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經典(張如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國的經典》是中國當代作家張如法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中國的經典
我在中國的經典中找不出你的名字,我很少看到中國的詩人詠贊你的詩,也很少看到中國的畫家描寫你的畫。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呀,你是隨中國文化以俱來的亘古的證人,你不也是以為奇怪嗎?
銀杏,中國人是忘記了你呀,大家雖然都在吃你的白果,都喜歡吃你的白果,但的確是忘記了你呀。
世間上也盡有不辨菽麥的人,但把你忘記得這樣普遍,這樣久遠的例子,從來也不曾有過。
真的啦,陪都不是首善之區嗎?但我就很少看見你的影子;為什麼遍街都是洋槐,滿園都是幽加里樹呢?
我是怎樣的想念你呀,銀杏!我可希望你不要把中國忘記吧。
這事情是有點危險的,我怕你一不高興,會從中國的地面上隱遁下去。
在中國的領空中會永遠聽不着你讚美生命的歡歌。
銀杏,我真希望呀,希望中國人單為能更多吃你的白果,總有能更加愛慕你的一天。
1942年5月23日
此詩以敏睿的智慧和奔瀉的感情熔鑄的銀珠綴成。作者以歌頌祖國、歌唱真善美為主線,揉合了歷史與現實,運用了描述、抒情、議論、想象、比喻、對照等手法,建構了這首象銀杏一樣「奇珍」的美妙華章。
我們會驚訝詩人的學識如此之淵博;詩篇閃爍着智慧之光,顯示出學者的風度。第一段一樹三名(銀杏、公孫樹、白果)的敘述,第二段關於銀杏明顯特徵的論說,第三段對「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進」的考證,都使人深感作者為詩歌開闢了一個新領域——以學識入詩,卻不苦澀,反而顯得博學,饒有情趣。
我們會讚嘆詩人的想象如此豐富、新奇。「你這中國人文的有生命的紀念塔」的稱呼,「日本也有你,但你分明是日本的華僑」的比喻,「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當皓月流空,他們會在你腳下來聚會」的奇想,「秋天到來,蝴蝶已經死了的時候,你的碧葉要翻成金黃,而且又會飛出滿園的蝴蝶」的夢幻,想象力貧乏的人是無論如何寫不出來的。
不過,詩人不是為讚美銀杏而讚美銀杏,他把銀杏看成是一種民族精神的象徵,對待銀杏的態度為是不是熱愛祖國文化的一種分界。
詩人在「你是真應該稱為中國的國樹」、「你美,你真、你善」的總判斷下,調動諸多語言藝術手段,來謳歌銀杏——五個「多麼」,極寫銀杏的美;兩個「多少」,與梧桐、白楊的兩種對比,薰風、群鳥的兩項擬人態度,寫活了暑天中銀杏的姿態與精神;而從秋到冬,變換着使用想象、反問判斷、讚頌等各不相同的語氣,則把銀杏的高貞品格突現了出來;接着,三個「但」式句,以辯證的態度形容銀杏的真、善、美恰到好處;最後三個似否定,實肯定的反問句歸結到銀杏的一切都有益於人類的實質上。面對這樣的抒情描寫、抒情議論,誰能不讚美銀杏呢?
寫詩亦忌平淡,要能繼能續,能逆能倒,能回曲頓挫,造成崢嶸飛動之勢。但毫不見谿徑道路的任何蹤跡也不可取,應似草蛇灰線而神化不測。
《銀杏》散文詩在前面就有埋伏:「但一般人並不知道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進」,「你是只有中國才有呀,一般人似乎也並不知道」。到盡情讚美銀杏後,詩人筆鋒陡轉,連珠炮般抒寫他的「奇怪」:「奇怪的是中國人似乎大家都忘記了你,而且忘記得很入遠,似乎是從古以來。……」
作為學者詩人的郭沫若,從來好標新立異,好做翻案文章。但取的是嚴肅的態度,科學的方法,不是譁眾取寵,基如沙丘。看來,我國傳統的文化和國民性中,確實是缺少一些什麼東西,致使人們把銀杏「忘記得這樣普遍,這樣久遠」。
詩人的批判矛頭主要不是指向一般人的,而是對準反動統治階級的。「真的啦,陪都不是首善之區嗎?但我就很少看見你的影子;為什麼遍街都是洋槐,滿園都是幽加里樹呢?」畫龍點睛般地顯現出這篇詩歌的現實針對性。此詩寫於抗日戰爭最艱苦時期的1942年,國民黨反動派不斷掀起反共浪潮。在白色恐怖之中,詩人不能明言,便巧妙地借用陪都重慶遍街滿園都是洋種樹的景象,揭露了反動統治階級崇洋媚外、背叛民族的醜惡本質。「首善之區」都是如此,何況其他地方,把銀杏「忘記得這樣普遍,這樣久遠「,正是反動階級統治的結果。
詩歌到此戛然而止,也未嘗不可,但畢竟缺乏必要的亮色。所以下面詩人充分展露他的浪漫氣質,由衷地希望、希望、又希望。他希望銀杏「不要把中國忘記」,他更希望中國人「總有能更加愛慕你(銀杏)的一天」。這一天的到來,就意味着民族文化精神的回歸與發揚。
凡傑出的詩人,其思維習慣與語言風格都是十分獨特的。這首詩很典型地表現出詩人、學者、政治家三位一體的歌唱者的風采。
作者簡介
張如法,品詩文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