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175.8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东莞荔枝红(石舒清) 的原始碼
←
东莞荔枝红(石舒清)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东莞荔枝红'''<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0727324/pexels-photo-10727324.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东莞荔枝红》'''是[[中国]]当代作家石舒清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东莞荔枝红=== 作为一座拥有2000多年底蕴的[[城市]],东莞有着荔枝生长必不可少的各种条件:雨水、高温、日照和土壤。当这些元素与东莞人的[[勤劳]]相结合后,便碰撞出绝美的[[南国]]佳品——荔枝。 荔枝成为[[东莞]]的城市[[名片]],就像牛肉面之于兰州,茶馆之于成都般,完全属实至名归。每年春季来临后,南风吹送,水汽升腾,馨香溢发,绿色的[[荔枝]]花穂便一串串绽开,释放出阵阵馥郁的香气,引来蜜蜂们嗡嗡舞动。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等到了6月中旬,荔枝熟了!东莞人喜欢呼朋唤友到荔枝园采摘荔枝,在荔枝树下弹琴唱歌、吟诗作画。 在中国,[[荔枝]]向来被视为“果中珍品”。尽管福建和四川也有荔枝,然而岭南才是荔枝真正的家乡。唐朝时期,岭南荔枝的中心产地是广州以西的[[沿海]]地区。到了现在,虽然粤西的荔枝产量很大,但东莞荔枝的品质却一直位居上乘。荔枝虽然味道绝美,但极不易保存。唐朝文人[[李珣]]这样描述荔枝:“一日色变,二日味变。”然而现在,当电子商务与快递业务相结合后,荔枝已进入全球化运输系统。[[往日]]只能出现在宫廷盛宴的奇异果,如今已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寻常物,而且人们吃到的荔枝总是很新鲜。 和好脾气的[[苹果]]、香梨比较,荔枝的性格真是又任性又孤高,但它却依旧能圈粉无数。究其魅力,不外乎一个字:“鲜!”怎样才能吃到最新鲜的荔枝?那只能是站在荔枝树下吃荔枝。荔枝那种缠绵于口舌深处的复杂、暧昧,乃至惊心动魄的味道,只有亲自品尝后才能懂得。“鲜”是荔枝的灵魂,也是荔枝的特点,更是荔枝的短板。因无法长时间保存,荔枝一旦离开枝桠,那种让人魂不守舍的蛊惑味便一点点开始消退。很多北方人无法领略荔枝的魅力,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吃到过新鲜荔枝。唐朝宰相张九龄出生在岭南,曾极力说服自己的北方同僚,让他们相信“荔枝是最好的水果”,却徒劳无功。于是,他便写了篇《荔枝赋》。他不仅称颂荔枝的美味“百果之中,无一可比”“口爽可以忘疾”,还对结出累累果实的荔枝树大加赞赏,称其颜色红艳与生长的炎方之地相得益彰。 岭南之地接近热带,夏季漫长而炎热,荔枝就像大自然赐予的安慰剂,让人们在苦夏中尝到一丝清甜。在东莞吃荔枝,是一件既符合审美又毫不费劲的事:30多个镇区,各个都有大片大片的荔枝园。这便是东莞的特点——既有为世人瞩目的各类工厂,又有保存完整的农田、果园和古村落。事实上,乡村生活在东莞生活中,一直是城市生活的合奏,而非伴奏。东莞有个清朝官员名叫张敬修,他为自己的园子取名为“可园”,人们便称他为“可园主人”。可园的面积并不大,但设计得极为精巧,最终成为“岭南四大名园”之一。在这个园子里,有个地方叫“擎红小榭”——在一棵荔枝树下建起了一座八角凉亭,那是主人专门请客人品尝荔枝的地方,颇具风雅。 <ref>[https://www.pinshiwen.com/wenfu/sanwen/]</ref> ==作者简介== 石舒清,品诗文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东莞荔枝红(石舒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