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8.145.5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傷齒龍屬 的原始碼
←
傷齒龍屬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傷齒龍屬'''<br><img src="https://www.nhm.ac.uk/resources/nature-online/life/dinosaurs/dinosaur-directory/images/reconstruction/small/troo.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nhm.ac.uk/discover/dino-directory/troodon.html 圖片來自nhm]</small> |} '''傷齒龍屬'''([[屬]]名:''Troodon'')又名'''鋸齒龍''',是種體型相當小、類似[[鳥類]]的[[恐龍]],生存於晚[[白堊紀]],約75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傷齒龍的化石是在1855年發現,是[[北美洲]]最早發現的恐龍之一。 傷齒龍的屬名''Troodon''在[[希臘文]]意為「具傷害性的牙齒」,指的是牠們的鋸齒狀牙齒;其牙齒邊緣的鋸齒非常尖。從牙齒非常類似[[草食性]][[爬行動物]]顯示,傷齒龍可能是[[雜食性]]恐龍。 ==特徵== 傷齒龍是種小型恐龍,身長約2公尺,高度為1公尺,重達60公斤。傷齒龍擁有非常修長的四肢,顯示牠們可以快速奔跑。傷齒龍擁有長手臂,可以像鳥類一樣往後折起,而手部擁有可作出相對動作的拇指。牠們的第二腳趾上擁有大型、可縮回的鐮刀狀趾爪,這些趾爪在奔跑時可能會抬起。 因為這些特徵,科學家們認為傷齒龍屬於[[手盜龍類]]。傷齒龍擁有大型眼睛,顯示可能有夜間行動,可能以夜間行動的[[哺乳動物]]為食;而且眼睛的方向稍微往前,使傷齒龍擁有[[深度知覺]]。事實上傷齒龍的眼睛比其他大部分恐龍還要朝向前方,顯示傷齒龍有比其他恐龍更好的深度知覺。牠們輕型[[頭顱骨]]的腦囊類似某些外表類似鴕鳥的恐龍的腦囊。與身體相比,傷齒龍的腦袋是恐龍中最大之一。因此傷齒龍被認為是最有智能的恐龍之一。曾經在蛋巢中發現過傷齒龍的恐龍蛋。 ==分佈== 傷齒龍的化石被發現於[[蒙大拿州]]的[[朱迪斯河組]]與[[海爾河組]]及[[雙麥迪遜組]]、[[亞伯達省]]的[[馬蹄峽谷組]]、以及[[阿拉斯加州]]的北坡(North Slope)地區。還有一些證據顯示傷齒龍較常生活在寒冷的地區,牠們似乎在北部地區特別繁盛,以及較寒冷的時期,例如早[[馬斯垂克階]]。 這些化石來自於相隔數千公里遠的地點,而且是在各大陸分隔數百萬年之後出現,似乎不可能代表傷齒龍屬的同一個種。然而,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與更多化石才能理解傷齒龍到底有幾個種。 ==古生物學== 傷齒龍起初被認為是種掠食動物,主要以較小型動物為食,例如[[無脊椎動物]]或[[哺乳類]]。這個論點是根據傷齒龍的[[手盜龍類]]特徵(例如:腳部的鎌刀狀趾爪、類似鳥類的可抓握手臂),以及好的[[深度知覺]]。然而,有些證據顯示傷齒龍可能是[[雜食性]]或[[草食性]]動物。頜部有者寬廣、U形的聯合線,類似[[鬣蜥]];鬣蜥是種已適應[[草食性]]的蜥蜴。另外,傷齒龍的牙齒呈葉狀,有者大型鋸齒狀邊緣,如同草食性恐龍,而且牙齒短而寬廣,側邊有磨損面。在1998年,[[湯瑪斯·霍爾茲]](Thomas R. Holtz)認為傷齒龍的可抓握手臂、較大型腦部、深度知覺,跟雜食性/草食性的[[靈長類]]、雜食性的[[浣熊]]具有共同的特性。 一個2008年的研究,分析了來自北美洲各地的傷齒龍牙齒化石,發現[[阿拉斯加州]]北坡地區的牙齒,大於較南地區的牙齒。這顯示北坡地區的傷齒龍普遍成長至較大的體型。研究人員推測,這是因為沒有暴龍科生存於北坡地區,所以該地區的傷齒龍面臨較少的競爭者,可以成長至較大的體型。該研究也分析牙齒的磨損模式,認為傷齒龍是以質地較軟的食物為食,而無法咬裂骨頭或[[無脊椎動物]]的[[外骨骼]]、以及堅硬的植物。研究人員推測,傷齒龍主要以肉類為食<ref name="Fiorillo2008">Fiorillo, Anthony R. (2008) "On the Occurrence of Exceptionally Large Teeth of ''Troodon'' (Dinosauria: Saurischia)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Northern Alaska" Palaios volume 23 pp.322-328</ref>。 根據化石的年齡鑑定,傷齒龍死亡時的平均年齡為3到5歲。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傷齒龍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