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7.55.2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乡村野趣(翁衡临) 的原始碼
←
乡村野趣(翁衡临)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乡村野趣'''<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8898232/pexels-photo-28898232.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乡村野趣》'''是[[中国]]当代作家翁衡临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乡村野趣=== 无论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还是“最美人间四月天”,都说明此时正是春[[雨]]柔美、花开艳丽的好季节。趁着春风暖阳,我踏上了回乡的旅途,不知道家乡的春天,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由于连日来阴雨绵绵,回到家乡,率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田田的春水。[[家乡]]乃江南水乡,雨水充沛,栽早稻的水不需要从水库里排放,天然降水完全可以满足需要。如果沉静一个晚上,水丝毫没被搅浑,一块水田看似一面镜子,不仅可以照见自己的模样,还可以照见周围的桃柳等花草树木,让水面仿佛又像一幅风景画。我看得入神,不得不停下脚步,细细观赏起来。 因为盛春已至,本以为在水田里能看到蝌蚪的身影,可我找了半天,一尾蝌蚪也没有见着。我问父亲,难道田里没有蝌蚪吗?父亲说,还没到时间呢,要不然怎么听不到蛙鸣呢?蝌蚪没见到,却见到很多鸭子在水田里觅食。没有蝌蚪,也几乎没有鱼,鸭子在水里找什么吃呢?我想,找什么吃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在温热的水田里自由地嬉戏。看到鸭子在追逐嬉戏,让我联想起很多乡村野趣。正因为有那么多[[乡村]]野趣,才让我度过了一个天真快乐的童年。 儿时特别喜欢春天,春天意味着可以不用穿鞋,可以在泥水里自由地玩耍,像一只鸭子一样。鸭子在水田里找蝌蚪吃,我也在水田里找蝌蚪。鸭子在外面吃饱了,回到家还可以吃到我为它们准备的美食。那些年,水田里不仅有蝌蚪,还有很多小鱼。得到解放的鸭子,从一块田跑到另一块田,寻找着自己的猎物。而我,不仅在水田里捞蝌蚪和小鱼,还到池塘、沟渠里去捞。捞到大点的鱼,舍不得给鸭子吃,则油煎或烧炖后给家人吃,不啻是一顿美味。即便没有鱼吃,追着鸭子在田塘里跑,也觉得很快乐。 再往后些,四处可以听到蛙鸣,捕捉青蛙便成了我的一大[[乐趣]]。那时候年幼,不[[知道]]青蛙是益虫,只知道青椒炒蛙肉香嫩得很。于是,轻轻地走在田埂上或草丛里,看准一只蹲伏在前面的青蛙,张开掌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上去,牢牢地捏住青蛙的腹背,青蛙则怎么也逃脱不了。有时候也会去钓青蛙,而钓青蛙的诱饵是更小的青蛙肉。现在想想,用同类的肉诱钓同类,难免有些残忍,只怪自己当时懵懂无知,都是有样没样学着同伴的样做的傻事。有时也会在晚上捕捉青蛙。青蛙似乎怕光,当用手电筒照着青蛙的双眼时,青蛙居然蹲在原地一动不动,用网轻轻一罩便捉住了。 春天的野趣有很多,不管是掰竹笋还是捡蘑菇,都是既充满乐趣又可以美餐一顿的乡村活动。清明前后,春笋一根根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一眼望去煞是可爱。有的轻轻一掰便能掰断,有的因为根深蒂固,需要借助锄头才能铲断。这次回家,便有几根竹笋长到自家的花生地,被父亲挖回了家。我带到扬州后,留下一根自己吃,其它的送给了亲友,都说香嫩得很。好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和大家一起分享的还有父亲菜园里的萝卜、香菜等。 蘑菇似乎生长得晚些。从小听大人说,越是潮湿郁热的[[天气]],越容易长蘑菇。尤其下太阳雨的时候,是蘑菇生长的最佳季节。