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3.101.20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北京大学考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的原始碼
←
北京大学考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p2.itc.cn/images01/20210811/3749924217cf4fadb32ee31f993908f0.gif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482786208_121294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北京大学考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大学]]考古学历史悠久、成绩显著。几代学者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将专业发展壮大成今天的基础设施完整、学科覆盖面宽、教研力量雄厚的考古文博学院,为中国考古学术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率先建立起覆盖完整的中国考古学教研体系,形成了集田野发掘、科技分析、文化研究、断代史与社会领域综合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完成了以考古实验实践教学为核心的转型与建设、课程体系调整及时,措施得力,带动了学科整体发展。 ==中心简介== 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时视察了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和学生文物保护教学现场,对我们的教学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文物考古工作是发掘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工作,考古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问。希望老师和同学们潜心钻研,刻苦治学,努力取得一流学术成果,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ref>[https://www.sohu.com/a/441228748_120895142 什么是社会主义?其实你完全理解错了] ,搜狐,2020-12-29</ref>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智慧和力量。这是我们今后做好各项工作的鞭策与动力。 ===1,北京大学是全国第一个开设考古专业和最先建成完善课程体系的高校(1952-1966)=== 在上个世纪20年代以田野考古为标志的近代 [[考古学]]传入我国之始,1922年,北京大学国学门(后改名文科研究所)就成立了考古学研究室,旋即在西北、东北和中原地区开展一系列田野考古工作,1922年至1949年由马衡和胡适先后担任研究室主任,招收研究生。1947年又成立了以胡适为首的博物馆筹备委员会,次年开始筹建,由韩寿萱出任馆长。新中国成立之后,出于学科发展的需要和配合大规模基本建设的需要,195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在全国高校中第一个建立了考古专业,原北京大学博物馆和燕京大学史前博物馆合并为考古教研室文物陈列室。从此开始了正规的本科生教学,建立了完善的本科考古学教学体系。按断代史体系架构起来的中国考古学与以培养学生田野考古实际工作能力为目的的考古实习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为此后在其他高校成立的[[考古]]专业全盘借鉴。新中国自己培养的前几代 考古学研究人才和文物保护人才都是出自北大和这个教学体系。 ===2,学科全面建设、综合发展阶段(1977-1998)=== 1977年恢复正常招生制度以来,北大考古迎来全面发展的时期。期间,1983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独立为考古学系,陆续建成教育部第四纪地质与考古年代学专业实验室、[[旧石器]]标本室、石器研究实验室、动物考古实验室和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等教学实验机构;进入90年代,又陆续开办了[[博物馆]]专业、文物保护和古代建筑三个本科生专业,使北京大学成为考古及博物馆学学科建制最为全面、教学体系最为丰富的教学机构。考古学系也因此扩建为考古文博院,并于1998年与国家文物局签署联合办学协议,为学科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期间,作为教学重心的实习课程建设在以下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或取得进展。 (1)此前的考古实习课程出于种种原因,经常依托在如社科院考古所等科研单位的工地进行,教学计划、意图不易彻底贯彻执行,影响教学质量。鉴于此,自1976年以来,北大克服各种困难,开始独立开设考古工地,实习遂得以在较为固定的地点长周期实施。例如山西曲村、山东长岛的实习都是分别持续了十余年的项目。较长时间、相对稳定在一个地点的实习,对课程[[技术]]方法内容上的系统化建设十分有利。同时,对一个遗址长时间大规模的深入观察研究,也带来了诸多科研成果。 (2)为了保障固定地点长周期的实习,陆续设立了山西曲村、山东长岛、湖北石家河、[[内蒙]]大窑等数个教学实验和实习基地。这在当时是全国高校中的首创。 (3)陆续开始了博物馆<ref>[https://www.sohu.com/a/340302179_494597 石质文物保护有哪些相关标准?|博物馆展柜资讯] ,搜狐,2019-09-11</ref>、古代建筑和[[文物]]保护三个新建专业包括实验实践课程在内的课程体系建设。 3,考古实验实践教学中心成立、教学体系的系统性、教学质量、办学能力、条件全面提升(1998-2012) 1998年前后、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相继启动“211”、“985”工程。与此同时,根据联合办学协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获得国家文物局在建设北京大学考古楼等项目上的经费支持。考古文博院在教学科研用房、实验室设备更新扩建、田野教学仪器设备现代化、资料室和标本室建设等方面均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办学条件、能力大幅度提升。2003年,考古文博院正式更名为考古文博学院。此间,北大提出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学院也提出创办世界一流考古学科的目标。在认真调研分析国内外学科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北大现有水平、条件、特色特点及与“世界一流”的差距的基础上,学院整合师资力量和设备资源,于1998年成立了“考古实验实践教学中心”,统一管理实验实践教学工作,使之进一步规范化,进一步提高实验实践课程的[[质量]]和产出人才的质量。这是学院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措施。考古实验实践教学中心成立以来,在以下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调整教学计划,提升课程体系质量,顺应学科发展趋势。在考古学方面,淘汰陈旧课程和陈旧课程内容,开设一批前沿技术方法的新课程。在包括博物馆、古代建筑和文物保护专业方向在内的新建[[文化遗产]]学科方面,进一步完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最终形成以实习为核心、考古与文化遗产两大系列、各分三个阶段实施的本科生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同时着手抓紧教材的编写出版。 (2)通过各种渠道方式引进人才,改善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打造一支更符合学科发展需求和胜任实验实践教学任务的高水平团队。 (3)将“211”、“985”工程主要建设资金和通过[[国家文物局]]等其他渠道获得的资助用于改善基础办学条件的建设,新建2300平方米考古楼、更新实验室测年制样系统、添置仪器设备;与北大物理学院重离子加速器实验室共同斥资购置测年专用加速器;新建生物考古实验室、资源与环境考古实验室、文物材质分析实验室、文物保护技术实验室,整合各基础实验室为领域覆盖较为全面的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实验室。 (4)与各地有关机构联合,建成若干新的考古或文化遗产教学实习基地。目前中心已经拥有14个这样的基地,正在筹建2个。这些基地分布于各主要“文物大省”。同时中心统一配置了实习用先进仪器[[设备]],给实习的顺利高效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Category:303 科學教育及研究]]
返回「
北京大学考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頁面