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53.9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二人台 的原始碼
←
二人台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二人台.jpg|350px|缩略图|右|<big>二人台</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112/1740ed342a3844ef9074e605d18b50b7.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16275613_348977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二人台''',又名二人班、打玩意儿,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因使用晋语表演,其流行地区主要是[[山西省]]、河套地区及其周边晋语使用地区。 ==历史== 二人台起源于山西,成长于[[内蒙古]],流行于山西北部、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河北[[张家口]]地区等四省区,在[[宁夏]]部分地区也有表演。 [[清朝]]后期,山西北部的农民为了逃荒西出塞外,远赴内蒙古中西部乃至更遥远的地区垦荒、挖煤、拉[[骆驼]]、做小生意。这种行为被称为“走西口”<ref>[http://news.sina.com.cn/s/2004-05-10/15242496899s.shtml 走西口的酸甜苦辣化作“二人台”的醉人调调],新浪网,2004-05-10</ref>。这些人把山西的秧歌、高跷、旱船、道情、打坐腔、转火龙等民间艺术形式带到塞外,加上内蒙古民歌的音乐和戏剧的化妆,形成了二人台这个艺术形式。也有说法认为二人台源自宋代初年的“舞鞭”,源自清康熙年间流入张家口地区的垦荒移民带来的[[民歌]],或者明朝末年就已经形成于内蒙古土默川地区。 [[民国]]初年,[[蒙古族]]民间艺人荣双羊改变“丝弦坐腔”形式,开始分角色化妆演唱,把二人台艺术带进了[[河套地区]]。1931年后,计子玉、樊六的二人台小班在河套地区表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巴彦淖尔市|巴彦淖尔盟]]地区共有二人台职业小班20至30个。 和源于山西[[忻州市]]河曲县流行于[[呼和浩特]]以西的“西路二人台”交相辉映的是源于河北张家口地区[[尚义县]],以[[康保县]]、张北县等地为流传中心的“东路二人台”,又称“坝上二人台”、“张家口二人台”、“河北二人台”。东路二人台唱念用张家口及坝上地区方言,平声不分阴阳,有入声字,这是与西路二人台的重要区别。 ==艺术特点== 二人台故名思意,就是两个人一台戏,表演以两个人说唱为主,有一生一旦、一丑一旦、两小旦等,但都是两个人出场。内容多为[[喜剧]]。 二人台使用的语言是晋语。有些戏如《什可拉奔花》、《海莲花》等采用蒙汉两种语言演唱<ref>[http://nmgzge.wenming.cn/yxzgr/zgrms/201506/t20150612_1782740.html 二人台],准格尔资讯网,2015-06-12</ref>。 二人台[[服装]]和化妆仿效[[晋剧]],道具包括长绸、[[扇]]子、手帕、霸王鞭等。二人台伴奏乐器有笛子、[[扬琴]]、四胡、“四块瓦”(两对竹板)等。 ==现状== 二人台和众多[[民间艺术]]形式一样,在当代日益失去影响力。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北当地的政府试图对二人台进行扶植。 2004年5月四省联合举办了“二人台”大赛。同年四省拍摄了12集大型电视文化纪实片《魂牵梦绕二人台》。 ==传统曲目== 二人台的传统曲目中有不少以“打”字开头的曲目,故而得名“打玩意儿”。二人台的传统剧目有200多个。 *《[[走西口]]》 *《打金钱》 *《打樱桃》 *《打后套》 *《[[五哥放羊]]》 *《珍珠倒卷帘》 *《打连城》 1949年之后,有大量新曲目出现,但传统曲目仍然占据主要市场。 ==视频== ===<center> 二人台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二人台《走西口》 </center> <center>{{#iDisplay:o0733a95dz7|560|390|qq}}</center> <center> 二人台《赶毛驴进城》</center> <center>{{#iDisplay:l30158le1z9|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80 戲劇總論]]
返回「
二人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