如果下了一场太阳雨,第二天一早便可能冒出无数只蘑菇。所以要想捡到更多的蘑菇,必须起得早才行。村里的山坡树木稀疏,又没有竹林,能捡到的蘑菇少之又少。两三里外的姑妈家,竹林茂密,树木葱茏,每逢雨后总会长出很多蘑菇。经常看见表妹提着一篮子五颜六色的蘑菇送到爷爷奶奶家,每次来的时候,她都不忘送我家一些,所以从小没有少吃表妹送来的新鲜蘑菇。写到此,口水都禁不住要流出来,因为实在太娇嫩、太鲜香。 春天里野菜固然少不了。有一种野菜长得很像韭菜,我们有时称它为野韭菜,有时叫它“小蒜”。长得其实不像大蒜,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叫小蒜,但我知道比大蒜好吃,毕竟多了几分野味。还有一种野菜长在稻田里,习惯称之为“黄秆菜”,可能是因为长得瘦高色黄的缘故吧。无论是新鲜时炒了吃,还是腌在大缸后炒了吃,都有一种独特的野香味,且很有嚼劲。野菜当然不只这两种,其它的吃得比较少而已。 对于野味,也不只有植物,还有动物。常见的小型野外动物,主要有野兔和野鸡。野兔多为灰色,个头不大,有的老鼠都可以长到那么大。那时家里有一条黑狗,喜欢跟着去山林里玩。如果看见野兔子,它会撒腿猛追过去,有时胜利而归,有时一无所获。野鸡更是难捉,如果不借助工具,赤手空拳根本捉不到,除非正好受了伤。家乡菜偏辣,无论是野兔还是野鸡,放些辣椒红烧了吃,真是鲜美极了,久久不忘其味。 夏天来临,天气由暖变热,可以玩的野趣更多。与泥水打交道,便是其中的一大乐趣。其实不只是[[夏天]],从春天[[开始]],我便经常活跃在泥水里。春天在水田里捉蝌蚪、追青蛙、捞鱼虾,都是与泥水打交道。夏天则可以跳到池塘里游泳,玩乐的同时,还可以在池岸边的泥水里摸到鲫鱼、泥鳅、黄鳝等鱼虾。当然,对于游泳,我最喜欢到二郎水库,那里不仅面积大、水清澈,周围风景也好,还可以扯到花生吃。对于捉鱼,更喜欢到大溪、小溪,村南的那两条溪流总有捉不完的鱼。也许是因为水流不止的缘故,即便用“茶菇”几乎将溪水里的大小鱼虾全部药死,过不了多久又会冒出来。 溪流里不仅有鱼,还有柔软的细沙。出生在内陆地区,从小没有看过[[大海]]的我,不知道真正的海滩是什么样,我便把溪岸边的细沙当作海滩,打着赤脚在上面奔跑,留下或深或浅的脚印,也留下儿时的乐趣。有时也会在沙面上写字,或写自己的名字,或写一些名言警句,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 夏天水肥草美,正是放牛的好季节。我[[喜欢]]骑在水牛背上,跨过一个个山坡,趟过一条条沟渠,甚至游过一两百米宽的水库。打湿了衣裤也不要紧,拧干水直接穿在身上,站在太阳下晒一晒便干了。把绳子缠在牛脖子上,让牛自由地觅草吃,而我则在山地上找吃的。如果是暮春初夏,可以在山茶树上找到“茶饼”吃,厚嫩的茶饼有着淡淡的青甜味,是难得的野食。草地上有一种野果子,名叫地菍,是山地里最常见的野食。紫黑色的地菍,每次都吃得满嘴生香,舌头也常被染成紫黑色。看着彼此染色的口舌,我们总是笑得前仰后翻。端午节前后,蛇莓长满山坡田埂,那是一种更加香甜的野果子,简直甜到了心底。春夏季节,野果子漫山遍野,乃乡村的一大野趣,丰富了每个少儿的胃。 秋天,对于大人是丰收的季节,对于小孩则是捡拾的季节。我跟在母亲身后捡拾遗漏的稻穗,或者扛着锄头,到扯过花生的地里,锄挖遗留的花生。半天下来,也许可以捡到三四斤稻穗,或者两三斤花生。既得到玩耍,又为大人做了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减轻了一点家庭负担,可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在秋收的稻田里,甚至可以挖到河蚌。当看到泥地上露出椭圆形的裂缝时,往往里面就藏着一只河蚌,用镰刀轻轻一钩,便可以钩出来。即便没有河蚌可挖,踩在有些凉意的泥巴里,看看有没有泥鳅可捉,也是一种生活的乐趣。 冬天最大的乐趣当然是玩雪,堆雪人,打雪仗,在雪地里疯玩,再寒冷的天气也不觉得冷。如果持续下雪,期间又出过太阳,则可以在屋檐下看到冰凌。长长的冰凌可以当枪,也可以当剑,举在手里互相拼杀,也是其乐无穷。渴了饿了,直接把冰凌当冰棒吃,虽然少了甜味,可也吃得像模像样。味道已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冰雪里的玩乐过程。 乡村野趣何其多,即使那些常玩的游戏不算在内,也是数不胜数。乡村的孩子少有人管,因为大人实在太忙,根本无暇顾及,只好自己想尽一切办法找乐趣。