炊烟里撒了欢地往家跑,家人拿着一根木条,守在大门口,拦截着自家的羊儿归圈。 那时候的黄昏是热闹的,人、牛、羊儿,像赶集一样来来往往地穿梭着。现在这一幕已经不见了,当年的青石板已换成了柏油路,偶尔有几家养山羊的,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只好圈养。前几年我写过一首诗《这个黄昏》,是追忆孩童年代炊烟中的情景:“这个黄昏\青石板冒出了柏油味\我在巷口\等一只晚归的羊儿。” 改革开放后,到了80年代,家里买了一座挂钟,从那时候我知道了时间的精确性。我和哥哥经常早上六点左右就起床推磨子,母亲在茅屋里头上系着围巾,坐在蒲团上摊煎[[玉米]]饼,身后是一堆堆树叶茅草。到了秋冬季节,我和哥哥每逢周末,都是早早地去山上拾柴、割草、用竹篓子抢着收树叶,背回家供母亲摊煎饼用。去晚了树叶就让人家收走了,如果不备好足够的柴火,春冬时节经常没有柴火摊煎饼。到了连阴天的季节里,一听到雨滴声或者打雷声,首先想到的是把柴火垛盖好,要不就没有生火的东西做饭。雨季潮湿,柴火也点不着,我就用嘴吹,被满屋子的烟呛得两眼流泪。我是女孩子,上山种田的活父母不让我干,安排我按时在家里烧水、炒菜。我经常坐在灶火旁,托着腮望着红红的炉火发呆,我想父亲说的那些话:“一个闺女家,不学会摊煎饼,大了就找不到婆家,难不成你成天吃馍馍?”当时在我的印象中,馍馍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我在想如果长大了,去婆婆家每天吃馍馍,该是多么幸福的好生活啊! 后来我上了高中以后,家里[[开始]]用上了液化气,但不经常用,有了客人或者来不及生火才用。1997年我嫁到城区,开始每天用液化气做饭的日子,但是老家里还常用柴火做饭。每次回娘家,我的孩子总是好奇地蹲在炉灶旁,往炉灶里添柴火,然后用烧焦的树枝,把灶王爷的脸上涂上两行黑黑的胡子,把母亲气得大骂。孩子却开心地对她说:“姥姥,我就喜欢烧火,太好玩了。” 山里人勤快能干,到了2000年左右,村里人几乎都去附近的工厂打工,老人到了七八十岁的年纪,还在当地工厂里做山楂饼包装的活,一天能挣五六十元。他们觉得去工厂打工的收入比种地合算,怕耽误挣钱,一般家庭几乎天天用液化气做饭,后来逐渐用上了电器。现在老家哥嫂一年的收入在十万元以上,比我夫妇在城里[[工作]]的收入还高。电饭锅、微波炉、烙饼撑、不锈钢自动烧水壶、电磁炉,用着简单而又方便。我70多岁的父母,现在也会用微波炉等电器烧水做饭。有时候我回家说起以前用柴火炉子煮肉好吃,母亲经常不屑地说:“现在谁还去用柴火炉子啊,用电器多方便,煮粥煮肉按一下智能锅上的键,就不用管了,等时间一到就能吃喝了。还有这智能电饭锅还保温,早上出门前熬上粥,中午回家锅里的粥还是热的。” 如今娘家,以前冒着炊烟的茅屋,已换成了贴着白瓷砖干净而又明亮的厨房。我坐在山上,望着村子里一排排的红瓦房,突然觉得失落落的,那种带着野草、稻禾味的炊烟几乎不见了。偶尔看到一两家院子里冒着炊烟,骤然升起一种惊喜之情,仿佛回到了童年的情境中。“这个[[黄昏]]\压弯的扁担和木车子的吱呀声\还在井底打着旋\一只喜鹊从炊烟里穿过\母亲喊着我的乳名。” 我拿起笔在画板上,画上一片空旷的原野,一座茅房坐落在中间,一缕炊烟从屋顶的烟筒上缓缓升起……<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aspx?userid=70840274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迟玉红,笔名高原,[[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青州市作协副主席,潍坊党性教育基地青州教学区工作者。。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不见炊烟升起(迟玉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