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52.14.104.25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中国的经典(张如法) 的原始碼
←
中国的经典(张如法)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中国的经典'''<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9117255/pexels-photo-29117255.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中国的经典》'''是[[中国]]当代作家张如法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中国的经典=== 我在中国的经典中找不出你的名字,我很少看到中国的诗人咏赞你的诗,也很少看到中国的画家描写你的画。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你是随中国文化以俱来的亘古的证人,你不也是以为奇怪吗? 银杏,中国人是忘记了你呀,大家虽然都在吃你的白果,都喜欢吃你的白果,但的确是忘记了你呀。 世间上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但把你忘记得这样普遍,这样久远的例子,从来也不曾有过。 真的啦,陪都不是首善之区吗?但我就很少看见你的影子;为什么遍街都是洋槐,满园都是幽加里树呢? 我是怎样的想念你呀,银杏!我可希望你不要把中国忘记吧。 这事情是有点危险的,我怕你一不高兴,会从中国的地面上隐遁下去。 在中国的领空中会永远听不着你赞美生命的欢歌。 银杏,我真希望呀,希望中国人单为能更多吃你的白果,总有能更加爱慕你的一天。 1942年5月23日 此诗以敏睿的智慧和奔泻的感情熔铸的银珠缀成。作者以歌颂祖国、歌唱真善美为主线,揉合了历史与现实,运用了描述、抒情、议论、想象、比喻、对照等手法,建构了这首象银杏一样“奇珍”的美妙华章。 我们会惊讶诗人的学识如此之渊博;诗篇闪烁着智慧之光,显示出学者的风度。第一段一树三名(银杏、公孙树、白果)的叙述,第二段关于银杏明显特征的论说,第三段对“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进”的考证,都使人深感作者为诗歌开辟了一个新领域——以学识入诗,却不苦涩,反而显得博学,饶有情趣。 我们会赞叹诗人的想象如此丰富、新奇。“你这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的称呼,“日本也有你,但你分明是日本的华侨”的比喻,“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当皓月流空,他们会在你脚下来聚会”的奇想,“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的梦幻,想象力贫乏的人是无论如何写不出来的。 不过,诗人不是为赞美银杏而赞美银杏,他把银杏看成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对待银杏的态度为是不是热爱祖国文化的一种分界。 诗人在“你是真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你美,你真、你善”的总判断下,调动诸多语言艺术手段,来讴歌银杏——五个“多么”,极写银杏的美;两个“多少”,与梧桐、白杨的两种对比,[[熏风]]、[[群鸟]]的两项拟人态度,写活了暑天中银杏的姿态与精神;而从秋到冬,变换着使用想象、反问判断、赞颂等各不相同的语气,则把银杏的高贞[[品格]]突现了出来;[[接着]],三个“但”式句,以辩证的态度形容银杏的真、善、美恰到好处;最后三个似否定,实肯定的反问句归结到银杏的一切都有益于[[人类]]的实质上。面对这样的[[抒情]]描写、抒情议论,谁能不赞美银杏呢? 写诗亦忌平淡,要能继能续,能逆能倒,能回曲顿挫,造成峥嵘飞动之势。但毫不见谿径道路的任何踪迹也不可取,应似草蛇灰线而神化不测。 《银杏》散文诗在前面就有埋伏:“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进”,“你是只有中国才有呀,一般人似乎也并不知道”。到尽情赞美银杏后,诗人笔锋陡转,连珠炮般抒写他的“奇怪”:“奇怪的是[[中国人]]似乎大家都忘记了你,而且忘记得很入远,似乎是从古以来。……” 作为学者诗人的郭沫若,从来好标新立异,好做[[翻案]]文章。但取的是严肃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不是哗众取宠,基如沙丘。看来,我国传统的文化和国民性中,确实是缺少一些什么东西,致使人们把银杏“忘记得这样[[普遍]],这样久远”。 诗人的[[批判]]矛头主要不是指向一般人的,而是对准反动[[统治]]阶级的。“真的啦,陪都不是首善之区吗?但我就很少看见你的影子;为什么遍街都是洋槐,满园都是幽加里树呢?”画龙点睛般地显现出这篇诗歌的现实[[针对性]]。此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时期的1942年,国民党反动派不断掀起反共浪潮。在白色恐怖之中,诗人不能明言,便巧妙地借用陪都重庆遍街满园都是洋种树的[[景象]],揭露了反动统治阶级崇洋媚外、背叛民族的丑恶本质。“首善之区”都是如此,何况其他地方,把银杏“忘记得这样普遍,这样久远“,正是反动[[阶级]]统治的结果。 诗歌到此戛然而止,也[[未尝不可]],但[[毕竟]]缺乏必要的亮色。所以下面诗人充分展露他的浪漫气质,由衷地希望、希望、又希望。他希望银杏“不要把中国忘记”,他更希望中国人“总有能更加爱慕你(银杏)的一天”。这一天的到来,就意味着民族文化精神的回归与发扬。 凡杰出的诗人,其思维习惯与语言风格都是十分独特的。这首诗很典型地表现出诗人、学者、政治家三位一体的歌唱者的风采。 <ref>[https://www.pinshiwen.com/wenfu/sanwen/]</ref> ==作者简介== 张如法,品诗文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中国的经典(张如法)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