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荔枝紅(石舒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東莞荔枝紅》是中國當代作家石舒清的散文。
作品欣賞
東莞荔枝紅
作為一座擁有2000多年底蘊的城市,東莞有着荔枝生長必不可少的各種條件:雨水、高溫、日照和土壤。當這些元素與東莞人的勤勞相結合後,便碰撞出絕美的南國佳品——荔枝。
荔枝成為東莞的城市名片,就像牛肉麵之於蘭州,茶館之於成都般,完全屬實至名歸。每年春季來臨後,南風吹送,水汽升騰,馨香溢發,綠色的荔枝花穂便一串串綻開,釋放出陣陣馥郁的香氣,引來蜜蜂們嗡嗡舞動。
盼望着,盼望着,終於等到了6月中旬,荔枝熟了!東莞人喜歡呼朋喚友到荔枝園採摘荔枝,在荔枝樹下彈琴唱歌、吟詩作畫。
在中國,荔枝向來被視為「果中珍品」。儘管福建和四川也有荔枝,然而嶺南才是荔枝真正的家鄉。唐朝時期,嶺南荔枝的中心產地是廣州以西的沿海地區。到了現在,雖然粵西的荔枝產量很大,但東莞荔枝的品質卻一直位居上乘。荔枝雖然味道絕美,但極不易保存。唐朝文人李珣這樣描述荔枝:「一日色變,二日味變。」然而現在,當電子商務與快遞業務相結合後,荔枝已進入全球化運輸系統。往日只能出現在宮廷盛宴的奇異果,如今已成為百姓餐桌上的尋常物,而且人們吃到的荔枝總是很新鮮。
和好脾氣的蘋果、香梨比較,荔枝的性格真是又任性又孤高,但它卻依舊能圈粉無數。究其魅力,不外乎一個字:「鮮!」怎樣才能吃到最新鮮的荔枝?那只能是站在荔枝樹下吃荔枝。荔枝那種纏綿於口舌深處的複雜、曖昧,乃至驚心動魄的味道,只有親自品嘗後才能懂得。「鮮」是荔枝的靈魂,也是荔枝的特點,更是荔枝的短板。因無法長時間保存,荔枝一旦離開枝椏,那種讓人魂不守舍的蠱惑味便一點點開始消退。很多北方人無法領略荔枝的魅力,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吃到過新鮮荔枝。唐朝宰相張九齡出生在嶺南,曾極力說服自己的北方同僚,讓他們相信「荔枝是最好的水果」,卻徒勞無功。於是,他便寫了篇《荔枝賦》。他不僅稱頌荔枝的美味「百果之中,無一可比」「口爽可以忘疾」,還對結出累累果實的荔枝樹大加讚賞,稱其顏色紅艷與生長的炎方之地相得益彰。
嶺南之地接近熱帶,夏季漫長而炎熱,荔枝就像大自然賜予的安慰劑,讓人們在苦夏中嘗到一絲清甜。在東莞吃荔枝,是一件既符合審美又毫不費勁的事:30多個鎮區,各個都有大片大片的荔枝園。這便是東莞的特點——既有為世人矚目的各類工廠,又有保存完整的農田、果園和古村落。事實上,鄉村生活在東莞生活中,一直是城市生活的合奏,而非伴奏。東莞有個清朝官員名叫張敬修,他為自己的園子取名為「可園」,人們便稱他為「可園主人」。可園的面積並不大,但設計得極為精巧,最終成為「嶺南四大名園」之一。在這個園子裡,有個地方叫「擎紅小榭」——在一棵荔枝樹下建起了一座八角涼亭,那是主人專門請客人品嘗荔枝的地方,頗具風雅。
作者簡介
石舒清,品詩文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