时隔多年,那些乡村野趣依然历历在目。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正因为有那么多乡村野趣,才让我的童年过得那般无忧无虑、幸福快乐。 乡村之声 虽然在城市待了二十年,习惯了城市的各种声音,可我依然喜欢乡村的声音。乡村之声听起来更纯净、更动听、更亲切。无论是清晨传来的第一声鸡鸣,还是母亲吹灭煤油灯的声音,都是那样的悦耳。 凌晨五六点钟,不知哪一只公鸡起了个头,唱响了报晓的第一声。那一声长长的鸣叫,如同吹响了战斗的号角。紧接着,加入报晓队伍的公鸡越来越多,一声紧过一声,一声高过一声,一声长过一声。自发组织的合唱团,用嘹亮的歌声把村民唱醒,把黎明带给大家。 鸟儿也不甘示弱。一阵阵的鸟鸣,从窗边传来,组成了鸟儿大合唱。有了鸟鸣,鸡鸣好似自惭形秽,渐渐没了声息。你推开门,惊起一群燕子或其它鸟儿从屋檐下飞走。不远处的树上,看见鸟儿矫健的身影,从一根枝叶跳到另一根枝叶,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场地上,小路边,草地里,鸟儿边寻找着吃食,边叽叽喳喳地叫着,唯恐大家忽视了它们的存在。吃过早饭,我背起书包,在妈妈越来越远的叮嘱声中,吹着口哨向[[学校]]蹦蹦跳跳地跑去。 村子里变得热闹起来。少有比较懒散的人,鸡鸣和鸟鸣都没能把他唱醒,最后被家人迟迟叫醒。伸个懒腰,发出一声长长的唉声,才开始刷牙洗脸吃早饭。大人被催着下地劳动,小孩则被催着去上学。不管成绩好坏,不管喜不喜欢学,上学也算是一个好去处。不然还得有大人看着,大人都很忙,哪有时间看着那些调皮的小孩。 出去早的人,已经忙了一阵子,开始回家吃早饭。起床晚的人,以及在家忙着做饭或其它家务活的人,则吃过早饭才出去干活。于是村前屋后、巷道门前,便可以听到各种嘈杂的声音,看到来来往往的人畜。小牛跟在母牛后面,发出“咩咩”的叫声,仿佛在喊妈妈你在哪里。母牛则“哞哞”叫,仿佛告诉小牛我在这里,快到身边来喝奶。如果走散了也不要紧,母牛和小牛熟悉彼此的声音,小牛听到母牛的回应声,会立即寻声跑过来与母牛亲近。我想,牲畜应该和人一样,找到妈妈后一定会感到很幸福,而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身边,也一定会感到很欣慰。 天气炎热的日子,因为阳光太过毒辣,村民也会午休一会,到下午两三点钟以后才出门。如果不想在家吹那种电风扇生出的热风,便可以躺在村巷的青石板上休息。青石板不仅自身清凉,巷道里吹过的穿堂风也比电风扇吹出来的风凉快。自然风不仅凉快,而且节能又环保。虽然也能听到“呼呼”的风声,却比电风扇发出的声音小而动听,像轻轻吹出的口哨,又像温柔的催眠曲,让人很快进入梦乡。即便有人从身边经过,也能没有丝毫的察觉。午睡时,坐在草席上聊聊家常,也会很惬意。 田地里,到处是村民忙碌的身影。可以听见镰刀发出的“沙沙”声,那是水稻被切割的声音;可以听见鞭牛声和吆喝声,那是男人在耕田;可以听见急切的催促声,那是女人在你追我赶地插秧。高空上,听到一阵大雁飞过的声音,抬起头,时而看见排成“一”字形,时而看见排成“人”字形。此时,最好听的[[声音]],莫过于布谷鸟的声音。虽然那声音像极了“插秧腰痛”四个字,似乎有点看热闹的意思,但村民更愿意认为那是对[[劳动]]的一种鼓励。劳动固然很辛苦,插秧必然会引起腰痛,可那动听的叫声,让人听了舒服,精神大振。 太阳正在下山,红彤彤的晚霞照亮了半边天。偶尔可以听到几声乌鸦的叫声,让人不寒而栗。在家乡,乌鸦是一种不吉利的鸟,村民很不愿意听到它有些凄凉的叫声。每当妈妈听到家门口有乌鸦在叫,总会第一时间把它赶走,而且嘴里念念有词。她是在把邪气赶走,把吉祥唤来。 鸡鸭鹅等禽畜,已然感受到夜幕正在降临,便发出独有的声音,寻找着自己的窝圈。鸡有夜盲症,夜晚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会最先回笼。母鸡在某个特殊时刻的叫声,总会令家人高兴。如听到母鸡“咯咯咯”地叫,便是告知天下它下蛋了。狗看见主人回家,会紧跟其后,并不停地发出“汪汪汪”的叫声,表示对主人的欢迎。 与早上出门劳作时一样,村路上,巷道里,家门口,到处可以听到人说话的声音,牛叫的声音,人和牛的走路声,农具碰撞的声音,各种声音混合在一起,组成了黄昏交响曲,也可以叫回家欢乐曲。大家白天出门的时间不一致,黄昏回家的时间差不多,所以回家的场面更壮观,响动也更大。 辛苦了一天,回家多好,可以饱饱地吃一顿,可以美美地睡一觉,第二天又可以精神抖擞地参加劳动,哪个人心里不是美滋滋的呢?回家的脚步也快了,说话的语调也高了,有的人大声说话不过瘾,干脆放声唱起来。把一天的疲劳唱掉,把美好的生活唱响。 乡村的声音不仅来自村里,有时也会来自外乡人。偶尔出现的乞讨声可以不提,出现最多的当属卖货郎的叫卖声。极具吸引力的叫卖声,最容易引来一群孩子。孩子们喜欢听拨浪鼓的声音,预示着可以换糖吃,或者买自己喜欢的红头绳之类的小玩意。换到或买到东西的孩子固然很高兴,在一边开心地玩起来。没有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的孩子,要么哭哭啼啼,要么在一旁生闷气不说话。每次卖货郎到来,村子里就可以[[热闹]]一阵。不仅小孩喜欢,大人也喜欢。大人没时间赶集,有时也能从卖货郎那里买到急需的东西。后来连包子馒头、豆腐豆芽等也有卖,买的人也就多了。 如果是下雨天,听听雨声也不错。母亲永远闲不住,她要么纳鞋底鞋垫,要么打毛衣。不仅手里闲不住,嘴里也闲不住。她要么唱歌给我们听,要么讲她的身世故事或生活哲理。我和弟弟静静地看着,静静地听着。客厅靠南墙的正中,有一口大约两平米的天井。哗哗的雨声从天而降,落入相同大小的窨井,再从窨井的地漏流走。下得大、下得急时,雨水会溅到窨井周围的地面,妈妈只好躲得远些,防止毛衣之类的东西被淋湿。我和弟弟则不怕,喜欢在水边玩,也喜欢听有节律的雨声,仿佛是一首激情澎湃的歌。 下雨天不能出外干活,有时也会写写作业,读读书。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却只顾在风雨声里读书,家事有妈妈操劳,国事天下事我们无力顾及。妈妈虽然只有高小文化,可她崇尚知识,鼓励我们多读书。她说,只要我们想读,她砸锅卖铁也要供我们。妈妈听到我们的读书声会很欣慰,像我们听她讲生活哲理一样,她也会静静地听我们读书。周末的早晨或者寒暑假,也能听到我们的读书声。读书声也是乡村的一道风景,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欣赏,但崇尚知识的人都喜欢。 各种乡村的声音我们都熟悉,因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天都发生在自己身边。可有一种声音显得有些神秘,也让人充满遐想,那就是飞机的轰鸣声。时不时地会听到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最后消失在远空的飞机声。每当此时,我不仅竖起耳朵听,而且用手遮住刺眼的阳光抬头往上看,寻找飞机的踪影。能看见的时间很短,能听见的时间相对长。喜欢听飞机的轰鸣声,总想着飞机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总想着什么[[时候]]也能坐上飞机。 听到的声音基本上都喜欢,唯独不[[喜欢]]雷电的[[声音]],总是充满恐惧和死亡。弟弟尤其害怕,每当听到“噼啪”“咣当”的雷电声,他便吓得“哇哇”大哭。我便用手捂住他的耳朵,给他安慰和鼓励。 在众多的乡村声音中,当然最喜欢听妈妈的声音。每当妈妈做好饭,总会站在门前或村口,大声地喊我们吃饭。听到妈妈喊我们的名字,喊我们回家吃饭,总感到很亲切。有家可回是一种幸福,回家有现成的饭吃是一种幸福,于是我们应声往家跑。 如今离开乡村多年,许多声音很难再听见,甚至再也听不见。但我不会忘记此起彼伏的蛙鸣,不会忘记知鸟在树梢的叫唱,也不会忘记各种劳动的声音,那是一种丰收的声音,更不会忘记妈妈的叮咛。乡村看起来离我越来越远,其实是我把它放进了心里。乡村之声永远响彻在我心,让我永远忘不了乡思。<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aspx?userid=70840274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翁衡临,祖籍[[江西]],现居江苏扬州。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百姓文学专栏作家。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乡村野趣(翁衡临)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